APP下载

翻译要求·翻译功能·翻译策略
——《天演论》与《进化论与伦理学》其他两译本的对比分析

2017-11-07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进化论严复伦理学

柯 智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文学艺术系,福建 福州 350002)

翻译要求·翻译功能·翻译策略
——《天演论》与《进化论与伦理学》其他两译本的对比分析

柯 智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文学艺术系,福建 福州 350002)

严复的翻译思想不仅影响深远,且饱受争议。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在于严复一方面在《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另一方面,《天演论》被认为违反了“信”的原则。功能派翻译理论打破一系列以“忠实与自由”为轴心的对立,强调翻译功能决定翻译策略,被赋予更大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从功能主义理论出发,对比《天演论》和《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其他两种译本,有助于探究严复的翻译要求、翻译功能、翻译策略,从而对严复翻译思想以及翻译行为取得更全面、更公正、更客观的评价。

严复;《天演论》;翻译要求;翻译功能;翻译策略

一、引言

作为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拥护者,托马斯·亨利·赫胥黎于1893年在牛津大学罗马尼斯讲座(Romanes lecture)上介绍进化论和伦理学,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谴责殖民主义,呼吁社会改革。此次演讲随后被收入赫胥黎论文集第九卷 《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如今,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所指有三:一指赫胥黎在罗马尼斯讲座的演讲,即赫胥黎论文集第9卷的第二部分;二指“演讲”和“导论”,即论文集第9卷的前两部分;三指论文集第9卷全文,即《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

自1898年严复首部译著《天演论》问世,赫胥黎及其思想在中国尤其是知识分子界广为传播,严复成为 “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1]。习近平同志在《93年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序言中指出:“为了救国图存,寻求富强之路,严复勤奋学习,艰苦译著,勇于进取,敢为天下先。”[2]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严复的《天演论》外,原文还出现两个译本,一是197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无名氏译者翻译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二是2010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宋启林等翻译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其中,严复的《天演论》和1971年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均为对“演讲”和“导论”的翻译,而2010年的《进化论与伦理学》是首次对《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的全译。

自1898年《天演论》出版后,中国翻译界从未停止过有关严复翻译的讨论,然而目前无论是有关严复译论还是译作的讨论,均陷入一种带有一定悖论意味的尴尬:1)就译论而言,大部分讨论围绕《天演论》序言中提出的“信达雅”展开,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规定性研究的先验性缺陷和普适性翻译标准的渺茫性,大部分有关“信达雅”的讨论最终变得积重难返[3],部分批评对“信达雅”的诠释仍然停留于前人的解释,而不是扎实具体的原文解读[4];2)就译作而言,部分讨论没有足够的译作研究来支撑,从而缺乏历史文化维度考量,导致歪曲经典译论,妄自菲薄,失去文化自信,严复对翻译理论的独特贡献也未得到足够关注[5]。

面对以上尴尬,与其寻找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翻译标准,还不如实实在在地挖掘当代翻译家的译作,认真分析其翻译特色。带着这一目的,我们从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出发以《进化论与伦理学》其他两译本为参照,分析《天演论》的翻译要求、翻译功能以及翻译策略,探究不同的翻译要求对翻译功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翻译功能对翻译策略的影响,考量历史文化因素,从而更客观、更公正、更全面地评价严复的历史贡献。

二、功能派翻译理论

20世纪70年代德国,随着翻译行业的兴起,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相对于以往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突破语言学的藩篱,被赋予更大的解释力与适用性,为我们带来崭新的视角[6]。

从功能派别翻译理论的发展过程来看,功能主义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摆脱语言学基础的过程[7]。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形成大体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于1971年在《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Limitations)一书中提出翻译批评的可能性和制约性,针对前者,赖斯提出文本对比方法并强调非语言因素的重要性;针对后者,提出翻译批评面临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总结中,赖斯提出翻译批评的“功能范畴”(functional category),既只有综合考虑翻译目的的翻译批评才是公正恰当的[8]。

此后,赖斯的学生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更进一步摆脱以语言学为基础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从社会学和行为学角度解释翻译,提出翻译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类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并指出译者的翻译环境置于文化背景中,不同文化又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威密尔还提出三个重要概念,一是对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的强调,翻译要求提出以下几个参与方:译者,发起者,客户;并指出翻译是一个提供信息的过程(information offer);二是提出翻译三原则:篇际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和篇内一致(intratextual Coherence)原则;其中篇际一致从属于篇内一致,而两个原则都需从属于目的原则(Skopos Rule);三是恰当(adequacy)与对等(equivalence):目的论指出恰当是相对于翻译要求来说的,而对等是相对于原文来说的;前者是动态的概念,反应翻译行为是否完成交流的目的,而后者是静态的概念,仅能说明文本功能的语言学对应关系。

三、从翻译要求到翻译功能

功能主义理论指出,“在一个理想的翻译案例中,客户应提供尽可能详细的有关翻译目的的信息,解释交际的目标受众,时间因素,地域特色,交流媒介(传播方式)以及文本的意欲功能,而这些信息构成为一份清楚的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9]也就是说,要翻译功能的实现,需将翻译要求中的诸多历史文化维度纳入综合考量。翻译再不是简单的一次文本转换,而是交际活动,相应地,译者不仅要完成原语和目标语的转换,还要满足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处理好和原语作者、目标语受众、以及翻译活动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因此,要考察《天演论》与《进化论与伦理学》其他两译本在翻译功能上的差异,我们不应仅仅关注原文和译文的文本关系,正如汉斯·威密尔(Hans Vermeer)所说,“还应对比译本出版信息,以译者及译著的相关翻译背景资料为基础考察译者的翻译环境、目标受众、委托人等其他因素对翻译功能所产生的影响。”[10]

表1 出版信息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n Publication

从表1看,严复的翻译《天演论》(以下简称“严译”)是自己的选择,所以严复身兼翻译任务的委托人,《天演论》其译本首次于1897年发表在《国闻报》的增刊《国闻汇编》上,其目标受众是有能力进行社会改革的封建士大夫,在《译<天演论>自序》中,严复指出《天演论》的翻译功能是在“风气渐通,士知翕陋为耻,西学之事,问途日多”的形势下与天下士大夫讨论“自强保种之事”[11];1971年的译本《进化论与伦理学》(以下简称“科译”)由科学出版社发行,所以翻译“赞助人”为科学出版社-一种由官方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创办的学术书刊,其读者主要是学者和官员。在《出版说明》中,译者指出《进化论与伦理学》的翻译功能是“遵照毛主席‘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教导,供干部学习参考和批判”[12];2010年的译本《进化论与伦理学》(以下简称“宋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宋启林等译者的“翻译委托人”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其读者主要是大学生、专家、学者,译者在《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弁言》中指出翻译功能为“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开设一些真正通而识之的综合性课程,或者倡导这样的阅读活动。”[13]

四、从翻译功能到翻译策略

从篇际一致、篇内一致和目的原则三个准则之间的关系看,客观公正的翻译批评,除考察原文本和目标文本对应关系外,最主要应考察译者使用的翻译策略是否有助于实现翻译功能。

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的前言和演讲部分均为学术演讲式文体,虽有涉及较为专业的术语、较为抽象的科学论证,但语言仍然不失通俗、幽默。以下将考察三个版本的译者为实现各自不同的翻译功能如何选取翻译策略。

(一)选词对比

在选词方面,严复在《天演论》中的与另外两个版本的差异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进化论和伦理学的相关术语的词语选择不同;其次,词语风格不同。这些均取决于二者的翻译功能与目标受众不同。

从术语译文选择(表2)看,有关进化论与伦理学的术语,严复选择了大量有关“天”“人”“治”一系列词语,“天演”“天行”“天择”“天之命”等词,意在向国人展示一种必然的客观形势和趋势;而 “人工”“人力”“人择”“人为”等词,意在表明国人在当前危机存亡之时所担负的责任与努力。“天”“人”形成鲜明对比,振聋发聩,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这些词语不仅代表严复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科学的理解和阐释,更能体现严复在中华民族危急形势下为适应当时知识分子的价值体系和话语系统所做的翻译选择;而科译和宋译的在这方面选词上基本无异,随着我国西方科学知识的引进以及学术的完善,有关进化论与伦理学的术语译文已经基本规范稳定。

从词语特色(表3)看,原文一个单词通常被严复翻译成四个字,一部分为成语,如“冰天雪海”;一部分为严复自创四字词语,结构不一,如“推移之能”“或蒙天幸”,但读来脍炙人口,节奏优美,这种“文雅”风格的词语在原文中是没有出现的;而科译和宋译翻译较为忠实,基本保持原文的严谨、易懂的科学文体风格。

表2 术语翻译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n Terminology Translating

表3 词语特色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n Word Features

(二)句式对比

在句式方面,《天演论》中与其他两个版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句子结构方面,《天演论》基本完全打破原文句子结构,进行全新的组装,大部分的句子结构是对偶句,不仅对仗工整,句式紧凑,呈现出最直观的形式美,还结合押韵,读来抑扬顿挫,节奏紧凑。如:

原文:The gardener,on the other hand,restricts multiplication;provides that each plant shall have sufficient space and nourishment;protects from frost and drought;④and,in every other way,⑤ attempts to modify the conditions,⑥in such amanner as to bring about the survival of those forms⑦which most nearly approach the standard of the useful or the beautiful,⑧which he has in his mind(Prolegomena 5).

严译:譬诸草木,⑦⑧必择其所爱与利者而植之,既植之,则必使地力宽饶有余,④⑤虫鸟勿蠹伤,牛羊勿践履;旱其溉之,霜其苫之,爱护保持,⑥期于长成繁盛而后已。

科译:另一方面,园丁限制繁殖,给每一株植物提供充分的空间和营养,保护其免受霜旱之灾,④⑤并且试图从各个方面来改变条件,⑥以使那些⑧最接近于他所期望的⑦那种有用或美观的标准的植物类型得以生存。

宋译:与此相反,园丁则限制繁殖,给每株植物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养分,为它御寒防旱,④⑤以各种方式尽力改善生存条件,⑥以使那些⑧最接近园丁脑子里⑦实用或美观标准的生物种类得以生存。

从以上例子看,严译大部分采用对偶句,如“旱其溉之,霜其苫之,爱护保持”,再加上句尾押韵,如“之,之,持,已”,读来音韵优美,脍炙人口;科译则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文的语言特色,是原文较为忠实、完整的翻译;

相对于科译,宋译首先加入很多解释性词语,如将“on the other hand”解释为“与此相反”,而不是“另一方面”,意图在于提醒读者句子的转折意义;其次,宋译选择使用现代汉语的代词,尽量避免使用“其”,而在以上的例子中使用“它”,以暗示作者这里指代的是“每株植物”;再次,科译甚至直接选择使用名词作主语,避免代词引起误解,如使用 “园丁”,而不是“他”,这样一个长句往往被翻译成几个通俗易懂的短句,主语清晰,指代清楚,更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有益于读者理解译文。

(三)文化翻译对比

译者对政治宗教文化词汇的处理,不仅体现作者的政治立场以及文化倾向,还表明目标受众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意愿和接受程度。三个译本对原文文化负载词的不同翻译方法主要体现在对政治宗教词汇和俗语典故的不同处理上。

从表4看,严译删除了大部分的宗教词汇,不予处理,如删除 “garden of Eden”、“original sin”以及“heaven”;而在政治词汇方面,严复大部分情况采取归化的策略,即选择更易于目标受众理解的词汇,如,将“law”译为“刑与礼”,将“administrative authority”译为“君”;而科译和宋译则都选择异化的方法,即选择和源语文化紧密相连的文化词汇,如“原罪”和“伊甸园”。严复对政治宗教词汇的处理,不仅体现严复的保守主义倾向,也反映出清末时期大部分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既好奇又畏惧的双重心态[14];科译虽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但此时中国对外国文化的态度已经非常明朗,正如科译前言所引用的毛主席语录,“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12];相对于文革期间的科译,宋译处在一个学术气氛更为自由、活泼的时期,对于异质文化更为包容,译者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更大。

表4 政治宗教词汇翻译对比Table 4 Comparison on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Words

三个译本对俗语典故的不同处理方法也体现在译者不同的文化处理方法上,严复倾向于归化,部分文化例子增加注解;而其他两个译本则是异化。科译和宋译的区别仍然在于句子结构上,科译更为忠实地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而宋译则较为简明易懂。

例:

原文:And though one cannot justify Haman for wishing to hang Mordecai on such a very high gibbet,yet,really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Vizier of Ahasuerus,as he went in and out of the gate,that this obscure Jew had no respect for him,must have been very annoying.(Prolegomena 10)

严译:李将军必取霸陵尉而杀之,可谓过矣。然以飞将军威名,二千石之重,尉何物,乃以等闲视之?

科译:虽然人们不能替哈曼想要把摩迪开吊死在那样一个很高的绞架上进行辩护,但是,说真的,当阿哈苏鲁斯的这位大臣出入宫门而这个卑贱在犹太人对他毫不尊敬时,他的内心一定是恼火的。

宋译:尽管我们不能为哈曼希望把摩迪开吊死在高高的绞架上进行辩护,但说真的,当哈曼这个亚哈随鲁国王的大臣进出王宫大门时,想到摩迪开这个卑微的犹太人对他毫无敬意,他心中一定极为恼火。

哈曼(Haman)和摩迪(Mordecai)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人物,赫胥黎在这里使用Haman和Mordecai的例子,意在证明人即使位高权重,被无名之辈侮辱,也会心生嗔怒。严译采用归化的策略,用李广杀霸陵尉的例子来替换圣经的例子,更容易被当时的士大夫理解接受,另外严译还使用加注,进一步解释两个人物的身份;科译则仍然保持忠实的翻译原则,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宋译同样采取异化策略,但相对于科译,宋译加入同位语“哈曼这个亚哈随鲁国王”,并加入谓语“想到”,这样使得一个长句变成几个短句,读来更加明白清楚,通俗易懂。

五、结语

从“翻译要求”到“翻译功能”,功能主义理论摆脱传统对等理论的束缚,以“翻译功能”为核心,提出一系列有关翻译策略的指导原则及评判标准。从“翻译要求”和“翻译功能”看,“翻译功能”并不是一个主观产物,而是一个受到“翻译要求”中诸多客观因素制约的结果。《天演论》和其他两个译本的翻译功能由不同的翻译要求决定,而翻译要求不仅仅要求译者对原文和译文转换,还要求译者综合考虑目标文本接受者、翻译环境、以及翻译委托者等因素,从而实现特定的翻译功能;

从“翻译功能”到翻译策略,三译本的词语特色、句子结构、以及文化处理方式均由各自不同的翻译功能决定。三译本的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译者的解读,更体现不同时代不同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同读者推崇的文体风格、不同的思想状态以及对待异质文化不同的接受态度。

相对于其他两译本,《天演论》具有更为独特的历史语境、文化背景,以及翻译功能。严复承担的角色不仅是文本转换者,还是一位文化传播者,“即想将这本‘新得之学’‘晚出之书’介绍给国人,又想把赫胥黎所表达的思想以一种最能为当时高级士大夫所接受的的方式表达出来”[15]。毫无疑问,《天演论》最终成功实现译者意欲的翻译功能,完成交流任务,成为中国最为流行的西学译著,对传播西方科学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无论是对严复译论还是译作的评价,应在客观解读的基础上将翻译功能以及翻译要求纳入综合考量,从而给予严复更全面、更公正、更客观的评价。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9.

[2]习近平.序言[C]∥福建省严复研究会.93年严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1-4.

[3]穆雷.翻译批评与翻译标准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45-47.

[4]廖七一.严复翻译批评的再思考[J].外语教学,2016(2):87-91.

[5]师杰.严复翻译“三原则”评价中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之维:兼驳“信、达、雅”抄袭说[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6(5):77-80.

[6]KE Zhi.A Functionalist Approach into Yan Fu’s Xin Da Ya[D].Fuzhou:Fujian Normal University,2009

[7]龙刚.对等论与目的论的评介对比:兼论其在翻译批评中的效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3):68-69.

[8]REISSK.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Limitation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14.

[9]NORD C.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6.

[10]VERMEER H J.What does itmean to translate[J].In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87,13(2):25-33.

[11]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M].严复,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321.

[12]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M].匿名译者,译注.北京:科学出版社,1971:1,2.

[13]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M].宋启林,译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5.

[14]董小燕.试论严复政治经验观的经验主义特征[J].浙江大学学报,2008(5):153-158.

[15]陈春香.文化保守主义背景之下的“雅”[J].中北大学学报,2012(2):81-84.

Translation Brief· Translation Function·Translating Strategies——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ian Yan Lun and other Two Translated Versions of Evolution and Ethics

KE Zhi
(Department of Art and Literature,Jin Shan College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

Yan Fu’s translation thoughts are not only influential,but also controversial.Most arguments centered around the fact that on the one side,Yanfu put forward “Xin Da Ya”in Translators’Foreword,on the other side,his translated work Tian Yan Lun was considered to have violated the principle of “Xin”.Breaking with a series of dichotomies centering around “faithful and free”,functionalism puts emphasis on translating function’s determining role in making translating strategies,and therefore is granted more flex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A comparison between Tian Yan Lun and other two translated versions of Evolution and Ethics would be helpful for us to probe into the translation brief,translation function and translating strategies,thus to get a more complete,fair and objective criticism on Yan Fu’s translation thoughts and actions.

Yan Fu;Tian Yan Lun;translation brief;translation function;translating strategies

H059

A

1674-2109(2017)08-0068-06

2017-02-08

柯智(1982-),女,汉族,讲师,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苏娟娟)

猜你喜欢

进化论严复伦理学
生物进化论与文学自然主义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严复“惟适之安”视域中的民主与科学
归乡喜若狂——进化论诞生背后的故事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达尔文与进化论
严复:落日青山一片愁
严复修改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