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南美回族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2017-11-07尤雅琪
尤雅琪
(福州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闽侯 350108)
泉州南美回族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
尤雅琪
(福州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 闽侯 350108)
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旅游开发潜力,其中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就是指一种少数民族村寨通过对本地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闲旅游,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当地经济和增加村民收入的现代化发展方式。然而现在的农村地区,乡村旅游遍地开花。如何在千篇一律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中去吸引游客,成为了少数民族村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文化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调查福建永春东关镇南美回族村的当前发展情况,旨在正确定位发展理念,挖掘南美村深层次的民族文化,找寻合适的发展路径,促进南美乡村旅游的发展。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民族文化挖掘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受到了人们的热捧,许多人开始在假期闲暇之时回归乡村,享受着乡村独有的风土人情和生态环境。纵观国内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乡村旅游遍地开发,总体发展初具规模。通过梳理文献发现,乡村旅游发展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学者们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族文化产业等方面。目前国内知名的乡村旅游景点有云南新华村、江苏华西村等。新华村在乡村旅游中倡导一村一业、坚持白银的纯手工生产、注重原创性;华西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坚持发展集体经济,鼓励“一村两制”。[1]也有学者关注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认为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独特,具有巨大的消费需求,并且得到了政策的扶持,在前期的探索建设中,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相关文化空间日益萎缩,村民文化保护意识淡薄。[2]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具有不一样的特色,学者们的焦点多集中于宏观层面。泉州南美回族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更多的是从实际出发,探求适合南美村发展的文化理念、发展路线,避免同质化的开发,形成南美独有的特色乡村旅游。
一、南美村简介
泉州永春县东关镇地属亚热带,气候温和,降水充沛,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之称,辖东华社区、北硿社区、南美村等3个社区、9个行政村,其中南美回族村位于镇东北部,距镇区23公里,是永春县现有2个少数民族行政村之一,总人口230户831人,其中回族村民165户590人,占全村人口的71%。
目前南美村与泉州馨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香料植物纯种芳樟良种推广基地,种植芳香樟和油茶。同时,开发村中荒地建成滨溪公园,可供村民和游客漫步、钓鱼、乘竹筏等。还建有回族文化中心,展示南美村历史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
二、南美村目前发展特点分析
(一)南美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swot矩阵分析
乡村旅游开发在农村区域规划中采用的对策是,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3],在对南美村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村落进行以下的科学规划。其swot矩阵构建如表1所示。
表1 swot矩阵示意Table 1 The swot matrix indicated
(二)商业化的运营模式,项目开发雷同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业发展采用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农户+农户”、“公司+农户”、“政府+公司+旅游协会+旅行社”等。南美村主要采取的是“政府+公司”模式。具体做法:东关镇政府负责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将经营管理权承包给泉州馨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但是这一模式存在主要问题是泉州馨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为外地投资商,更多的是将南美村作为一个樟木的种植基地,因此当地人对此存有怀疑不信任的态度,无法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号召他们加入其中,不能有效地增加收入,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利益分享不合理,使乡村旅游开发的过度商业化,忽略了本土的真实性与地方性,致使乡村旅游业更多的是一次性消费。
永春县是泉州市有名的山城,境内山多地少,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8座,是永春县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但是在乡村旅游上却遇到了瓶颈问题,我国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连片开发模式、农家乐模式、农民与市民合作模式、产业带动模式、村镇旅游模式、休闲农场或观光农园模式等。在永春县内主要采取村镇旅游模式,各个乡镇中的许多景点距离县城中心远,依山傍水而建,游客游览的重点离不开爬山、观赏瀑布、呼吸新鲜空气等经济收益低的雷同旅游服务项目,缺乏当地风土人情的特色。李红艳的经营乡村文化理论认为,乡村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措施是挖掘本土历史文化,显示民族和地理文化特色,打造历史文化品牌。[4]南美村在村镇旅游发展中简单地开发了滨溪公园、鹅卵石道等休闲娱乐活动项目,并不产生吸引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且在云河谷、东关桥等早为人知的景点的竞争下,在刚营业的新鲜感过后并没有产生回头客,游客多为偶尔的自然旅游者为主,基本来自邻近的乡镇村民和晋江、厦门等处于同一城市圈的人。[5]
三、南美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
(一)发展理念的定位
科学的发展理念是一个地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之本。文化正是支撑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根基。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习惯的积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饮食、居住、风俗、礼仪、服饰特征,构成了独具一格的人文风景,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多利用本地文化资源作为开发的基础。南美回族特色文化历史悠久,是南美村村民的长期生活实践经验,是村民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由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记载,南美村村民自明末从泉州晋江移居到此已繁衍20代,在过去的时间里,南美村经济发展落后,生产力低下,交通闭塞,村民独立于汉族人民而生活,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阻碍了外来不同文化的入侵,客观上也保护了回族文化的传承,形成了鲜明的南美回族文化。可是,一味地封闭民族文化,容易使文化丧失文化本身的生命力。近些年来有许多学者提出文化生态概念,“文化生态”来源于生态学,是指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来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异的规律的一种学说。[6]”的确如今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各民族之间交往频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文化生态环境不断受到破坏,削弱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独有特征,威胁了本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容易使之同化或消失。近些年来,随着本地芦柑、茶叶等传统产业日益衰弱,村民生活收入不如意,南美村另辟发展道路。在响应国家民委建设“特色村寨”的号召下,南美村开始乡村旅游项目开发,迎接八方游客,同时也不断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南美村,虽然近几年来很多年轻人已经外出务工,农村的空心化现象缩小了回族文化的“文化空间”。[7]可是相同的文化背景却能使南美回族人民团聚在一起,形成民族自豪感。当前的关键是培养南美村民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明白本民族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认同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在受到乡村旅游开发热潮下,当这种优势文化超越了自己所属的空间,影响其他民族和地区,成为另外一些民族和地区借鉴的对象,优势文化在大范围了得到了普遍的推广,文化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了破坏,民族文化本身动态及散见性也会随时空的转换而削弱、消失。[8]乡村旅游带来的盈利不可否认,然而由于南美村贫穷的压力,在开发与发展的道路上存在选择的两难,一方面是发展经济的需要,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保护的需要。现代文明中国,文化冲击是一股巨大的威胁,是对多元文化层面上的挑战,在传统村落中原来被认为不是问题的传统信念、价值观、思想等都面临着多种选择。外来文化的入侵和掠夺使南美村回族文化遭遇了危机。不难发现,在南美村目前的乡村旅游发展中,过分商业化和市场化现象严重,急功近利的开发掩盖了原生民族文化的本真面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甚者以少数民族的噱头来赚取商业利益,这种所谓经济增长的发展对特色文化的伤害很大,给民族特色文化的本真性保护带来了困难。
云南白银手工艺村落,新华村就是基于保护传统文化的理念,将传统文化成功保护起来的鲜活事例。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生产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和提供少数民族文化服务的行业,在对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化运作。[7]
新华村白银手艺不但发展历史悠久,而且注重取材选料和手工艺打造,避免了在机械化时代下统一的流水线产品。最重要的是,白银手艺的传承在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变革中并没有中断。传统的白银学徒必须从小陪着白银师傅走街串巷,在耳目渲染中学习手工打造白银首饰的技巧。由于个人审美观的差异,纯手工制作的白银首饰样式独具一格,避免了快时尚市场竞争下同款产品的产生。在新华村,家家户户都有白银手艺,人人凭手艺生活。在时尚潮流中,慢工出细活的白银首饰成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和可观的社会效益。白银首饰成为了新华村的象征,新华村这一通过手工艺与旅游业结合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不仅完好地保留了特色民族文化,而且在传统民族手艺与现代经济发展之间实现了完美结合。的确一种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一定的生产力做保障。新华村旅游业,正是保护特色白族文化的屏障,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了增长,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和人才流失问题,无形中也扩大了白银首饰的需求量,给白族人民带来了更好的生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白族人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民俗习惯,讲白族话、着民族服装、住白族特色民居等。白族文化保留完好,因而独具一格的白族村成为了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
(二)南美村乡村旅游发展的文化理念
如今,乡村旅游开发成为一种新农村建设中的潮流。如何在遍地开花的乡村旅游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发展中必须考虑的难题。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国家,各民族文化各异,要想在旅游中独具一格必须借助各个地区的文化力量。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起源于台湾,但是我们在旅游开发中的理念以及设计却远远不如台湾,例如台湾大溪花海农场在开发中主打“观花舞,听花开,喝花酒,品花餐”的文化开发理念,以花文化为主题,辅助一条线的的连贯旅游项目。反之,在目前的乡村旅游项目开发中过于简单、相似度极高,常常几件农耕用具、几张老照片、几个破旧的模型等老物件就被弄成了一个小景区,毫无地域文化特征。某些利用自然风光吸引游客的景区在经过游客的爬山看水后、在游客的新鲜感过后便荒废,不仅破坏了当地村民的生存环境,其产生经济效益也只是一时的。
不难发现,乡村旅游开发固然会增加村民收入,促进当地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解决村民就业难等问题。目前国内成功乡村发展模式有 “华西模式”“屏南模式”等,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但是我认为南美村在发展中,应该走出各种模式的限制,政府以及村民都必须秉承合理的开发理念,避免千篇一律地为了经济利益去制造噱头而随意开发。同时,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往我们对于文化的保护主要采取一种静态的方式,目前国内学者多提倡采用建立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方式来动态地保护文化,例如贵州已建成四个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这是一种就地保护的措施。同样,南美村在发展中也应该注重本民族回族文化的保护,在避免被外来文化同化时,在已有回族文化中心的基础上,通过族谱等史料记载更深层次发掘本民族文化。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南美村也可以通过三维动画、纪录片、歌谣等形式记录本民族文化,并由网络进行传播。
四、文化视角下南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建议
(一)改进商业化的运营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乡村旅游的人才更是稀缺。客观来说,要把纯粹的农业转化为农游结合,把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把长期靠劳力、体力的农民转化为靠智力、经验的经营者,困难重重。要使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唯一的办法是对村民进行学习培训。首先可定期组织南美村村民进行旅游服务培训。同时号召当地有影响力的农民成立农民协会,协助管理景区的日常工作。我国知名的云南白银新华村采取的是家家户户的生产方式,充分带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南美村在发展中也应该鼓励当地村民积极主动地加入旅游发展中来,逐步消除村民对于外来运营商的不信任感。
基础设施是旅游景点必不可少的建设。针对交通问题,东关镇政府可加强财政投入,开通旅游直达班车,并且完善道路建设、道路绿化、旅游指向标的设立三方面问题,做好游客的外部引入。再者,对于景区的卫生、绿化、指示牌等建设,泉州市馨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可与当地农民协会一起,在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建设。
(二)民族文化视角下的新景点开发建设
在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中,镇政府以及南美村村民应该改变思想观念,不应该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应该树立健康的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观,改变工作方式,呼吁村民对本村文化进行保护。通过以上对于南美村的分析,在对景区进行合理的环境容量确定,我认为可以在借鉴云南白银手工艺和旅游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南美独有的回族文化,通过农特产购物、传统文化传承、香料产品开发3个方面对目前的发展进行主题旅游项目补充设置,逐步形成相应的产业链。其中,主题开发项目如表2所示。
表2 南美主题文化开发定位Table 2 the exploit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Nanmei village’s theme culture
在农产品购物方面,可通过定期开展芦柑节、佛手茶王赛等形式,吸引各地的参赛者,无形中也扩大了南美村的影响力。同时建设购物摊点,定价合理,方便游客购物留念。也可与当地中小学成立教学基地,由当地经验丰富的农民定期给中小学生讲授农耕知识。在香料产品开发方面,必须与时尚接轨,香薰、香料一向都为女性朋友的最爱,市场需求量大。目前南美村主要作为芳香樟的种植基地,并没有香料开发公司,可由当地政府进行招商引资引进,扩展香料市场。
在回族、海丝文化传承方面,史料记载,南美村回族村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迁徙而来,在历史发展中与海上丝绸之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必须完善回族文化中心建设。然而目前的回族文化中心只是几只破旧船只的模型以及老照片展示,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对于这方面文化,必须聘请相关的学者进行史料的深度挖掘。并且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热门社交软件,制作成微电影、纪录片、三维动画等形式,形象生动地对这一段历史进行完整回顾。停留于表面的历史文化并不能造成吸引力和教育意义,必须丰富回族文化中心的文化内涵,将静态的文化遗产转化为适应时代需要的数字遗产。除了史料的挖掘外,可在回族文化中心建立表演台,每天定时进行回族舞蹈表演;对于回族美食方面,可在村寨中建立特色餐馆,不单单以农家菜为主,融入回族菜肴;对于回族特色工艺品方面,可号召本地手艺人成为一个工艺品组织,自产自销。回族文化中心的完善,能有效地解决当地留守妇女以及中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实现经济上的增收。
另外村委会可成立回族文化传承者小组和老人协会,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方式记录和传播南美回族文化。传统的民族文化多通过师徒或血缘关系进行继承,在现代,为了防止南美回族文化的丢失,通过回族文化表演队、回族饮食文化节、回族服饰展览等新渠道创新回族文化传承方式。南美村有老人协会,在节假日时常进行南音演唱和创作,在回族文化传承上,可充分利用老人协会这一民间团体为纽带,带动更多南美村民参与回族文化传播和保护中。
五、结语
民族文化是具有动态性,以浓厚的乡土气息活跃于各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物资生活之中,在开发和保护上并不应该单纯地采用建立博物馆、展览馆等静态的方式,而应该给予民族文化继续生长的土壤,赋予其活力。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与创造,文化的生死既不同生物的生与死,又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需要基因和种子,这是生命的基础。文化得以延续,要不断创造,赋予传统以生命,生命才有意义。[9]的确,通过旅游业赋予南美回族文化以新的生命力,文化才能得到创新和传承。云南新华村的白银手工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白银手艺经久不衰、代代相传,在面对外来文化的冲撞依旧保留纯手工打造的技艺,在旅游业中也散发着活力。各民族文化各异,争奇斗艳般的民族文化固然是旅游开发的宝贵资源,市场的竞争、商业化的获利等问题使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遗弃了自己的文化,随波逐流。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这一模式也存在了经济增长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冲突,南美村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给予了我们警示,经济发展固然重要,本民族文化不可忽略,只有将两者适宜地结合,才是最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径,才能促进乡村旅游科学、持续发展。
[1]何晓波.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与华西模式的比较研究[J].兰州学刊,2013(12):120-126.
[2]王丹玉,王山,奉公.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54-160.
[3]朱朝枝.生态农庄发展的swot分析:以招宝生态农庄为例[J].台湾农业探索,2009(6):56-61.
[4]谷中原.农村社会学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96-97.
[5]陆素洁.如何开发乡村旅游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168-169.
[6]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119-120.
[7]丁智才.民族文化产业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民族特色文化保护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6(4):45,46.
[8]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8(3):81-88.
[9]方李莉.“文化自觉”思想的提出:费孝通先生晚年跨越的最后一重山[N].中国文化报,2010-11-26(3).
The Development Path Analysis of Rural Tourism for Nanmei Hui Nationality in Quanzhou
YOU Yaq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
Minority areas have great potential on tourism.Among them,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minority areas refers to the exploitation of local cultural resources by a kind of minority villages.It can establish a leisurely tourism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ulfill the adjustment of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aiming to enhance the local economy and clarify the modern development model.However,nowadays rural tourism is widely spread.How to develop a rural tourism to attract tourists has become the major problem.This paper,using the theory of cultural development,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he Nanmei Hui village in Dongguan Town,Fujian Province,aiming to correctly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concept,excavate the essence of the Nanmei village,choose a suitable development path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Nanmei.
minority areas;rural tourism;national culture excavation
F592.7
A
1674-2109(2017)08-0052-06
2017-03-10
尤雅琪(1991-),女,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民族学研究。
(责任编辑:苏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