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课间见习教学规范化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
2017-11-07陈凌云张咏梅曾芬莲原凌燕宋凌霞焦娜娜
陈凌云 ,张咏梅 *,曾芬莲 ,原凌燕 ,宋凌霞 ,焦娜娜
(1.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护理专业学生课间见习教学规范化运行管理机制的研究
陈凌云1,张咏梅1*,曾芬莲1,原凌燕1,宋凌霞2,焦娜娜1
(1.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3;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目的 建立护理专业学生课间见习教学运行与管理机制,规范临床见习管理,提高见习教学质量。方法 明确见习教学各阶段任务和规定,制定见习运行实施流程,执行带教师资准入与培养制度,实施见习教学改革,开展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结果 完善并优化了见习教学运行管理机制。结论 见习教学的规范化运行与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学管理效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护理专业学生;课间见习;运行管理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临床见习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系统衔接和整体化的过程[1,2],学生可通过体验临床、接触病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缩短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时间,培养临床思维方法和理实融合能力。因此,见习教学环节在护理教育中不可或缺,其运行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我们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时设置了临床课间见习,经过多年实践,促进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对见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见习后期自律性不强、有违纪现象、带教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3]。作为教学管理部门,需要从教学运行与质量把控角度着手,确保见习教学各环节的顺利进行及质量。基于此目的,我们以进一步规范临床见习管理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见习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对原有见习教学运行与管理机制进行了完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制订见习教学计划
学校教务处下达见习教学任务,提出见习教学时间及进度要求,教研室据此安排每门课程具体的见习教学实施计划,学院对计划进行审查,通过后下发至临床各护理教学单元,各教学单元教学组长及带教教师制订具体的见习带教方案,完成见习教学任务。
2 明确临床见习教学流程并执行
按照“见习前—见习中—见习后”3个阶段明确教研室、带教教师、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并按要求执行(见图1)。
3 实施多种教学方法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实融合能力为目的,结合护理专业岗位胜任能力要求及各专业实践课程特点,积极开展PBL+EBN教学、三明治教学、小组问题式讨论学习、实景体验等见习教学,将现代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医学视频等应用于见习带教,打破了单一的“教师床旁讲、学生集体看”教学形式,丰富了临床见习教学方法与手段。
4 做好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
4.1 师资保障
4.1.1 遴选及培养 将临床护理教师见习教学试讲纳入教研室师资培养工作,每学期组织教学专家对试讲教师教学能力进行测评,测评合格者具有初步见习带教资格。具有资格的教师通过参加学习性听课、教学能力培训、外出进修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及技巧,经教研室评估具备带教能力后,承担临床见习教学任务。
4.1.2 规范化培训 教研室对新承担见习教学任务或承担新见习教学内容的教师进行见习教学相关要求、标准等的培训与指导,并集中进行教学方法(手段)培训,确保见习教学的规范性、同质性。
4.1.3 课前准备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制订见习带教计划,选择临床病例,书写见习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做好见习带教所需的病房资源准备及沟通协调等工作[4]。
4.2 学生管理
图1 临床见习教学运行流程
4.2.1 日常管理 见习期间对学生实行“学校—学院—教研室—临床教学单元”4级管理(见图2),着重学生仪表、纪律(如迟到、早退、病事假等)、专业思想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发现违规学生及时处理,减少学生旷课、迟到等违纪现象,确保学生圆满完成临床见习任务。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团体中的组织管理作用,选拔见习小组组长并制订职责、权利和义务,激发小组长管理动力。
4.2.2 强化培训 开始临床见习前一周,教研室组织学生进行见习要求、见习管理规定、见习注意事项、护理服务态度等的学习,要求学生在临床见习过程中认真学习、遵规守纪,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也向病人及其家属展现出良好的职业形象。培训各见习小组组长,就其在见习前、见习中、见习后的职责加以强调。
4.3 质量监控
图2 临床见习教学管理组织结构
4.3.1 管理制度与标准 为加强临床见习教学管理,规范见习学生行为,教研室根据教学运行要求、见习目的和临床工作的特殊性,分别从临床教学单元、教师、学生(含见习小组组长)3个层面制订了临床见习教学管理制度与职责。
4.3.2 实行把关制 教研室对教师制订的见习带教计划、选择的临床病例、书写的见习教案、制作的教学课件等进行审查。
4.3.3 教学督察 为有效保障临床见习教学质量,采用教育专家、临床教学管理组、教研室“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对见习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并针对督察发现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结合PDCA质量控制循环理论对见习教学进行改进[5]。
4.4 教学评价
建立并修订临床见习教学考核标准(教师用)、临床见习实践报告及个案报告评分标准、循证实践学习反思汇报等客观评价指标,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定。同时,利用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学生用)对教师授课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QQ平台、电话、师生座谈会等收集学生意见及建议,不断提高见习教学管理质量。
5 体会
通过对课间临床见习教学运行与管理机制的完善和优化,进一步规范了见习教学各环节、带教师资准入与培养、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等,促进了见习教学管理效能及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不同专业实践课程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以及运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临床护理问题能力[6,7]。
[1]李丽华,黄双丽,戴英波.高校护理专业临床见习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6-7.
[2]张晓静,李静.CBL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3(2):72-73.
[3]陈晓中.在校护生见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4,12(30):2873-2875.
[4]李晓曦.探讨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9):209.
[5]叶巧玲.临床见习各环节中 PDCA 循环的运用[J].医学信息,2013(26):596.
[6]张咏梅,曾芬莲,陈凌云,等.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实践教学对学生专业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93-95.
[7]王琪,毛荣,刘晨.见习环节管理对临床见习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8-20.
G424.4
B
1671-1246(2017)21-0085-02
注:本文系遵义医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计划项目(XJJG2015-02-16)
(*通讯作者: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