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程中苏联史教材内容的思考
2017-11-06刘成龙
刘成龙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苏联史的教学受到了更多教师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十月革命、美苏争锋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三方面出发,对高中课程中的苏联史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目的是为了高中历史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苏联史内容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苏联史;十月革命
前言:新课程标准改革增加了苏联史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十月革命”专题下的苏联史内容分析
(一)“十月革命”内容
该专题主要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这一历史事实,要让学生认识到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我国不同时期的教材对于十月革命的描述都大体相同,很多语句都是重复使用的。《全球通史》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世界史书,在这部书里对于十月革命的描述和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不同。这本书描述了十月革命作为俄国的历史转折点,将本来不发达的俄国变成了工业大国、军事强国,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关系。
我们的教材对于十月革命的描述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内容:第一,十月革命是有别于以往的其他革命的,因为十月革命消灭了人剥削人这一制度;第二,十月革命撼动了帝国主义制度,开展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三,十月革命给民主解放运动带来了高潮;第四,十月革命灭亡了资本主义世界。第五,十月革命证明了马列主义的正确。但是,不同时期的教材的侧重点也有不同,1950-1965年间的教材重点描述了革命和马列主义对于世界的意义,文革时期到1900年,教材的重点阐述了无产阶级依靠暴力夺权来获得政权的方式,而到了21世纪,教材对于十月革命的描述则更加慎重,还引进了新的学术界观点。
(二)对“十月革命”教学建议
高中的历史课程要求“求真求实”,对历史持科学态度。因此,对于十月革命的教学,首先要澄清一个观点:即十月革命并没有降低大家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评价;然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还原最基本的史实,弄清十月革命时期的历史情境,将多个事件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入理解十月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及其意义,最后,初中的历史教材中将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提前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十月革命已经不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了[1]。
二、“美苏争锋”专题下的苏联史内容分析
(一)“美苏争锋”内容
该专题描述了美苏两国的两极化对峙格局,要求学生了解美苏对峙对于二战以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认识到世界在苏联解体后的多极化发展。在高中教材中,有关美苏两极化对峙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看法,一方面是苏联为了自己的利益,迅速发展自己在欧洲的势力,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另一方面是美国想要称霸欧洲,苏联威胁到了美国。美苏两国冷战的过程如下:首先是斯大林提出的国家安全战略,雅尔塔会议将二战后期的大国势力范围划分完毕,苏联控制了东欧地区,斯大林想要在东欧各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认为这样才能保护好苏联,但是由于之前苏美英三国有过相关协议,表明三国要一起帮助东欧各国,斯大林提出的安全战略显然违背了之前的协议。因此,杜鲁门在上台之后严重谴责了苏联的行为。同时,苏联在伊朗的驻军问题和黑海海峡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其他西方国家对于苏联的敌视,于是美国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冷战由此开始。 美苏两国为了称霸世界,不断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势力范围,在其他国家展开争夺,侵犯了其他国家的主权,使世界格局發生变化,对世界的和平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对“美苏争锋”的教学建议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历史问题,明确历史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明确中国和世界、现实和历史间的联系。对于“美苏争锋”的教学,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横向关系,即注意美苏争锋下的国际格局和中国的关系,比如,美国是否会像苏联一样不遵守协议的内容;经过二战创伤后的苏联会怎么看待中国的内战;美苏的冷战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要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美苏冷战期间中国对内、对外的政策。另外,在讲解美苏冷战的起因时,教师要从美苏两国出发,不能片面地从一方来看待这个问题;教师还要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来讲解这部分内容,力求真实地展现出历史的发展进程。
三、“无产阶级革命家”专题下的苏联史内容分析
该主题是高中历史的选修内容,主要描述了在列宁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贡献,在他的领导下,俄国的十月革命走向了胜利,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对于列宁的这一历史人物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列宁的分析,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教师对于列宁的分析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比如列宁的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首先是列宁的少年时期,列宁在小的时候就受到了革命主义者的熏陶,树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想;其次是列宁的青年时期,列宁在这个时期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积极宣传革命理论;再次是列宁的中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发表了《四月提纲》和《国家与革命》,为武装起义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是老年时期,老年的列宁仍旧投身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工作中[2]。
结论:综上所述,苏联史的内容是高中世界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分析可得,苏联的迅速崛起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苏联的衰亡过程也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警醒作用,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引起更多研究学者对于苏联史教学内容的关注,进而推进我国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沈海月.高中苏联史的课标要求与教学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陈康林.建国后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苏俄史内容的呈现与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