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教育院校二级协同培养研究

2017-11-06贺硕怡

卷宗 2017年29期
关键词:协同管理研究生教育

摘 要: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关键,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我们的責任,应当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始终。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使校、院两级协同合作管理,取长补短,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是各大高校亟需攻克的课题。文章就实施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和实施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五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协同管理;校院两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各类学历的大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攀升。[1]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稳步发展,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类型不断多元化,研究生类型增多,各高校也都在探索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学校各院系的合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但由于研究生的招生增长速度过快,总体培养质量不高,实践性不强,与社会需求脱节,原有的各校、院级的体制已不能很好地管理和监督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各种矛盾和缺陷已愈发凸显。[2]因此如何在校、院级管理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使得校、院双向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更趋和谐,并促进研究生教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提升,已成为各校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迫切任务,也是高校培养人才必须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3]

1 实施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从高校研究生招生发展趋势看来,以往实施的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形势,如何对学校、学院、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关系进行调整,激发学院的活力,发挥专业优势,提高管理效率,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办学资源,从而在现有的条件下获得资源要素重组的最佳效应[4]是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而校、院两级协同管理研究生可以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科、专业的发展及时修订,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制订相应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在培养过程中各院级培养单位应及时对培养方案进行考核并修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可采用灵活化的培养方式。[5]

(二)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

学科是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其建设水平反映了学校办学质量、科研能力、队伍建设和学校特色。学科建设涉及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学术队伍建设、实验条件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以及科研成果等方面。[6]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互为需要、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学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层次、结构和水平。发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优势并不断发展、创新。要充分发挥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应有的带头作用,使其产生广泛的辐射效应,带动、激励更多学科的发展。要防止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的退化,丧失其应有的示范作用; 同时也要防止某些学科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与现实及国际前沿的研究脱节。

2 实施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创新培养观念,优化培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技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研究生综合素质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求实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创新主要是创新教育培养途径与模式,主要有课程教学、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和灵魂,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是创新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在于培养求知欲、质疑欲和创造欲。实施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并不是简单地设岗增人、下移工作量,而是为了实现学校学位工作与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学校的战略定位和招生规模扩大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需求,充分发挥学院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保证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这就要求高校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对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7]

(二)明确划分权、责,提升合力效果

学校应该出台相关制度规章,明确研究生院和各系部在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责、权、利以及管理范围,各职能部门能够各守其位,各尽其责,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研究生院和各系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等工作中的职能和作用。各学院充分发挥学院的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指导和督导作用,利用激励手段全面驱动,宏观调控。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的研究生院从过去的过程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各种教学监督制度,建立符合现代教学活动规律的教学评估体系,健全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三)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科、专业的发展及时修订,明确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根据学生的能力培养的结构层次,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整体设计,完善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各实践教学环节相互衔接、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开放性、共享性原则,依托经济管理学科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与金融机构、工商税务机关、企事业单位关系密切的有利条件,不断加强和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继续坚持以一级学科为平台,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程的建设和质量管理,探索实验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和标准。

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在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科研能力培养有机结合、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方面进行有益创新。完善“研究生学术论坛”,多渠道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多形式展现研究生学术成果。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材与案例、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等方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有效衔接。endprint

(四)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素质

合理的机构设置能否真正执行其应有的职能,关键还在于这一机构中工作人员的素质状况。但人员的素质不是一蹴而就形成或可以改变的,因此在研究生教育管理机构设置与改革过程中就要实行优化组合的方法,把现有人员按其特点优势,安排到最能发挥其长处和作用的机构中去;[8]把沟通能力强,善于协调的人员安排在宣传和招生岗位,;把能力学识较强的人员或骨干,安排到教学管理的岗位上去等等。而且要注重研究生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让他们熟识研究生管理各个方面和层次的管理规定,熟悉研究生管理系统的操作等等。使专业的业务能力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相结合。

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加大实验经费投入力度,搭建高水平实践教学创新平台。积极鼓励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教师进入实践教学队伍,努力为他们创造业务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制定有利于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强化教学与科研的相互渗透,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搭建高水平、开放型的实践教学创新平台。

(五)注重科研团队建设

基于科研团队的导师团队,以“统一领导、整体谋划、依托项目、分块操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突出青年教师、加强研究生培养、开展学科交叉、鼓励原始创新”的原则,特别增强高职称教师对青年师资和导师团队对研究生地培养与引领作用,在团队内实行资源共享。重点支持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开展的学科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能保持或提升科研持续发展能力的储备性研究,瞄准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学术思想新颖的前瞻性研究,以及以科学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重大需求和地方区域建设需求为导向的交叉研究,鼓励他们在本团队研究方向内开展自主选题的探索性研究和原始创新。[9]实践证明,导师团队相对于以往的单一的、传统的导师负责制,更有助于提高导师的学术水平,提高研究生的开拓和创新能力。

(六)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

研究生教育教学信息服务平台是实施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的先决条件。当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已经在现代高校教育教学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生招生、培养、就业、学位授予等工作政策性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过程管理又比较繁琐,构建完善的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实现教学和管理信息资源在校、院两级实时同步共享,不但可以使学校职能部门对研究生的过程管理实现全程调控,同时还可以使学院研究生管理者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全貌,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3 结语

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为了提高和改善研究生培养管理功作的水平和质量,各大高校都应该对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以人为本,在研究生培养管理注重人文关怀,适应人才市场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要求、建立多样性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现信息及时、灵活的传递,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和正确性,创新有利于研究生培养的管理模式,建立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系统,使得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大大提高。[10]学校、学院协同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贯穿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更应该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开拓思想,勇于创新,更好的推进研究生培养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许胜江.基于质量管理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技术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

2.钱沁瑛.论研究生培养教育的二级管理模式[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5).

3.高福营.研究生与本科生互动式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教书育人,2012,(2).

4.刘菁、王文贵.新形势下对我校研究生教学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02).

5.张小红、董丽凤、李艳丽.校院协同管理体制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策略研究,中国电力教育[J],2012,(31).

6.张海防.研究生教育与一级学科建设的再思考,继续教育研究[J],2012,(6).

7.刘兆磊.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級管理的实施与模式创新,学位与研究生教育[J],2006,(2)

8.张小红、董丽凤.学校、学院、学科三方协同管理体制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策略,管理科学[J],2012,(8).

9.易发平、卜友泉、刘革力、张潞渝、王应雄、宋方洲.依托科研平台建设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2,(20).

10.王瑛.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探讨,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2012,(8).

作者简介

贺硕怡(1985-),女,山东夏津人,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同管理研究生教育
论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协同管理
协同管理理论下的高校技防建设分析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