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研究
2017-11-06马健
马健
【摘 要】论文在总结笔者近十年学生工作和第二课堂管理工作的经验基础上,以加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从加强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角度出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存在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结合项目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对高校第二课堂实施项目化管理进行研究,探索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方案与措施。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来促使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更好地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服务。
【Abstract】Baced on the author′s experience of student work and management work of the second class for ten years, the thesis aims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engthening project ization management of the second class, by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in the second class activities a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project management, the paper studi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ization management in the second class of university, and explore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measures of the second class project management. Through these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econd class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university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and serv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train high-quality creative talents.
【关键词】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方案与措施
【Keywords】second class; projectization management; scheme and measure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083-03
1 引言
第二课堂教育作为第一课堂教育的延伸,越来越受到当今高校大学生的青睐和欢迎。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既可以使大学生们在课堂外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的知识,锻炼和培养与人交往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又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增长才干和见识、丰富大学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但是,经历几十年应试教育的中国教育向现在的素质教育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尝试的过程,这种观念改革的漫长过程除了涉及教育的表面现象的调整与变化,极有可能需要涉及到我国教育的深层次的内部结构变化与调整[1]。因此,不断完善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内在结构,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同时与第一课堂研究紧密结合,从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激发第二课堂活动的活力,是服务和保障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2 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资源利用和整合不到位
现阶段下,高校中第二课堂的主要管理部门如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等在部门责任分工上是比较明确的,但是他们的工作配合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第二课堂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方面有着重重的阻碍。还有一点就是目前高校中第二课堂活动中只有极少数的大型活动可以获得社会赞助和支持,绝大多数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校内部的财政拨款,这种拨款少之又少,他们面临着活动经费不足的壓力[2]。因此,高校第二课堂管理部门要将第二课堂教育当作素质教育的系统化工程来看待,要立足脚下,放眼未来,重点突出,全面协调好各方利益,整合好校内各种资源,为第二课堂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源保障,提升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比如有的高校在第二课堂经费管理方面就比较混乱,有限的活动经费被校团委、学生处等学生管理部门分割,无法形成合力,导致有限的活动经费更为分散,无法达到聚集的作用。
2.2 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完善
①认识不到位以致管理混乱与松散。高校第二课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活动与教学脱钩、有效指导不到位、管理体系不健全、活动项目设计合理性和系统性缺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第二课堂仍然是游离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计划之外的单纯的学生活动,无论是对于管理者还是活动的参与者来讲,都具有一定的随意性[3]。另外,由于缺乏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还没有充分认识清楚。虽然现在不少高校在第二课堂学分上做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强制学生必须修满一定额度的第二课堂学分,但由于缺乏相配套的考核、激励、管理制度,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应付了事、混学分的现象,无法准确发挥出第二课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真正作用。在现在高校中,某些老师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授,对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学生就应该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看到学生因为参加某些必要的第二课堂活动的请假条时,会表现出一种不满的情绪。endprint
②缺乏有效的过程管控和效果核验。我国高校一方面在教育转向大众化的大背景下,随着招生规模持续增加,目前学校里大学生的素质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并且不少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只有几个活动积极分子经常性参加第二课堂活动,还有不少同学很少接触到相关第二课堂活动,这是因为扩招之后高校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过程管控,从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由于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组织活动难度较大等客观原因,给准确及时评估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带来不少的困难。
③ 缺乏规范化的有效运行机制。在当前高校教育背景下,相比较于日趋成熟的第一课堂教育体系工作机制而言,高校第二课堂的活动育人体系机制还不够成熟,规范化的有效运行机制缺乏,从而达不到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根本目的,同时第二课堂活动还缺乏系统的项目化管控机制和辅导机制。不少高校出台了关于第一课堂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来强化教风和学风建设,但是在第二课堂方面缺乏有效的考勤管理、学分管理、绩效管理等机制和制度。
2.3 师资力量缺乏合理的配备
目前,开展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活动组织者大多数为辅导员、团委工作老师等学生管理工作者,他们由于受到人数、专业背景、自身素质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全面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南京财经大学是在省属本科院校里比较早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但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一个导师所要面临的将是至少四十名学生的第二课堂指导工作,工作量较大,加上平常的巨大的教学科研工作量,使得他们无法有效的指导所带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方面由于学校的遴选本科生导师制对导师的选聘条件比较低,仅仅要求硕士、中级职称这些条件,使得本科生导师队伍参差不齐,无法达到指导第二课堂的效果[4]。因此,如何完善第二课堂指导教师的师资配备就成了不少高校建设和发展第二课堂的瓶颈。
3 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方案及措施
3.1 整合资源以优化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
培育和造就具有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经济转型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能否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之处。而想要达到这样培养目标的前提是学生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动手能力,但是相关的调查信息显示当前高校中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都比较欠缺,这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大对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的投入力度,夯实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管理的基础。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项目化改革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相对于第一课堂来讲还较少。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应该把第二课堂当作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来抓,进行认真规划,将其纳入到学校整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去,制定出一整套适应新时期下学生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管理模式和实践模式,根据学生的差异对活动内容进行及时更新,对管理方式及时调整,以适应学生培养的要求和目的。
3.2 合理配置师资以完善项目化管理
合理有效地整合资源,优化第二课堂师资力量的配置,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升高校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第二课堂师资队伍。首先在薪酬制度方面制定相应制度激励教师指导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可以适当参照第一课堂的课酬制度设定相应的指导课酬,将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计入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指导学生在第二课堂的科研实践项目获奖的要计入教师的科研工作量,组织教师参加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业务培训和学习,以此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参与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第二,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尝试建立专职与兼职、校内与校外、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相呼应的优秀指导教师队伍。第三,在高校第二課堂师资力量整合配置过程中,要注意鼓励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等积极从事第二课堂的研究性工作,使指导工作成果化,用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
3.3 加强对校内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引导
当前高校中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就是各式各样的学生社团,这些社团有科技文化类、理论学习类、志愿服务类、体育艺术类等,它们在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却显示目前高校里学生社团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社团管理和运行制度与机制不健全、活动经费和活动场所无法保障、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等。所以,要强化对校内学生社团的管理与引导。在这方面,南京财经大学完善了学生社团的注册与注销制度,实施星级社团评比,对于连续获得五星级称号的社团在活动经费上予以倾斜,对于那些星级比较低的社团,给予一定的考察期,如果考察期合格可以继续作为社团存在,如果考察期不合格,将予以注销。正是由于这严格的社团管理制度,才使得南京财经大学的大学生社团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景象。每年6月份的社团巡礼和9月份的社团招新所展现的“百团大战”可谓是该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 结语
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和第一课堂一样,是一个独立的高教平台,只不过是二者在人才培养中的侧重点不同而已:第一课堂面对的是人才培养中普遍性的需求,解决的是共性问题,而第二课堂则面对的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需求,解决的是特殊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强调人的个性化培育与发展。在实际和研究中应该更加重视如何从第二课堂组织结构、活动实施、绩效评价等几个关键方面出发,构建一个有针对性的、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包含着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在内综合管理体系,形成有特色的高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平台,进一步与第一课堂协同配合,努力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总架构,实现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实践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综合性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况花荣, 刘波兰. 开展高校第二课堂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 科技信息, 2010(21):698+754.
【2】李宾, 董永辉. 浅谈高校农林专业类学生第二课堂管理[J]. 科教文汇旬刊, 2011(10):40-40.
【3】张科.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10(24):188-190.
【4】张月玲, 张思远, 马南. 大学生第二课堂学生创新能力探索——基于山东科技大学会计学专业第二课堂的分析[J]. 财会通讯, 2011(6):145-147+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