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2017-11-06刘超勇
刘超勇
【摘 要】高校后勤工作的范围除了后勤常规业务的衣食住行,延伸到了所有教学科研以外学校大部分管理服务,同时渗透到了育人和辅助科研的功能,后勤改革的内外需求是很迫切的。论文就此进行了分析,以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水平。
【Abstract】The scope of university logistics includes not only conventional services, such as medicine, food,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but also includes most management services besides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functions of educating people and assis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demand for logistics reform is urg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is problem to improve the socialized reform leve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关键词】后勤改革;绿色校园;后勤文化
【Keywords】logistics reform; green campus; logistics culture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10-0096-02
1 引言
自1999年全国启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在数十年的后勤改革基础上,大物业、大后勤的校园综合治理的理念已经逐步成为共识,但是推行阻力和潜力仍然很大。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积极推进大学“双一流”的建设中对各个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好人民一流的教育,必须有一流的后勤保障做支撑。后勤改革在这种背景形势要求下,改革的效益和内需必须是更安全、更便捷、更规范、更专业,更有效率、更具效果,各层的满意度更有保证。如果改革没达到这个标准,它会一直改革下去直到达到这种改革效益的平衡。
2 改革还是要保证以人为本办实事为出发点
就如何在高校后勤的市场里解放生产力,首要因素还是要考虑人的问题:如何把人的问题解决了,还要把人心人力统一调动起来。
一个是思想认识和理念方面的问题:要有心劲儿,从历史使命、责任意识、主人翁精神和发展理念方面统一思想认识。
二个是要有干劲儿,通过后勤队伍的标准化建设,提升人员的职业素养,让想干事的人能干事,并且能干成事干好事,把质量控制提前到人员培训上,把绩效考核提前到计划制定和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管理。
不管推行什么样的改革,归根结底都是最大限度的发挥从个体到各种组织形式的人力资源的效用,调动最广泛的群众参与,盘活运行的体制机制。这是一个出发点,也是贯穿改革始终的一个纲领。但是针对具体的改革措施,还需要有抓手,改革的抓手正是目前高校后勤面临的困难和热点,只要找准关键问题和大家的痛点,充分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和管理应用,用庖丁解牛式的智慧将其各个击破。
3 后勤改革的抓手和主要工作
3.1 以需求为导向,抓四个关键问题
四个关键问题即安全发展、标准化建设、节约型校园建设、大后勤统筹管理。
平安校园,确保校园安全,通过对高校内食品安全、饮水安全、消防安全、用水安全、用电安全、设施设备安全等方面进行管控,全面、客观、及时地掌握校园安全生产,构建校园安全预警系统与安全保障系统。
标准化体系,坚持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标准化食堂、标准化公寓、标准化物业;探索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化、人员队伍培训的标准化等,以行业内达标为基础进行对标分析,对后勤管理服务的先进性和教育属性进行引导把控。
绿色校园,不遗余力地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构建绿色校园、低碳校园、生态校园,将物联网和远程传感技术应用于能源指标合理配置及科学管控中,推進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智能控制在能源监管领域的深入应用,大力提升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在传感、交互、控制等方面的性能和智慧化水平,提高绿色校园生态核心竞争力与能源利用效率,杜绝浪费。
大物业,主动做好大后勤大物业的统筹管理协调分工。学习中央改革大部制的思路,高校后勤也要从以往依据管理的视角“设置组织机构和流程”转变为从服务的角度“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设计服务,设计岗位和组织结构”,切实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提供便捷、快速、规范化、扁平化的管理服务,构建大后勤、大物业综合管理平台,对教学科研以外的服务保障工作进行深度融合与系统集成,针对服务对象制定量化考核指标,进行系统化的考核和监控,达到有效管理和风险预警控制,对改革每一步的效益进行指导和综合分析,形成一个立体化、分层级的有活力的管理服务系统。
3.2 以问题为导向,抓四个薄弱环节
目前高校后勤尤其是自管的学校普遍存在的短板是,缺乏全面可控的安全、高水平专业化团队,智能后勤信息化建设、完整的绩效管理为主的现代化管理。
因此,高校后勤普遍需要强化的方面:第一个还是安全,尤其是食品安全。第二个是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做顶层设计把控的专家。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方面是需要有人对后勤现有的基础数据进行梳理,所有的水、电、暖,地上地下管道,所有设施设备能够理清楚,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能够针对现有的水平衡、电平衡、暖平衡,针对大气污染防治、绿色低碳办公、节能减排,互联网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整体科学合理规划和设计。第三个就是国务院以及高校后勤互联网+行动规划要落地,充分把握技术创新的红利和优势提升后勤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1]。第四个是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要有管理理念,还要去行政化管理,真正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给予大家都认可的回报和获得感。endprint
3.3 对于上述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分析
解决上述问题,第一,需要打破现有大后勤所属各个部门之间的障碍,真正站在学校的层面整體规划顶层设计;第二,需要进一步开放学校市场,对后勤部门提供政策性的支持,调动市场活力;第三,要有强有力地管理团队,引入专业化的管理队伍,进行规划设计培训考核;第四,要建立与现代化企业管理、互联网信息化技术高度融合的管理标准体系。
4 对后勤改革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4.1 提供后勤改革发展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第一,平安校园:全面覆盖、实时监控、快速响应、预警分析。第二,智慧校园:信息技术、物联互联、创新实践、前沿示范。第三,绿色校园:节能减排、能耗监管、绿色消费、低碳环保。第四,生态校园:卫生整洁、专业规划、环境友好、全员育人。
4.2 应用现代化管理,进一步打开校内市场
让社会相关行业、专业的人员参与高校市场的社会分工与系统化的服务,并接受全面的质量监控,通过质量体系和数据监控,提供服务市场开放的标准,并对师生权利与保障进行监督和预警。通过开放市场,让师生在校内从后勤小社会的象牙塔走向安全开放的真社会,一方面让师生不必向校外寻找消费或者向外体验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创新和创业孵化的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创新创业的同时报答母校、服务同学老师,传播前沿的理念和体验。
4.3 充分探索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推动服务供给侧改革
通过整理整合师生教学科研之外的各项需求,对日常维修、大型修缮、安保消防、物业管理、餐饮服务、商贸服务还有医疗服务等方面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通过统一协调和规范化引导,利用互联网技术分工协作,对师生需求的改变及时响应,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打破学校针对每一项服务设置的机构自身存在的阻碍与冗繁,给师生带来便利和引导的同时,利用技术手段的外力从大后勤部门开始去行政化。
4.4 将后勤管理与后勤文化融合,为育人提供有力支持
从学校育人的历史使命出发,大后勤的各项服务都应该与文化融为一体,后勤文化中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等各方面应该与高校育人工作形成有机整体,让师生共享社会改革成果,可以体验并参与社会先进的管理理念实践和市场创新成果应用,通过后勤的管理和环境对学生产生影响和督导,同时学生也参与到后勤管理中,形成全员参与,吸引更多的人共同来为我们生活学习的环境贡献力量,形成共建的良性育人生态。
综上所述,只要教育改革发展,后勤改革永远在路上,但是改革的道路方向和指导理念不会发生变化,为一流的学校办好一流的后勤符合国家和中央号召,符合学校发展的要求,符合师生和员工各方的利益,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孟子说“得道多助”,相信这种新型的大后勤综合管理模式的改革未来一定会探索出一条光明的道路,让更多的学校,更多的学子和教师们受益。
【参考文献】
【1】王东风.浅议高校后勤改革[J].经济论坛,2005(4):37-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