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现状及相关知识需求的调查
2017-11-06孔庆芳顾艳虹施忠英
孔庆芳,顾艳虹, 施忠英
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现状及相关知识需求的调查
孔庆芳,顾艳虹, 施忠英
[目的]了解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及相关知识需求的状况,为进一步的支持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抑郁症自我管理问卷及相关知识需求问卷,对145例门诊复诊的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进行调查。[结果]自我管理水平良好的病人占11.1%,中等水平者占44.1%,较差水平的病人占44.8%;年龄、教育程度、婚姻、工作状况对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病人对自我管理相关知识各项内容的需求率均在90%以上。[结论]康复期抑郁症病人自我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受多种因素影响;病人对自我管理相关知识需求高。
康复期;抑郁症;自我管理;知识;需求;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提高,预计到2020年将跃升到中国继心血管病后的第二大疾病[1]。有关对抑郁症病人追踪10年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病人会多次复发[2],鉴于抑郁症较高的复发率,抑郁症已成为一种慢性疾病,且需要长期关注[3]。目前,国内自我管理已在其他慢性病中普遍应用,而在抑郁症中的应用刚刚开始,对抑郁症病人自我管理的研究少见。因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及相关知识需求的现状,为病人自我管理的支持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6年2月—8月在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复诊的抑郁症病人。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经诊治医生判断目前病情处于稳定状态;②年龄18岁~65岁;③有文字阅读及语言沟通能力;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抑郁发作;②伴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共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抑郁症病人145例,男61例(42.1%),女84例(57.9%);年龄17岁~65岁(43.23岁±15.12岁);学历:小学8例(5.5%),中学/中专57例(39.3%),专科及以上80例(55.2%);婚姻状况:有配偶85例(58.6%),无配偶60例(41.4%);目前有工作74例(51.0%),无工作49例(33.8%),退休22例(15.2%);自费41例(28.3%),医保104例(71.7%);无经济负担37例(25.5%),轻度负担50例(34.5%),中度负担39例(26.9%),重度负担19例(13.1%)。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通过文献查阅及专家咨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工作状态、经济状况等。②抑郁症自我管理问卷,共32个条目,包含5个维度,从不同角度反映抑郁症病人的自我管理状况,5个维度为药物管理、症状管理、家庭社会功能、利用资源及支持、疾病管理的信心。采用 Likert 5级计分法,“从不”计0分,“总是”计4分,得分越高说明自我管理水平越高。问卷的内容效度指数(CVI)为0.84,Cronbach’s α系数为0.928。③抑郁症自我管理相关知识需求问卷,共10个条目,采用 Likert 3级计分法,“不需要”计0分,“非常需要”计2分, 得分越高说明需求越高。问卷CVI为0.90,Cronbach’s α系数为0.940。
1.2.2 资料收集 调查时,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遵循知情、自愿、保密的原则。所有调查资料现场收回,及时检查,保证回收问卷的有效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45份,回收145份,回收率为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抑郁症康复期病人的自我管理情况、自我管理相关知识需求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状况 康复期抑郁症病人自我管理总均分为77.59分±20.70分。采用得分指标对自我管理总均分及各因子总均分进行分级,得分指标<60%为差,60%~80%为中等,>80%为良好[得分指标=(实际总得分/最高可能得分)×100%],结果见表1。
表1 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得分状况(n=145)
2.2 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 对病人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抑郁症病人的年龄与自我管理呈负相关(r=-0.206,P=0.013),即年龄越大,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越差。病人的教育程度等一般情况对自我管理的影响见表2。随着病人教育程度的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得分也显著提高;有配偶的病人自我管理得分明显高于无配偶者;此外,有工作者的自我管理得分显著高于无工作者。
2.3 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的需求状况 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的需求总得分为16.11分±4.31分(0分~20分)。其中排在前3位(包括一般需要和非常需要)的条目是:情绪及其他症状的自我调控(97.9%)、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97.2%)、监测病情和预防疾病复发方法(96.6%)。见表3。
表2 抑郁症康复期病人的人口学特征对自我管理的影响(n=145)
表3 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的需求状况(n=145) 例(%)
3 讨论
3.1 抑郁症康复期病人的自我管理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本调查发现,抑郁症康复期病人的疾病自我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仅有11.1%的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良好。药物管理方面优于其他几个方面,这可能与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有关,本组病人都是有过药物管理经历的复诊抑郁症病人,对药物有一定的重视程度,认可了服药对疾病的重要性。本研究中,80%左右的病人采取过一些方法来应对已经出现的症状或关注可能会出现的症状,但是其中60%的病人只是偶尔或有时采用,说明病人对症状的管理缺乏系统有效的方法,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接近50%的抑郁症病人在家庭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管理能力低下,可能是抑郁症病人普遍自卑,生活态度消极,导致病人在家庭和社会活动的参与率较低。病人在利用资源及支持方面的能力处于明显的劣势,一方面可能与疾病本身的特点有关,病人消极被动,求助欲望低;另一方面与病人的病耻感有关,特别是病人的感知病耻感会降低其心理求助意向[4-5];再者,可能与目前现有的针对抑郁症的医疗资源有限有关,除了一些专业医疗机构外,其他形式的医疗服务方式相对较少,病人对其也缺乏了解,求助无门。本组约71%的抑郁症病人对疾病管理有中等及良好的信心,提示康复期抑郁症病人开展自我管理有较好的前景。有研究表明,病人的自信心能够保证自我管理的行动,改善自我管理的行为[6],并且影响其将来的健康结果及对资源的利用[7],增强病人自我管理的信念对病人的自我管理有着重要意义[8]。
3.2 抑郁症康复期病人的自我管理受多因素影响 康复期抑郁症病人的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状态对自我管理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教育程度越低的病人自我管理水平越差,一方面年龄大的病人接受教育年限普遍较短,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对抑郁症的认识以及合理的应对方式[9];另一方面年龄大的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而躯体因素可能也影响了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有配偶的病人自我管理水平高,可能与配偶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有关,同时积极、和谐、融洽的家庭环境可提高抑郁症病人应对心理应激的能力,有益于采取正确的防御方式,减少负性情绪[10]。有工作的病人自我管理水平高于无工作或退休的病人,这可能与有工作的病人能够较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有关。张燕等[11]研究显示:对抑郁症病人进行的工作相关社交技能训练,能够帮助病人改善抑郁症状,尽快回归社会。因此,在对抑郁症病人进行自我管理指导时要考虑到病人的自身特征,采用个性化的方式。
3.3 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的需求高 本调查显示,康复期抑郁症病人对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的需求较高,这与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有关[12],也反映了病人对自我管理的较高期望,希望得到支持和指导。从每项内容的需求情况来看,病人对情绪及其他症状的自我调控方面的知识需求最高,提示病人在症状管理方面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扰,与病人的症状管理水平较低相呼应。由于抑郁症经过规范治疗12周以上有残留症状的病人约50%[13],这些病人常伴有心理社会、职业功能的损害,因此,有效处理情绪及其他症状是病人有效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病人对病情监测及预防复发知识的需求也颇高,而这更需要病人有一定的疾病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医护人员应结合病人的情况积极为其提供一些专业培训。此外,病人对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需求也较高,此与研究发现的病人在利用资源及支持方面的能力较低一致。因此,抑郁症病人的康复管理需要社会和家庭提供相应的支持资源,医护人员要及时指导病人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
4 小结
抑郁症康复期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并与病人年龄、教育程度、婚姻、工作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病人对自我管理的信心和相关知识的需求较高。因此,在抑郁症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需求,及时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疾病康复和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指导病人有效利用社会及家庭的支持和帮助。
[1] Simon GE,Chisholm D,Treglia M,etal.Course of depression,health services costs,and work productivity in an international primary care study[J].Gen Hosp Psychiatry,2002,24(5):328-335.
[2] 江开达.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3] 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Mental Health.Depression:th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depression in adults[R].Leicester and London:British Psychological Society and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2010:4.
[4] Barney LJ,Griffiths KM,Jorm AF,etal.Stigma about depression and its impact on help seeking intentions[J].Aust NZ J Psychiat,2006,40(1):51-54.
[5] 孙思伟,常春,孙玮,等.青少年人群感知抑郁症病耻感与求助意向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5):528-533.
[6] Hibbard JH,Mahoney ER,Stock R,etal.Do increases in patient activation result in improved self-management behaviors?[J].Health Serv Res,2007,42(4):1443-1463.
[7] Ludman EJ,Peterson D,Katon WJ,etal.Improving confidence for self-care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chronic illnesses[J].Behav Med,2013,39(1):1-6.
[8] Remmers C,Hibbard J,Mosen DM,etal.Is patient activation associated with future health outcomes and healthcare utiliza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J].J Ambul Care Manage,2009,32(4):320-327.
[9] 宗宝玉,熊红芳,李占江.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非理性信念和应对方式[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15-18.
[10] 史振华.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家庭环境和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5:27-29.
[11] 张燕,李达,徐志文,等.工作相关社交技能训练对抑郁症患者职业康复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709-1711.
[12] 赵振海,刘民.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研究[C].义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2:306-311.
[13] 陈银娣,汪作为,张少平,等.抑郁症残留症状及对疾病结局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2):76-78.
Survey of self-management status quo and related knowledge needs of depressive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period
Kong Qingfang,Gu Yanhong,Shi Zhongying
(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30 China)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面上项目,编号:201440612。
孔庆芳,护师,硕士,单位: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顾艳虹、施忠英(通讯作者)单位: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信息孔庆芳,顾艳虹, 施忠英.抑郁症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现状及相关知识需求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7,31(31):4007-4010.
R473.74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1.033
1009-6493(2017)31-4007-04
2016-11-18;
2017-10-16)
(本文编辑 李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