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7-11-06乔艳玲
陈 颖,李 蕾,乔艳玲
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陈 颖,李 蕾,乔艳玲
[目的]从安全输血管理的角度探讨护理安全,旨在通过客观、科学的研究和设计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安全输血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由19名专家对拟定的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两轮问卷咨询,获得一致性意见,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形成一级指标 4个(血液管理、核对管理、操作管理、人员管理)、二级指标 11个和三级指标 44个。[结论]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 4个、二级指标 11个和三级指标 44个,规范了安全输血评价的内容和要素,可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
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质量评价;德尔菲法;评价体系;风险管理;指标体系;护理安全
随着我国输血医疗研究和输血技术的发展,临床输血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护理同仁们的重视,安全输血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质量控制指标,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Delphi 法通过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多轮次咨询专家对研究问题的意见,再经反复征询、归纳和修改,最终达成一致看法并作为最后决策[1]。本研究主要从安全输血管理的角度探讨护理安全,旨在通过客观、科学的研究和设计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安全输血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最终确立护理安全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规范安全输血评价的内容和要素,为建立安全输血保障体系提供管理工具,也为护理安全管理水平提供内容依据和量化标准,同时是体现“安全文化”、保障病人安全的迫切需要。
1 研究方法
1.1 评价指标的形成 本课题组成员10人,包括主任护师2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护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管护师2人、公卫医师1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人。文献研究以“安全输血”“风险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等为中外文关键词检索数据库;全面分析国内外安全输血管理的研究现状。理论分析主要以护理学、管理学、数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为依据,结合病人安全和临床护士职业特点,拟定了研究内容及设计路线。在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护理工作的重点和特殊面,结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病人安全目标》2015—2016,围绕科学、可行的原则初步建立起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1.2 专家咨询 选取我市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血液病和输血领域的19名专家,进行为期两轮的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具体的修改和完善。专家纳入标准: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0年以上工作时间,且目前正从事管理和临床工作者;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积极性,能够参加两轮及以上函询,遵循自愿参与的原则。
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和E-mail两种咨询形式,通过匿名方式进行两轮咨询来征求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问卷包括本研究说明、专家情况调查表和拟定的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每个指标均按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依照 Likert 5级分级评分法进行评分。请专家逐条评分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第1轮与第2轮间隔8周,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行拟定,即以指标重要性评分的均数差值确定Saaty标度,构建判断矩阵,对专家函询结果进行指标权重计算和指标逻辑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组合权重。专家的积极性由问卷回收率反映,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由指标的满分比和重要性赋值均数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由变异系数和专家协调系数表示。
1.3 统计学方法 建立 Excel 数据库,对录入数据进行双人核对,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指标的描述分析用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表示。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专家基本情况(n=19)
2.2 专家积极性 专家积极性用问卷回收率表示[2]。本研究两轮分别发放函询问卷19份,收回有效问卷19份,积极系数均为100%。
2.3 专家权威程度 专家权威程度一般由3个因素决定, 即专家本身的学术造诣和对指标进行判断的依据,以及对每一个指标的熟悉程度。学术水平权 (Q1) 是以专家的技术职称为依据制定的。一般认为专家的职称越高,相应的学术水平就越高,他发表的意见就越有价值。为此本研究根据学科绩效评价的特点设计了学术水平权值,即博士生导师1.0,硕士生导师或教授0.9,其他高级职称0.7,副高级职称0.5,其他0.3。指标的判断依据(Q2)主要从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同行了解和专家直觉4个方面分大、中、小3个等级进行评分,量化情况见表2。专家对指标的熟悉程度(Q3)分为5个等级,即很熟悉、熟悉、一般、不太熟悉和不熟悉,依次赋值1.0分、0.8分、0.5分、0.2分、0.0分。结果判断系数(Ca)为0.8,熟悉程度(Cs)为0.9,权威程度(Cr)为0.9。
表2 专家指标判断依据量化表 分
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协调系数(W)是用来检验专家对指标的评分结果是否一致的指标,通过计算协调系数判断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和灵敏性评分结果是否存在分歧,它是咨询结果可信度的指标。W值介于0~1之间,W值愈大,表示一致性愈高,Delphi 法的研究表明经 2轮或3轮咨询后,协调系数一般在 0.4~0.5范围波动。本研究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703 6(χ2=66.70,P<0.05)。
2.5 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通过对咨询结果进行汇总、专题讨论和分析,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和整合,最终形成一级指标 4个、二级指标 11个和三级指标 44个。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重要性赋值4.32~4.95,满分比0.421~0.947,变异系数4.50%~15.12%;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4.32~5.00,满分比0.421~1.000,变异系数0~15.53%;三级指标重要性赋值4.00~5.00,满分比0.211~1.000,变异系数0~26.78%。最终确定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表3 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重要性赋值与变异系数
3 讨论
3.1 血液管理指标 血液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血液标本的不合格除病人自身的生物属性外,不合格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采血因素、运送、储存和预处理因素等[3]。血液标本的质量也是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血液冷链管理又是确保血液质量的最基本的条件,医院应该建立一只包括多学科参与的团队,为病人使用血液制剂制定指导方针。血液制品的贮存有一定的有效期,为了提高病人的预后,应当在贮存血的有效期内尽量输注成分血。
为不断完善和规范血液标本采集、血液质量管理,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输血的每一步检查及相关工作,避免因输血致病人发生护理风险。目前输血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部分,输血治疗已成为病人救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许多情况下成为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救治病人的抢救措施。但是和其他临床治疗方法一样,输血除能治疗病人外,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些甚至很严重。如血液标本采集错误、未检查出血液质量出现问题,都可能成为护理风险。现在临床都采用成分输血,成分输血主要原则是只给病人输其病情需要的血液成分,也就是病人缺什么就补什么。应大力提倡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可以提高输血疗效,充分利用血液资源(一血多用),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以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因此,大力推进成分输血的重要理由之一是减少病人所承担的输血风险,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2 核对管理指标 目前临床输血已经非常安全,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和许多其他医疗中的问题比较发生率已经很低。但是,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危害较大、后果严重,因此输血安全仍是目前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必须竭尽全力保证临床输血安全。输血核对是输血过程的重要环节,如何保证护士严格执行输血中的“三查十对”,就要有严格的制度和流程,制度是规范护士的行为,流程是一个操作性的定位描述。
据文献报道,输血失误10%在于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和管理[4-5]。因此,护士必须先做好输血前评估,核对是否已检测输血前五项,医生是否已履行告知义务,并按要求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在抽取交叉配血血液标本前,核对试管标签上的条形码和输血申请单;准确、无误地采集病人的交叉配血标本,采血前有 (如输血申请单与病人身份、血型等不符)疑问时,与医生重新核对、修改后重新打印输血申请单,不可在错误输血申请单上直接修改。为保证交叉配血标本质量,严禁从静脉输液通路直接采集血液标本,禁止采集时携带其他病人的采血管,按一人一次一管的顺序逐个完成。抽血完毕,应记录采血时间,并将血液标本尽快送输血科或血库。输血科工作人员接收病人血液标本时,应核对血液标本信息,无误后,才能接收血液标本进行试验。取血和发血的双方必须严格核对。
3.3 操作管理指标 严格遵守输血“三查十对”制度,并贯穿于输血全过程。输血技术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对挽救病人的生命有着特殊的功能,在抢救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护士是输血技术操作的具体执行者,应严格执行安全输血制度,评估病人生命体征,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观察15 min后无不良反应,根据病人病情和年龄调整输血速度,并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处理。输血后每30 min巡视1次,从取血到输血结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 U的血液制品需在4 h内输完)。同时,护士应了解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输血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护士对输血过程了如指掌,才能正确处理输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输血安全和治疗有效。输血时严格执行输血核对及操作流程。
3.4 人员管理指标 输血技术是一项复杂的护理操作技术,护士长应根据护士分层级培训计划,针对N0级护士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知识、输血基本知识、输血核对知识、血液保存知识、输血核对制度、安全输血制度及输血操作流程。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在上级护士的指导下进行输血操作,取得N1级资格后方可进行输血技术操作。同时,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上输血反应发生率很低,低年资护士见到的很少。因此,管理者应按照分层级培训计划定时考核护士对常见输血反应的知晓情况,进行输血反应情景模拟演练,并进行分析与改进,以提高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引导和衡量工作的基石,也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6]。前期调查发现不同等级医院对输血相关知识、输血操作的规范性如输血操作知识培训前正确率仅为45.08%,培训后为89.02%,掌握的程度参差不齐[7]。本研究构建的各项评价指标的量化标准及临床实际应用效果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入探讨。下一步将开展指标的应用研究,完善“输血执行记录单”[8],进行培训目标和内容的制定,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对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验证,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加强临床护士对血液冷链的管理,通过对输血相关环节,如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运输、血液领取、血液储存、血液制品输注等的管理,以保证输血安全。
[1] Cialkowska M,Adamowski T,Piotrowski P,etal.What is the Delphi method? Strengths and shortcomings[J].Psychiatr Polska,2008,42(1):5-15.
[2] 杨莘,典慧娟.病房护理岗位人岗匹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1):6-10.
[3] 黄杰.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3):133-134.
[4] 麻春英,裴莉萍,生本有.移动护理信息技术在改进静脉输血管理流程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8B):2515-2516.
[5] 刘春梅,刘婷婷,汪曙燕,等.彩色血型警示卡在静脉输血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66-1567.
[6] 赵静,方小萍,周婉,等.胰腺癌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795-798.
[7] 陈颖,王晓娟.基于PDCA的临床低年资护士安全输血培训模式的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9):862-864.
[8] 丁艳玲,吕守英,刘爱玲.系统追踪在安全输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7):515-517.
Constructionofnursingmanagementevaluationindexsystemofsafebloodtransfusion
Chen Ying,Li Lei,Qiao Yanl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Ningxia 750004 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nursing saf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afe blood transfusion(BT) management,and to construct a suitable nursing manage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afe BT in China through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sign.MethodsBy using Delphi method,two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consultation on the developed nursing manage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afe BT were conducted on 19 experts.The consensus opinion was obtained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primarily built.ResultsThe nursing manage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afe BT finally formed with four primary indicators(blood management,check management,operation management,personnel management),11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44 tertiary indicators.ConclusionsThe nursing managemen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afe BT included 4 primary indicators,11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44 tertiary indicators.It standardized the contents and elements of safe BT evaluation and provided a guarantee for safe BT.
safe blood transfusion;nursing management;evaluation index;quality evaluation;Delphi method;evaluation system;risk management;index system;nursing safety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陈颖,主任护师,本科,单位: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李蕾、乔艳玲单位: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信息陈颖,李蕾,乔艳玲.安全输血护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31):3936-3940.
R197.323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1.011
1009-6493(2017)31-3936-05
2017-04-26;
2017-10-16)
(本文编辑 李亚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