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培养学生兴趣来提升小学数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
2017-11-04熊彩兰
熊彩兰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非常有利于学生提高数学成绩,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老师可以应用以上措施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积极性;兴趣;综合素养;教学手段
现阶段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最主要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将之作为切入点开展小学数学的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当前小学数学中学生现状分析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工具学科,没有语文、英语等人文学科那么生动,很多的学生对于数学均存在畏难心理。
(一)普遍存在畏难心理
小学数学对于大部分中下游学生来说,接受能力低,学习难度比较大,很容易在小学数学上出现畏难心理,从而导致学生在数学科目上的消极态度,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二)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低
很多的学生习惯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解,但就是不积极的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老师也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平台,导致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从而导致教学活动枯燥乏味,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理解掌握效果不佳
很多学生由于对数学的学习存在着消极心理,投入程度不深,对学习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被传统所制约,不能给很好的掌握数学知识,拓展新的思维,导致数学课堂上的知识转化率低
二、紧密结合当前课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任课老师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相关突破,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
(一)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演示直观性
现阶段一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在人文学科上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较多,数学比较偏向于实践,偏向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与多媒体演示关系不大。从现在看来,这样的观点不是完全正确,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很多的关键要素、难点必须通过多媒体来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例如在展示相遇和追击问题的时候,成绩优秀的学生理解能力尚可,然而成绩中下游的学生理解就会较为困难,一旦遇到这类复杂的问题就会陷入思维混乱的状态。对此,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这个手段给学生做示范,清晰的把关系展示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直观了解其中变量的比较关系,有助于他们把握解题的正确思路和关键要素。
(二)动之以情,以情引趣
情感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动之以情,似乎与数学风马牛不相及,目前仍有一些数学教师尚未走出这一误区.任何一门课程,学生之所以喜欢都与该科教师动之以情有关.学生喜欢某位老师,同样也会喜欢他教的课程,数学课也不例外.只有老师动之以情(包括数学思想教育、讲课热情、耐心辅导、积极对学生的评价,等等),才能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以学生的角色有预见性地带领学生步入数学殿堂,在循循善诱、适时启发的良好课堂氛围中,把学生的思维过程紧紧地“栓”在老师的思路上.于情中引趣,趣中生情,情趣交融中使学生不断地动脑、动口、动手,掌握学习方法、获得知识,从而转化为能力.教育家第思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這里的激励、唤醒、鼓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的动之以情,以情引趣,产生师生共鸣.尤其是学困生的转化,更需要这种情感的驱动,他们最容易体验到这种情感的力量所在,因此,教师的积极情感,对取得良好地教学效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又必须始终体现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
(三)导入新课的手段要新颖,从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的手段新颖,学生就会耳目一新,注意力集中,有探数学万花筒之趣.教师的积极导向,可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如低年级:“开火车”口算,“补数”凑十的游戏引入,能寓学于乐,使学生知难而进;中高年级:设疑引入,学生就会追根求源,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教师让学生写出多个不同的三位数,老师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数能分别被2,3,5整除,在学生疑惑中引入能被2,3,5整除的特征);教具学具实物的引入,直观形象,使得学生手脑并用,容易在趣中获得抽象概念和建立空间观念;生活实例的引入(如让学生比赛谁画的圆最圆?在似圆非圆中引入圆的教学),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实践和追求,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教材不同,引入方法也各异,但都突出了一个“新”“奇”,其目的都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这起始的一步作为教学手段,决不可忽视.正如苏霍姆林基所说:“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因此谁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谁就赢得了学生的情感,赢得了教学的主动权,获得教学成功的可能。
(四)利用教学信息反馈的机会,增强差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信息反馈的目的,主要还是帮助尚未取得成功的学生再次获得成功.因为一次成功的机会可以十倍地增强学习信心,百倍地提高学习兴趣.就学习数学某一知识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会因智力的不同,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原因,而存在着好、中、差,难免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某些知识和能力的障碍.这些障碍虽点点滴滴,又确实会影响以后的学习,甚至还会给他们造成严重的心里压力,减弱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在这关键的路口,教学信息的反馈就成了“扶一把、推一下、鼓鼓劲、努努力、终成功”的好时机.教师应针对他们的障碍点,给予疏导、点拨,多为他们设置成功的契机,多给他们精神上的鼓励,尽可能地避免他们不受或少受挫折,使他们处在思维较畅通,心情較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学习,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当他们有了成功的情绪体验也就消除了畏惧的心理,克服了学习过程中的不良习惯,使兴趣在经历过努力的成功中得到增强和提高。
三、结束语
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求知欲望又与兴趣有着直接的联系.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课,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以儿童实际生活对数学的需要,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存在的许多有趣的规律和诱人的奥秘等特点,疏导学生心理,创建良好的数学情境,激发培养儿童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娟.谈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教育现代化,2014(8).
[2]朱旭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A].2016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