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2017-11-04冯焕芹
冯焕芹
课程标准指出: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社科院吴伟教授在《历史学科与历史素养》中讲:历史学科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怎样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呢?
一、和谐师生关系、浓厚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前提和基础
传统师生关系,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失去思考的空间,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历史素养得不到提升。我们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以真诚的态度去理解学生的观点,欣赏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乐观自信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在说服别人和被别人说服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是第一手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把握材料,抓住关键词,提取信息,归纳要点;根据语境寻找材料的主旨,以趣入学。历史学科知识容量庞大,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模拟历史情境,再现历史进程,通过感性认识增强理性思维,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主动参与讨论,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源泉和关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顿悟。如习近平指出: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不变色,不变质,就一定能够跳出这个历史周期律。请用史实论证并谈谈你的观点。创设问题情境,构建知识框架,为知识的迁移、还原打好基础,调动学生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论述,是习近平借鉴毛泽东在1945年“回答黄炎培提出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中国历代王朝兴亡的历史周期律”的著名論断。他告诫我们,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要深刻认识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历史规律及其警示意义。我们应以史为鉴,依靠人民的力量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腐败斗争。
执教《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课时,我设题: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评价其历史功过;以贞观之治为例,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在我的启发、引导和积极参与下,同学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纷纷引经据典,据理力争,气氛十分活跃。我追问:如何评论历史人物?学生得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主动讨论,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学生互动、师生互动、多向交流,激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能力,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核心
历史学科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其他学科,加强学生思维品质训练,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态势。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课时,我设问:从汉到元,中国政治制度在不断进步吗?目的是通过这种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想,锻炼学生的历史素养能力。
高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训练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