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喷灌系统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青菜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2017-11-04上海市奉贤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201499
朱 峰 (上海市奉贤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201499)
基于喷灌系统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青菜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朱 峰 (上海市奉贤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201499)
为掌握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参数,科学评价该技术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以比例式注肥泵+喷灌系统为载体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青菜上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菜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其株高、开展度、最大叶面积、叶柄长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水肥管理,且节本增效成效显著,能增产1 3.1 6%、节肥37.11%、节水42.13%、节省灌溉施肥人工50%。
喷灌;水肥一体化;青菜;应用效果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可逐步转变农民漫灌习惯为精准灌溉,有效防止土壤盐渍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达到节水、节肥、省工、增产的效果。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通常以灌溉系统为载体,借助压力系统,将水分、养分定时、定量按比例直接提供到作物根系或叶片。为掌握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参数,科学评价该技术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以比例式注肥泵+喷灌系统为载体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青菜上的试验研究,并与常规沟灌方式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以期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青菜品种为“金品冬春”(福建金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菜于2016年10月18日采用播种机直播,每667 m2用种量为150 g,12月24日开始采收。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上海扬升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基础地力相似的2个八型棚内进行。试验设2个处理,见表1,每处理重复3次,其中对照为常规水肥管理,采用撒施化肥+沟灌的方式进行水肥管理,处理为采用比例式注肥泵+喷灌系统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处理与对照的整地、播种、除草、基肥施用等措施均相同。
表1 青菜肥料使用情况(单位:kg)
1.3 测定方法
在青菜采收期每个小区采用5点采样法,每个点取1㎡青菜样本,混合样品个体,对青菜单株重、株高、开展度、叶片数、最大叶面积等指标进行测量。种植过程中记录田间档案、成本、效益及产量。
试验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生长性状
由表2可知,对照和处理的青菜产量每667 m2分别为1 900、2 150 kg,处理比对照每667 m2增产250 kg、增幅13.16%,表明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明显提高青菜产量;处理的青菜株高、开展度、最大叶面积、叶柄长、单株重等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表明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显著促进青菜生长。这可能是由于水肥一体化直接将水分和养分浇灌到作物的根系或叶片,提高了水肥利用率,促进了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从而有利于作物生长。
经方差分析,不同灌溉方式间青菜产量及生长性状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表2 青菜产量及生长性状比较
2.2 肥料用量
由表3可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大大减少化肥用量,其中化肥折纯量(N+P2O5+K2O)处理比对照减少37.11%。这是由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须配合高效水溶肥进行使用,高效水溶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具有作物吸收快、营养全、水溶性好等特点,可在用量减少的情况下,促进作物生长,达到增产的目的。
表3 青菜化肥用量(纯量)比较 (单位:kg)
2.3 生产效益
由表4可知,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青菜节本增效明显,处理比对照每667 m2节本增效443.85元(节本68.85元)。其中,处理的每667 m2用水量为6.25 t,比对照减少42.13%,总用工量比对照减少12.5%(其中灌溉施肥用工减少50%),肥料用量比对照减少37.11%。
表4 青菜生产效益比较
3 小 结
水肥是影响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共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以比例式注肥泵+喷灌系统为载体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青菜的株高、开展度、最大叶面积、叶柄长、单株重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水肥管理,且能提高青菜产量,平均增产13.16%,说明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能促进青菜对水肥的吸收,提升青菜长势、增加产量。同时,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用方便,只需根据青菜长势配制肥料、掌握灌溉时间,即可完成灌溉施肥,节水、节肥、省工。与常规水肥管理相比,青菜生产上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节约用工50%、节水42.13%、节肥37.11%,在水资源紧缺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更明显。因此,随着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提高,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2017-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