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旱地小麦农艺农机融合节本增效技术模式
2017-04-19毛凤梧
毛凤梧
摘要 根据多年试验示范,总结了旱地小麦宽窄行条播、宽幅匀播、秸秆周年覆盖简耕栽培、免耕沟播4种农艺农机融合节本增效技术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 旱地小麦;农艺农机融合;节本;技术模式;豫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063-01
河南省旱作麦区常年小麦种植面积逾66.67万hm2,总产量占全省小麦产量的1/10左右,长期以来该区小麦生产上存在着农艺农机不配套、资源利用率低、种植效益偏低等问题。为进一步促进河南省旱作麦区小麦生产发展[1-2],近年来河南省根据旱作麦区小麦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需求,开展了节本增效复式作业机具筛选与配套技术试验,通过试验研究、技术优化、系统集成,构建出4项小麦农艺农机融合节本增效技术模式,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并在河南省旱作麦区进行了推广应用。该技术模式提高了旱作麦区自然资源、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生态上实现了“三保”(保土、保水、保肥),经济上实现了“三增”(增产、增效、增收)、社会上实现了“三省”(省工、省力、省能)。该技术模式在生产中应用,受到了农户的欢迎,尤其是得到了种粮大户的认可。现将该技术模式总结如下。
1 宽窄行条播施肥镇压覆土一体化技术
1.1 技术特点
一次作业可完成平地、开沟、播种、施肥、镇压、覆土等项作业。较当地传统方式节约耕整费300~450元/hm2,省工3.0~7.5个/hm2。配套技术:深耕耙压、13 cm×20 cm或10 cm×30 cm种植模式、适量播种、因苗管理。配套机具:河北农哈哈小麦施肥播种机系列。
1.2 技术关键
(1)一次完成平地、开沟、播种、施肥、镇压、覆土等项作业。
(2)深耕耙实镇压。深耕应达到25 cm以上,随深耕随耙耢,再镇压1~2遍,做到耙深、耙透、耙匀、耙实、耙平,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无明暗坷垃,确保整地质量。
(3)科学配置行距。改传统的20 cm或23 cm等行距种植为17 cm等行距,或13 cm+17 cm(紧凑株型品种),或13 cm+20 cm(半紧凑株型品种)宽窄行配置。
(4)适期适量播种。在适期播种范围内,一般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适宜播量为112.5~150.0 kg/hm2;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适宜播量为150.0~187.5 kg/hm2。
(5)前氮后移。对土壤墒情和生长正常的旱肥地麦田,春季施氮可推迟至拔节期,一般趁墒追施尿素150 kg/hm2左右。
(6)因苗分类管理。因地因苗制宜,分类科学管理,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培育壮秆大穗;后期以“一喷三防”为重点,养根护叶,增粒增重,确保丰产丰收。
2 宽幅匀播施肥镇压一体化技术
2.1 技术特点
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8 cm)种子分散式粒播,播种、施肥、镇压一体化。较当地传统方式节约耕整费150~225元/hm2,省工7.5~12.0个/hm2。配套机具:駐马店2BFJ-8小麦宽幅施肥播种机或山东2BJK-6小麦宽幅播种机。配套技术:因地深耕或旋耕、耙压配套、20~28 cm+8 cm行距配置、精量半精量播种、因苗管理、一喷三防。
2.2 技术关键
(1)一次完成播种、施肥、镇压作业。
(2)将行距由传统的15~20 cm增加到20~28 cm,改传统密集条播籽粒拥挤一条线为宽播幅(8 cm)种子分散式粒播。
(3)因地深耕或旋耕。高秸秆还田量时宜采用深翻,避免播种层秸秆过多。采用旋耕时,深度要达到15 cm以上,连续旋耕2~3年要深耕或深松1次,以打破犁底层,耕深要达到25 cm以上。
(4)耙实镇压。无论深耕或旋耕地块都要做到镇压耙实、踏实土壤。
(5)适期精量半精量播种。在适期播种范围内,适宜播量150.0~187.5 kg/hm2。
(6)因苗分类管理。因地因苗制宜,分类科学管理,促苗情转化升级,构建合理群体结构。
(7)一喷三防。生育后期将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科学配方、混合喷洒。
3 秸秆周年覆盖简耕施肥镇压一体化技术
3.1 技术特点
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较当地传统方式节约耕整费450~600元/hm2,省工12个/hm2。配套机具:许昌豪丰2BMYF-7型免耕施肥播种机或驻马店免耕施肥播种机2BMSF9/9。配套技术:高质量秸秆粉碎还田、12 cm+24 cm行距配置、足量播种、冬前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应变管理。
3.2 技术关键
(1)小麦、玉米秸秆覆盖。小麦、玉米收获时随联合收割机带粉碎装置直接将秸秆全量粉碎,均匀覆盖地表,秸秆粉碎长度小于5 cm。
(2)一次性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
(3)合理轮耕。每2年或3年小麦播种前深耕或深松1次,深松深度达35 cm以上。
(4)采用宽窄行或宽幅播种,宽窄行配置12 cm+24 cm,宽幅配置(20~28)cm+8 cm。
(5)适期足量播种。在适期播种范围内,适宜播种量为150.0~187.5 kg/hm2。根据品种特性、整地质量及气候特点酌情增减。
(6)药剂拌种。制定合理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混用配方,进行混合拌种,起到“一拌多效”的作用[3]。
(7)冬前化学除草。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酸、精恶唑禾草灵等除草剂进行防除;以节节麦、碱茅、硬草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甲基二磺隆、甲基二磺隆+甲基碘磺隆进行防除;双子叶杂草可选用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苯磺隆、溴苯腈和二甲四氯水剂等除草剂进行防除。
4 秸秆防缠绕免耕沟播异位施肥镇压一体化技术
4.1 技术特点
一次实现破茬、开沟、秸秆分离、施肥、播种、镇压、起埂等多道工序。较当地传统方式节约耕整费750~900元/hm2,省工7.5个/hm2。配套机具:洛阳鑫乐2BMFD-7/14全还田防缠绕免耕施肥播种机;配套技术:玉米秸秆粉碎还田、适墒适量播种、种子包衣、行距配置12 cm+24 cm、冬前化学除草、病虫害综合防治、应变管理。
4.2 技术关键
(1)一次完成破茬、开沟、秸秆分离、施肥、播种、镇压、起埂等多道工序。
(2)合理轮耕。每2年或3年小麦播种前深耕或深松1次,深松深度达35 cm以上。
(3)适墒适量播种。在墒情适宜时田间开沟播种,在适期播种范围内,适宜播量150.0~187.5 kg/hm2。根据品种特性、整地质量及气候特点酌情增减[4]。
(4)选用包衣种子。采用包衣种子进行播种。
(5)冬前化学除草。在小麦分蘖初期,根据当地主要杂草种类选择对应有效除草剂,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间,提高防除效果。
(6)病虫害综合防控。在小麦生长中后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搞好“一喷三防”。
5 参考文献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2] 河南省农技总站.河南小麦生产新技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 全国农技中心.小麦病虫防治分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李鹏程,周谦.旱作区冬小麦农机农艺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10):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