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创客生态研究1

2017-11-03路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7年4期
关键词:创客文化产业文化

文/ 路明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基于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创客生态研究1

文/ 路明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宏观背景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的物质条件、社会基础、人文环境和传播途径都发生着深刻变化,作为文化赖以的生存和发展的宏观背景处于一个动态的变量,文化的发展自然要面临严峻的机遇与挑战。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指标体系中,软实力的占比成分已经不容小觑,文化产业既是国家软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应对全球文化竞争的战略选择。客观层面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很多显性特征:产业链长且渗透力强,可以交叉和带动信息产业、制造业、教育产业、旅游产业等相关产业,具备了很强的联动效应和边际效应;另外一方面,文化产业和传统制造行业相较而言,有着低资源消耗、低成本投入、循环周期较短、生产污染较低、科技与文化并重等发展的特点。故此,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家的产业发展重点,愈发成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支撑性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打造文化发展优势,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文化,同时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强大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无疑是当下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新格局中的一方良药。

在这其中,文化创新成为这个产业浪潮的药引,也是迎接这个变化的重要的手段。只有推进文化创新,营建文化优势,才能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彰显中国文化,才能使固有文化的战略利益得到保证。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加大力度推进国家文化创新”作为政策指引和先导。

在文化产业发展大背景下,梳理产业主体成为绕不开的前置条件。所有的社会产业必须由相对的责任主体承担,如何认知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体,作为主体的组成形式又是怎样的,与之关联的生存土壤、政策支持、业态选择等又有什么样的影响,自然引出一个关于文化创客概念的界定。

二、当下文化语境中创客的定义

创客作为当下的热词,据悉,《咬文嚼字》杂志发布的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创客位列第五,赢得无数人追捧,自然有它生发的先决条件和具体表征。据百度百科解释:“创客”是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的人,这个词译自英文单词“Mak-er”,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微观装配实验室的实验课题,此课题以创新为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个人设计、个人制造为核心内容,参与实验课题的学生即“创客”。笔者认为,从某种角度可以讲“创客”看作是个体,也可以当成是一个群落的代名词。在当下的语境中,“创客”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和责任,专指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或群体,以创造性的思维和劳动方式,获得价值回报。这类群体,包括了以法人组织形式出现的文化企业,这类人群或企业以文化资源为主体,对物质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而对人力资本、创意等无形文化资源依赖较高;文化产品因为文化的传播性,自然赋予高衍生性的属性。具备了此类特征的个体、人群、机构,都可以理解为创客。

早在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双引擎”之一。“创客”就自然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联系在了一起。《报告》提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对“众多‘创客’脱颖而出,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做出高度概括和积极的评价,提出大力发展创意设计等生产服务业。足以证明,创客来自于广大的民众,也正是因为这个庞大的群众基础,才能有效且持久地为文化产业提供人力与市场。

三、创客的区域性生态现状

1.文化土壤。江苏作为文化大省的整体实力在国内一直居于前位,产业比值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不容小觑,同时在高校数量、人口密度、人均生产总值和GEP数据等方面,也相当可观,传统的文化大省中,文化资源相当富足,但有条件直接转化成文化产业的屈指可数。作为本文提及创客生态的焦点,以及当代文化产业的首要特征——高度依赖文化创新。就南京而言,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发掘和培养机制尚未形成。首先,作为创新人才培育的高校体系,在宁的高等院校增设了与文化产业研究、创意设计、文化创新、文化产业实践相关的专业,但这些所谓的学科教育与当地的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还存在着较大的错位;其次,为数众多的从业人士对创意产业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相当匮乏,对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理解不够全面,对于文化产业的属性和规律还没有完全掌握,能够掌握创意技术,通晓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内容,擅长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更是屈指可数;最后一点,在从事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队伍中的复合型人才较少,大多数研究人员理论源头较为传统,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学科视野相对狭窄,同时缺乏对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的实质性接触与了解,也导致了对文化产业的发生发展的规律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缺失。至少,在目前看来,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在区域文化背景下,文化资源的丰厚与文化人才的比例相对失调,可以说,上述三方面是文化创意人才缺位形成的基本负面因素。

2.政策条件。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分别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加大力度推进国家文化创新”的要求。我国文化产业已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各地方政府也相应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持,但是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诸如文化消费的总量过低、文化消费的供给不足、市场运营的机制不完善、区域性发展不平衡、产业经营人才缺乏、理论研究水平落后等,严重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在政策层面上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从市场规律和政府调控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实质上还是归结为一种产业形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往往从物质功能层面来定义文化产业在某个时期中的地位,同时又会依据统计出来的数据,制定进一步的工作指导计划。根据掌握的大量业已形成的数据信息来应对新兴的产业发展,似乎是有理可据的,但恰恰是这种统计数据又很理性地与文化这个隐性的概念划清了界限,单纯地显现出文化、创意、艺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就业、创业等关联起来的优势。简单地理解,就是行政部门在更多的时候,会从结果导向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去向,经济价值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代替最初的文化原动力。

实质上,这种相间离的考量标准必然会导致文化产业在成长过程中的出现偏重倾向。这就要求在政府决策层面的设计架构以及战术的实施方面,要做到如何平衡文化和产业两者的关系。当然,文化产业在我们国家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在短期之内的实践与探索尚未成熟和完善,在一定领域和一定的时期内引起广泛争议当属于正常现象,研究者有责任通过大量的案例解析并反作用在更多的实践中,沉淀信息形成一定指导意义的概念。

3.人的能动。无论是自然人的社会属性,还是文化产品具有精神本质,共通制约这些的就是人的社会参与性,能动地参与到公众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中,是文化产业基本愿望与起点。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提出,在比较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态后发现,台湾的文化创意以及设计产业大多源自民间的生活美学,而大陆的同类产业更多是由政府推动。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产业模式仍处于探索期,还存在诸如重视程度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链条不完善、设计资源有待优化等问题。就以上观点,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可以迈进一步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完善的宣传推广和有效的金融支持,更需要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产业大潮中,需要为文化创意人才提供更加开阔自由的参与环境,引起全社会的关心与作为,才是文化产业的根本利益所在。

四、应对举措

1.政策引导与扶持。2014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5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2017年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发文《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上述都是作为政策制定层面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的政策举措和有力保障。文化产业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中的新兴产业,其理念与传统的制造业在生产内容、管理经验和思维路径上有很大的不同。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依赖各个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和有效开发,更需要结合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现实条件,探索在一定区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途径。任何一次产业运动都是在一定的政策环境下诞生、成长的,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地需要顶层设计与引导。从政府相关政策指定的宏观层面出发,加强对省内尤其是南京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和规划本身的研究,着力做好政策指定与咨询,诸如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文化产业聚集地的孵化、辐射功能,丰富产业园区功能,营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创新融资方式,加大金融支持,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在区域内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推动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提高竞争力,并且选择一批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以行业排头兵的角色引导和带动一批小微企业和个体创客等。

2.行业协会的指导与推动。与文化产业相关的行业协会从技术生产、材料供给、观念支撑、学理研究等角度来看不胜枚举,从学术性交流和行业资源互补看,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和南京创意设计中心两个协会近些年来,为南京的设计师以及文化创客们建立了交流的平台,提供许多本专业或跨专业的交流机会。适时地组织有关的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专题讨论会、专题展、展览会、展示会、交易会、协会论坛等。较高频次的高校师生、设计师、设计公司等之间的互动交流,带动会员与企业的沟通,提供设计项目实践的平台,学校与企业结合、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实际工作能力。无形间为区域内的文化创客们营造了一个非常健康的开放包容的环境,甚至在国内的同行业中产生了较为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3.民间资本的参与。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存在着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竞争力较弱、市场开放度较低等深层次问题。其中,资本化水平低下显得尤为突出,文化产业与金融和资本市场尚处于游离状态,政府有必要引导资金的流向。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提高政府专项资金规模,在文化产业的资金配比上,产生足够正面的社会反应,引起更多的民间资本的关注,同时降低各类资本投资准入门槛,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

4.创客个体的自我成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绝不单纯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掷地有声,形成效力。这句话的人群指向应该是普罗大众,目标指向就是创新创业,所以,关注民间的创造活力,关心民众的创意行为积聚广大民众的创造与发声,汇集全社会参与的热情,使大众从意识层面来理解文化产业的策略,理解文化生发的主体,更有目的性地参与到推动国家宏观政策之中,起到良性执行的目的,无疑是一种文化战略思维。值得关注的是,在众多国家级别的文化产业举措中,国家文化创新基金重点在:围绕建立、完善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培养和资助、奖励符合国家文化创新发展战略的优秀人才,扶持小微文创企业,支持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打造国家文化创新改革试验基地、以及开展各类文化公益活动。不难看出,建立和扶持文化事业、企业,打造文化创新的新高地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这其中,尤其强调了对于小微企业,即那些由若干创客组成的群体,已经成为这次产业大潮政策关注的中心。那么,与政策导向匹配文化创意产业主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质素,创客如何选择文化产业的业态,身在其中的创客们有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在此例举三位在南京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文化创意实践的创客,以他们参与文化创意事业的真实故事,做一次创作实践与设计研究过程的切片式呈现。喵吾生活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高总,自创业之始便将注意力放在了旅游景点和博物馆的产品开发的市场上,一直以街头巷陌的姿态努力为独立设计师和创客们树立了一个标杆,他为南京市博物馆开发设计的神兽系列的创意橡皮、为夫子庙开发设计的建筑风光系列冰箱贴、以南京长江大桥等为创作对象的南京印象系列徽章(如图1),作为南京新时期的文化旅游市场的助力者,他实实在在地做着“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的文化创意商品”,其市场定位和战术首发值得肯定。另外一位在业界称为“猪仙森”的自主品牌,拥有者是从事创意设计多年的青年设计师赵泳先生,笔者欣赏他对于产品开发的执着和热情,也感动他对于品牌爱护的洁癖一般的坚持。从实体店到淘宝店,一路走来却也拥有了众多的粉丝,“猪仙森”提供的手机保护壳(如图2),将非常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很温和地注入,关注时尚的同时关照传统文化,在款式和材质地选择上煞费苦心,虽然在众多的文化创客中,他的市场业绩并不比很多人抢眼,但是,作为一名文化职人,他的创客之路还有很多的精彩待续。当传统的印刷行当即将成为博物馆的纪念之时,而有一位创客却将这个濒临谢幕的行业当作自己的热爱,身处南京东郊的马群资金创意园的谢剑伟先生,操作着一台古老的凸版印刷机,将“凹凸慢”这个创意品牌慢慢地推到世人面前(如图3),丰富多样的纸张语言和浓稠的油墨不断产生着化学反应,这个似乎早已被数字印刷和规模生产冲击下淡忘的传统手艺人,与当下许多企业一味关注各类扶持基金相比,他的淡定与后者形成了明显的错位,而正是这样的姿态,流露出来的也许就是对于文化产业和创客未来的自信。上述三位创客的行业故事或许只是创客圈层的冰山一角,有更多掩藏在庞大的产业大潮中坚守着的个体。希望藉此三位创客简单的映照,使一大批此类生存现状的小微型文化创客进入大众的视野之内,让关注成为一种真正的力量,让社会了解创客的生存状态,也需要创客将自我的发展与社会主流的机制、途径、业态做更多的衔接与匹配。

图1 “喵吾生活”以南京文化开发设计的创意产品

图2 自主设计品牌“猪仙森”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时尚体验

图3 “凹凸慢”用凸版印刷机与纸品创意延续创客理想

5.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的形成。在南京城市内的工业遗存有很多,加上由于创客以及文化企业自发形成的创意集聚地,使得南京拥有数以百计的以文化为名的产业园区和创意基地。但在这些园区和基地中,真正对于推动文化产业进步,营造健康有序的文化创意氛围的,又必须加以甄别。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加快区域内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发展具有区域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在南京市政府的规划建设和重点培育扶持下,目前已拥有创意东8区、南京石城现代艺术创意园、石榴财智中心、南京紫东国际创意园、南京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南京晨光1865科技•创意产业园、创意中央等多个产业园区。园区建设的基本模式为利用主城区产业结构遗留下的旧厂房、旧楼宇、旧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坚持历史文化的传承,并且注重发展文化创意和文化科技业态,推动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自然与人文、历史的创新结合。着力通过感官创意设计与建筑功能改造,发展以设计创意研发、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制作、咨询策划管理、时尚消费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的开辟和拓展,不仅为创客提供了成长的平台,为社会扩容了就业岗位,而且提升和丰富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有力地推进了文化产业在南京的建设与发展。

五、结语

我国文化产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又要发挥现有文化人才的生产积极性,还要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后备人才。就本文而言,在一定区域内和文化背景下,如何健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方法,引导和调动以个体创客为主的小微文化企业为主的创客们参与活力和创新意识,加强理论研究,加快文化人才制度建设,成为当下的首要的工作目标。

可以预见的是,南京的创意人才储备基数很大,需要在长期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中,摸索初一套属于南京创意产业的人才发掘机制,从创意产业实践中诞生出一批具备前瞻视野和专业素养的创客团队。同时要有意识地关注文化产业的行业协会在各行各业中的积极推动的价值,使文化创新产业人才积聚在一起,将分离松散的文化创新的个体围合到一起,通过各类各层次的活动,宣传和发现有前景的文化传承人才和文化创新项目,为南京以及江苏文化创新的事业积沙成塔;其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对接,可以在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上为未来的创新事业奠定基础,再者,注重民间智慧的聚集和参与,让民间的文化创新力量踊跃参与到这个时代的大潮中来,全民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必将在未来产生“创二代”,而这个正是国家战略的重要内核,让创客政策得以延续,让文化创新战略变成真正的民众需要,让国家政策和人民在意识上并为一体。

总而言之,文化产业成为一个在历史阶段中不断拓展和衍生的概念,是一个既有丰富的层次,又有多维度的包容力的动态概念,同时具备理念创新和外延开放的特征。文化创新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不竭源泉。党的十六大报告已经把文化创新作为治党治国之道,把形成比较完善的文化创新体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对于身先士卒地践行这一伟大目标的创客们,更需要给予多方面的关注与支持,更快更好地为这一群体在优沃的文化土壤中愈加勃发和健壮提供切实的帮助。

[1]艺术与城市:产业与传统 [C].见:蓝凡主编.艺术学:第五卷第三辑.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2]陈少峰.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7

[3]倪镔.智慧设计 活文化:设计战略构建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新型模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4]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与发展:北京地区研究报告[M].见:姚林青主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103

[5]粤港澳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4)——聚集数字产业[C].见:丁未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Research on the Mak-er ecological based on regional culture background

本文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勃兴的大背景,立足区域文化语境,从文化土壤、政策条件、民间资本、个体发展、文化产业聚集地五个方面论述创客作为个体以及群落存在的具体生态,并提出影响创客生存和发展的主观、客观条件,以及创客与文化创新战略作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内核的重要意义。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based on regional cultural context, from the cultural soil, policy conditions, private capital,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hub of five aspects and the Mak-er as an individual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ecological communities, and put forward affect the Mak-er i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novation strategy as well as a guest and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kernel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区域文化背景 ;创客及创客生态 ; 文化创新

regional culture background, Mak-er and Mak-er's ecological, culture innovation

10.3969/J.ISSN.1674-4187.2017.01.003

路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研究及设计文化研究。1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5SJB244)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顾平)

猜你喜欢

创客文化产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让路人都可以坐下来当创客
创客
创客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