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00-1840年英国的中国风格壁纸设计1

2017-11-03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金陵科技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7年4期
关键词:壁纸装饰英国

文/ 蒋 茜(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金陵科技学院)

1700-1840年英国的中国风格壁纸设计1

文/ 蒋 茜(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金陵科技学院)

1700-1840年间中英贸易往来频繁。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虽以国家名义进行贸易,但它允许其员工以个人身份与中国商人做生意,这些私人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如织物、服饰、墙纸、漆器、金银器、象牙制品扇子、刺绣、书籍、绘画、雕刻以及其他工艺品等。这些职员所带回的私人性质的中国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比东印度公司成批运回的货物更高的艺术价值。而在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清单中,只有少量被纳入相关记载,大部分则属于私人拥有。壁纸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的一类。

一、中国壁纸的远道而来

欧洲使用壁纸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起初是通过织物覆盖墙面,起到保暖的作用,所以在16世纪,墙壁上的挂物还多为织毯、刺绣、天鹅绒和皮革制品。而皮革、锦缎这样的珍贵材料是上层社会才能享用的起的。17-18世纪,由于海上贸易的繁荣,印度印花棉布的引进开始受到广泛的好评与追捧,使用率也越来越高,不但被用于制作衣物,还被用于墙面装饰上,但由于价格昂贵,仍然只有少数贵族才享用的起。壁纸的出现是这些材料的廉价替代品,使壁纸得以走进普通民众的家中,一般多见四方连续的花卉和几何纹样。印度进口手绘花布后,生命树主题成为流行一时的题材。

欧洲壁纸的生产以英国最为有名,保存至今的中国风格壁纸也大多是英国产品,它受到了中国外销壁纸和印度印花棉布的强烈影响。但当中国壁纸进口英国后,几乎让所有的欧洲壁纸都黯然失色。17世纪,欧洲商船开始远赴东方,茶叶、瓷器、漆器、丝绸都成为争相购买的对象,壁纸虽然不是主要交易商品,但也被大量运往欧洲。法国耶稣会神父曾提到过:中国富有人家以丝绸饰墙,普通人家则以白垩粉墙或直接用糊墙纸。

18世纪中期来到中国的英国建筑师钱伯斯也说过:中国的糊墙纸以白纸为主,少数也有色泽,但不是全景式构图。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壁纸其实并不是中国传统的日常用品,即使在宫廷中有运用,但也是少数皇宫贵族的专享,但壁纸一直是英国人钟爱的室内装饰,这些壁纸显然是中国根据外商需要定制生产的。从这些壁纸的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绘画对于欧洲人的吸引力。中国壁纸在欧洲十分畅销,价格自然也被炒得非常高,据说但是一款中国壁纸要卖到3.3英磅,而普通英国仿制的中国壁纸只卖到9先令的价格(一磅等于20先令),当时一个英国人一年的正常开销只有40英镑。可见,中国壁纸的价格已经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了,且订货周期非常长。

总体来说,17世纪晚期,英国表现出对中国壁纸的追捧,为此很多英国的壁纸生产商着手从中国定制采购彩印木刻,然后在英国本土生产壁花纸实现销售。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上下都追捧中国货品,在室内装饰方面尤为如此,很多妇人的房间都会使用中国壁纸来进行装饰,除此之外还会使用漆器以及挂毯等。1王镛主编.中外美术交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20018世纪,英国人关注到中国园林,并将其融入到庭园设计中去,尤其是室内装饰方面,设计出了引以为傲的“中国壁纸”。2[英]M•苏立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陈瑞林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575

二、中西融合的壁纸

17世纪晚期,由于进口壁纸价格高昂,英法等国开始模仿中国壁纸,英国人认为他们的壁纸物美价廉,一家名为“Blue paper Warehouse”的英国壁纸厂家就曾刊登广告宣传他们家的新品,并称其纸张牢度较好,纸质比中国进口的壁纸厚,也更为耐久。但事实上,英国所产的壁纸远不及中国壁纸来的更受欢迎,而且这种仿制的壁纸还是有差异的,中国的壁纸可以长久保持鲜亮的颜色,而英国仿制壁纸容易掉色。大约制作于18世纪40年代,位于英国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某府邸挂饰的一套仿中国壁纸,就由于其色彩牢度不过关,早早的褪色了。英国仿制的中国壁纸大多数都是在中国进口的原型基础上加上英国人自以为是的对于中国的理解与想象,将他们认为的中国元素加入其中。大部分壁纸画面枝干笔直挺立,花朵都特别硕大,人物高鼻大眼,假山也是奇形怪状,一看就是不中不洋的仿品。中国壁纸在颜色,样式和构图上都对英国壁纸产生深远影响。早期的英国壁纸多以木版印刷为主,套色较少,所以色彩并不丰富。而中国壁纸由于是手绘,颜色丰富的同时色泽也非常亮丽。

英国人对于中国壁纸的热情在18世纪达到高潮。1775年到达伦敦的一艘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就一次装载了2236件壁纸运往英国。3袁宣萍.盛极一时的中国外销壁纸[J].包装世界, 2005(3):79-83中国壁纸以其精美的工艺,鲜亮的颜色光泽,赏心悦目的纹饰得到欧洲贵族群体的喜欢。因为中国壁纸几乎是纯手绘的工笔绘画,就如当时欧洲人喜欢的传统屏风画一样,花树、山水、建筑、庭院、人物、生产生活场景跃然纸上,绚丽的色彩,细腻的画风是别的壁纸无法相比的。在中国壁纸的影响下,18世纪中期以后,配合当时洛可可风的流行,中国壁纸在欧洲的风靡达到鼎盛,达官贵人的家中以装饰中国壁纸为炫耀富贵的资本,就连一些英法的报纸上,都出现了售卖中国壁纸的广告。

引发外销壁纸出现的因素有很多,不过此种手工业是基于对外销售的需求而出现的。在尺寸以及包装层面与欧洲需求极度符合,不过在题材装饰方面,还是重视东方风情。虽然由于对地理位置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晰,有些地方将中国壁纸称为“印度纸”或“日本纸”,但这并不影响鲜明的中国风格的展现。中国壁纸大多数是成套出售的,每张纸画面都不一样,使用的灵活性也很大。有的被用来拼成一整面墙装饰室内空间,有的被裁成单独的屏风,再配上花纹的纸质边框装饰墙面。

这些中国风格的壁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中国外销壁纸,另外是英法等国仿制的壁纸。最常见的外销壁纸的题材为花树鸟和中国人物风景图,搭配奇彭代尔家具,将室内塑造成经典的中国风。英国约克郡Nostell Priory府邸的卧室就是这样布置,由于奇彭代尔家具风格多样化,汲取了众多艺术风格,构建起独特的中国风,加之室内的摆设方式,床上的罩帘,即便铺满了中国外销壁纸,还有置于橱柜顶端用于装饰的瓷瓶与瓷盘,仍给人展示出浓浓的欧洲风情。以花树鸟题材的外销壁纸一般画面较清新自然,十分热闹,这些花与树较中国传统绘画有所出入,不具有写实性,花与树的匹配都是随意的,有时配上庭院,假山,盆景,流水,动物,别具一番风味。人物风景主题的外销壁纸主要是庭院人物场景:小桥流水,品茶赏花,郊游,闲坐,遛鸟……重在展现中国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是欧洲人对中国美好生活的一种幻想。这当中,山和佛塔是最常出现在画面中的,也是西方人眼中最典型的中国景物。中国壁纸是装饰这些房间的主要元素之一,起到烘托整个室内氛围的作用。

图1 广州,黑尔伍德屋的墙纸,1765-1771年,纸本水彩

图2 一块壁纸(细节),纸本水彩,捕猎场景,约1790-1800

西方史学者已经意识到,18世纪英国文化中心特点是内部的、心理的、社会的、文学的以及物质现象与建筑室内的相互转换,4Michael Mckeon.The secret history of domesticity:public,private,and the division of knowledge[M].Baltimore,M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5.Karen Lipsedge.Enter into thy closet: women, closet culture, and the eighteenth-century English novel[M].in J. Styles and A.Vickery(eds),Gender,taste,and material culture in Britain and North America,1700-1830[M].New Haven,CT:Yale University Press,2006.107-22;Julie Park.Interiors[J].Eighteenth-century fiction, 2008,20:3众多的中国房间就是这个转换过程中的一部分。不仅如此,中国房间还和商业、帝国主义、世界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帮助英国人联系外面的世界,定义性别、阶级、民族主义。 约克郡(Yorkshire)的黑尔伍德屋(Harewood House)里的有一件印花棉布卧室和紧邻的更衣室,都贴有中国手绘壁纸(图1)。诺森伯兰郡(Northumberland)的公爵夫人在1771年该屋竣工时曾这样描述它:‘阁楼上的卧室……最棒的是有印度棉布和墙纸。’5Melissa Gallimore.The Chinese wallpaper[M].York:Harewood House,2008.20最近修复与重新悬挂在一楼的黑尔伍德屋东方房间内的,是一幅全景式的中国农业与工业生产场景图,其中描绘连续性的场景和水道包括米、茶、丝的农耕场景和360度全景展示陶瓷制造业。6优美的中国壁纸现存很少,有一些存于Blick-ling Hall (Norfolk), Saltram House (Plymouth),以及美国特拉华州的 the Henry Francis du Pont Winterthur Museum。室内托马斯•奇彭代尔式家具装饰的绿金漆质家具与不远处的Nostell Priory府邸十分接近。黑尔伍德室内的大量多样化的墙纸是由爱德华的兄弟亨利(Henry Lascelles)提供的,亨利曾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长三次航行到中国,每次都通过私人贸易带回大量货物。7Melissa Gallimore.The Chinese wallpaper[M].York:Harewood House,2008.20黑尔伍德屋内的手绘壁纸是18世纪广州出口贸易中最受欢迎的欧洲式中国风格。

这类壁纸空间的描绘非常实在,比起传统中国绘画,该壁纸更加注重光影与人物的表现。当中国壁纸专为欧洲出口市场设计,乡村农耕和工业生产是中国出口壁纸非常重要的主题。英国开始用先印刷再绘制的方式进行创作,色彩逐渐丰富起来。此时,欧洲壁纸也出现了大量的以风景、人物为题材的全景式构图,这多少会有中国壁纸的影响。到了19世纪化学颜料问世,机器印刷开始普及,英国壁纸的颜色就更加丰富了。19世纪中期,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前后也产生了一批优美动人的壁纸作品。威廉.莫里斯、普金、欧文.琼斯等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艺术家都曾投身于壁纸设计。有趣的是近些年来国内开始流行欧洲风格的壁纸,欧美壁纸返销回中国,被国人当作高档时尚的象征,其中最受欢迎的也是花树与鸟的类型。

在这些壁纸中,还有表现中国人物日常生活与生产风俗的,这类题材画面内容十分丰富,有游园、狩猎、耕作、贸易、制茶、制瓷等活动场面。画面中的人物都是从事中国特色的活动,非常符合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幻想。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所藏的三幅壁纸(图2),就是以狩猎为主题的。马戛尔尼爵士到访中国,回国所带回的壁纸也是以中国的农耕生产为主题的。壁纸传入中国晚期,由于市场需要,追求更加丰富的画面,开始出现了花树鸟与人物活动场景结合的壁纸。比如保存在英国赫德福郡(Hertfordshire)的一处宅邸中的中国壁纸,及时融合了花树与鸟,以及人们狩猎归来的场景的形象。1袁宣萍.以纸饰墙-中国传统花纸、外销壁纸及其影响[J].新美术,2013(4):100-107

图3 白菜花,纸本水彩,一系列24张中的一张,约1760年

图4 洋玫瑰,纸本水彩,一系列24张中的一张,约1760年

图5 Grimsthorpe城堡的鸟笼屋,1760-1769年

三、受欢迎的花树与鸟题材

谈及壁纸的绘画与纹样,不得不涉及一些东西方美术的相关内容。当时出口英国的壁纸、丝织品以及家具主要是在纹样和图案上直接体现出中国风格的,工人多数是手绘创作,英国学者苏利文在它的著作《东西方美术的交流》中写道:“当北京皇宫里的西方传教士和西方美术逐渐丧失原有的影响力时,在中国南部沿海地区西方美术却以一种不同的方式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

从18世纪开始,外国船只不再经由澳门而直接进入广州通商。广东的工匠擅长模仿和学习欧洲的技巧和风格,生产出欧洲市场欢迎的纺织品、屏风、家具、瓷器等多种工艺品,但是这种专供出口的工艺品对于中国南部的美术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2[英]苏利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81“当时,可贴在墙上的手绘的壁纸和画在纸上的绘画等东方美术品在英国都很受欢迎。与法国相同,英国在进口东方货品中占有极高的比重。从其《中国关系书信集》资料可以了解到,从1699年到170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定制采购的“纸画”价格从初始的200英镑,到最高为300英镑。18世纪早期,“纸画”被允许为广州私人交易,运输的时候每盒可以装载400张独立的画作。

在早期的案例中,还能见到许多花树与鸟的题材,这是非常传统的中国作坊绘制的,这与外销壁纸和丝织品上的题材 几乎一致。从创作手法上看,强调的线条与刻意放大的植物(图3、4)显得非常突兀,这与传统中国绘画所讲究的意境是完全不吻合的。1742年,卡迪根夫人在装饰餐厅的时候,耗巨资采购了88幅“印度画”。伦敦有专营店宣传在装饰房间的时候可以使用“具有一定硬度的画作或者是木版画”。在英国有很多独立的“中国屋”也有一些中国风格的宫殿,这些场所大多使,用壁纸作为中国风格的一个典型特征.

例如,图2就是博物馆藏的三块组合壁纸中的一块,在这张壁纸的底部用中文书写有“20”的字样,所以这块壁纸应该属于一组尺寸非常大的墙纸中的一块,画面以水彩绘制,广州的匠人在制作这块墙纸的时候,显然受到西方审美的影响,在绘画风格上更倾向于英国人的品味。在现存的这块壁纸上可以看到中国人狩猎的场景。画面人物带有明显的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人物无关浓眉大眼高鼻梁,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人细长卷翘的睫毛,五官已经脱离中国人而更接近欧洲人的形象。像这样成系列的壁纸,一般面积都很大,一幅画被分为几块再拼合,需要考虑的不仅是拼合后的整体效果,更要考虑每一块独立的竖长条上的效果,所以比起独立的一张壁纸,难度更高,这类壁纸最多见的题材就是夸张且不真实的花树与鸟主题。

图7 Slatram的镶框中国玻璃画,德文郡(Devon),18世纪中叶

最受欢迎的花树与鸟类型题材中不出现人物,画面营造出春天的中式花园,各种鲜花竹翠,鸟儿穿梭其中,非常美好,但细看就会发现,花与树的关系并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生长关系,搭配随意。英国皇家布莱顿中国宫墙上的壁纸就属于这一类型。Grimsthorpe城堡的“鸟笼屋(Birdcage Room)(图5)”是这一类型的典型,该屋位于城堡最古老的一楼,琼国王的塔中(King John’s Tower),屋内运用传统的哥特穹顶结构增加设计感,整个房间综合了中国风格和哥特元素。

当时的农学家和作家亚瑟•杨(Arthur Young)在1769年拜访Grimsthorpe城堡后记下这样的话:“……(城堡)极其优雅;相当新颖,也很令人心里愉悦。室内悬挂优质的印度壁纸,拱形天花板的隔室,屋顶的结构逐渐向中心聚拢,配以镀金的太阳射线,四周恰如其分的点缀着色的印度鸟;窗是百叶的,门和前方的橱柜(镶嵌在墙内)全部装饰上绿色、白色和金色的花彩装饰物;沙发、椅子和框架的也都是装饰过的。整体来说,这是一件真正有品味的屋子。”1Arthur Young.Six months tour through the north of England[M].London: W.Strahan, 1770.46壁纸上的鸟与蝴蝶星星点点的分布,由近到远,由大到小,将拱形天花板作为天空,任鸟儿自由飞翔,镶嵌在墙上的橱柜上方还挂有中式亭子的镀金装饰品以及镀金植物与瓷花装饰。房间角落里的奇彭代尔式家具上摆放的是中国的瓷器茶碗。从这些都可看出当时中国风格在英国的风靡程度。门上绿色和金色的图案与花彩装饰物来源于菲利门特1755年于伦敦出版的(Pillement)的《中国设计》(A new book of Chinese designs)与《中国装饰设计》(A new book of Chinese ornaments)(图6)。粉刷匠威廉•帕瑞特(William Perritt)在1760年为Grimsthorpe工作,并负责华丽的洛可可式天花板。如同涂漆一般,装饰性的绘画墙,家具以及其它日常用品,配合刺绣、贝壳工艺品和其它被现代语境归为“工艺品”的艺术风格是贵族与上流社交尤其是女性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鸟笼屋的墙面与天花板装饰的树、植物、鸟和花朵这些细致的图形都是从手绘中国墙纸上刻下来的。这些刻下来的图形被贴在墙面的奶油色纸张上然后直接贴于天花板。2见Hugh Montgomery-Massingberd.Grimsthorpe(Lincolnshire)[J].The world of interiors (July/August 1986),88;and Gervase Jackson-Stops.Grimsthorpe Castle-II[J].Country life,1987,181(49):144这种剪贴艺术是根据中国壁纸装饰的典型特色,将纸张分割成几部分,重新裁切在经销商那里购买来用于剪贴的花、鸟和人物形象壁纸。就像Saltram里的几间房间里(图7),不成比例的植物、动物和人物漫游在毫无联系的重复的中国风景壁纸中。另一个著名的例子,是1820年赫特伏特小姐悬挂在纽塞姆(Newsam)宫殿的“中国画室(The Chinese drawing room)”中的壁纸(图8),该壁纸是威尔士王子送给它的礼物,之后被她用裁下来的鸟进行装饰,鸟的形象来源于琼•詹姆斯•奥杜邦(John James Audubon)1美国鸟类学家,画家和博物学家。的《美洲的鸟(Birds of America)》。花树与鸟主题中的元素经常也被用到手绘丝织品上(图9)。盆栽荔枝树、花、灌木与鸟,画面中的花卉枝蔓出奇的大,显出浓郁的异域风情。该壁纸使用的在背景上上色,描绘轮廓(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该墙纸使用了木刻版印刷)、洗色和最终金属质感的高光的方法都会被用在一些家具、服饰、丝织品上。很有可能手绘的丝织品与墙纸其实是同一间作坊创作的。这些壁纸所用的纸张都是中国制造,到18、19世纪,壁纸的尺寸更有增长的趋势。因此,18世纪中期,所有的镶板都有小的单块壁纸拼合起来,绘画是在拼合前完成的。狩猎图壁纸是由6块58厘米高的壁纸拼合。后面的花鸟壁纸只有三块构成,但是每块都更大。这些装饰性极强的壁纸比其它中国出口到英国的商品在视觉上强有力,为室内设计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存在。早期的壁纸一直被借鉴复制,不仅壁纸制造商拿他们当作室内装饰的元素,也被作为的装饰纹样,在服装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图8 一对贴于“中国画室”的鹊,1827年

图9 壁纸(细节),纸本水彩,约1810-1830年

中国绘画有着极好的装饰效果,在英国北安普顿郡地区密尔顿厅的墙壁上装饰了精美的壁纸,内容栩栩如生,有些装饰也用到了木刻版画,有些装饰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以及拼贴画,艺术价值极高。“但是如果用这些画来作为中国美术的代表的话,也只能原谅英国人为什么对东方绘画评价那样低了”。2[英]苏利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105因此,这些外销壁纸有一部分是英国人根据壁纸或绘画仿制的,但也有可能是中国广州的匠人在制作壁纸的时候,学习了西方的绘画方式,为了迎合商业需要,便绘制出不中不洋的图案,而英国人误以为这就是传统的中国纹样,加以学习利用。此类中国风盛行,不过艺术影响有限,多用于装饰,从埃和皮耶芒所创作的阿拉伯图案以及低质量的仿制品、东方家具、纺织品以及墙纸等,很多图案都是洛可可风格。这是将显然是日本版画和莫卧儿细密画的复制品改变成中国风格的艺术品,对高雅艺术的影响却微乎其微。3[英]苏利文.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110

1700-1840年间创作的壁纸上很多奇异空想的图案、设计和肖像确实来源于中国,但英国人富于创造力地做了众多衍生导致中国风格的壁纸在这场跨文化的设计生产中被重新配置。外来风格和图像允许一系列不固定的参照对象和涵义。虽然中国装饰风格从地理起源上说是一种混合风格,特别是在英国的中国风格壁纸在装饰上参考了大量的异国美学。所以,英国的中国风格壁纸设计是对英国视觉文化的关注,如果把关注度集中在贸易与商品上,那么中国风格壁纸设计可以归为英国模仿外来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且做出了积极贡献的商品。

[1] 许明龙.《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2] Jacobson Dawn: Chinoiserie.London.1993.(雅可布森•唐《中国风》.伦敦.1993年.)

[3] 苏立文.陈瑞林译.《东西方美术的交流》.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年.

[4] Madeleine Jarry: Chinoiserie Chinese Influence on European Decorative art 17thand 18th centuries.The Vendome Press Sothe by Publications. New York,1981.(玛德琳•佳丽.《中国风:17、18世纪中国对欧洲装饰艺术的影响》.纽约,1981年.)

The Slander and Reconstruction of Vision: The Culture Creativity of “Vision Depravation” in Vision Culture Ideological

就历史发展进程而言,不同文明的接触,便会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比如,1700-1840年间英国人对于中国风格的模仿,将他们自己所理解的中国传统题材加以利用,强调的夸张审美,最终臆造出虚无的中国式形态。本文以此时期英国的中国风格壁纸设计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历史形成的渊源及设计特点,以此阐述中英设计文化交流带来的丰富历史景象。

With the e All kinds of overturning visual culture form have been part of history, which have broken through our visual habits and traditional visual forms. They have erased exiting culture forms and established new discourse power of will. They have collapsed our habitual interpretation of vision from both forms and ideas thoroughly, acting more directly and immoderately. They have pushe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deological trend forward in a way of “vision depravation”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This article studies from some extreme events of visual depravation in history and som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visual depravation here and now, then interprets the power of slandering and reconstructing vision as some kind of visual culture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

设计交流;壁纸设计;模仿与融合

vision; slander; reconstruction; visual culture; vision depravation; culture creativity

10.3969/J.ISSN.1674-4187.2017.01.008

蒋 茜,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文化学、视觉传达。

1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2015ZSTD008)“中国特色艺术理论与文化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 童永生)

猜你喜欢

壁纸装饰英国
英国的环保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水墨晕染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绘画”的壁纸
英国圣诞节
应用圈
选壁纸注意“看摸闻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