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松阳“乡建”实践基本模式的分析1

2017-11-03史明李佳颖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创意与设计 2017年4期
关键词:松阳县村落村民

文/史明 李佳颖(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浙江松阳“乡建”实践基本模式的分析1

文/史明 李佳颖(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

一、松阳县概貌与“乡建”

松阳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因地处长松山南面,松阴溪北面,故称作松阳。松阳县四面环山,地势东南低西北高,中部为开阔的松古平原,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美称。因其境内风景秀丽、山水轻灵,北宋诗人沈晦曾留下了“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的赞颂诗句。松阳县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东汉立郡,至今已有1800余年。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使松阳县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具有明清风格的历史村镇。这些村镇所包含的文化遗存不仅指构成其本身的建筑及其环境,还包括耕作生息、祭祀礼俗、族规家训等文化传统。同时,由于松阳县的地貌相对复杂,有山地、丘陵,亦有平原、盆地,处于不同地形的村落经过不同时段的发展与积淀,至今呈现出不同的图景。今日在县境内仍保存着100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截至2016年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公布,松阳县已有达71个传统村落先后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另外,2015年松阳县获得国家住建部授予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称号。在全国范围内仅松阳县和云南省建水县获此殊荣。

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中国的乡村建设自近代以来一直在中国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进行着不懈的试验,亦始终受到学界的关注,如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和《江村经济》等重要著述影响了几代学人与众多“乡建”实践者。

进入新世纪,浙江省作为我国率先探索城乡统筹w和乡村建设的主要省份之一,2003年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2006年中央又进一步阐明了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和任务,开始在全国乡村大力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发展。2008年浙江省在安吉县启动了“美丽乡村”计划。2010年浙江省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并制定《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省级发展战略目标。

总体而言,松阳县“乡建”实践是随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而展开的。松阳县根据浙江省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总体要求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相关内容,尤其是美丽乡村建设“四美三宜”(其中“四美”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三宜”即宜居、宜业、宜游)的具体要求,提出了建设生活富裕、家园秀美、人文和谐的“田园松阳”实施理念,并依托县内独特的田园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先后重点开展了传统村落的更新、产业扶持和古村保护的行动,并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探索欠发达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图1 樟溪乡下马坑村的整村搬迁安置点

图2 新兴乡金坞村的整村搬迁安置点

二、近十年来松阳县“乡建”的政策导向

纵观松阳县近十年的“乡建”实践活动,均与松阳县“乡建”的政策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说“乡建”政策的导向决定了“乡建”的作为。笔者经过梳理,在松阳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进行“乡建”实践的过程中,依据主要颁布的更新与保护的相关政策,可以将其“乡建”政策导向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即 2008—2011年期间主要为旧村改造、2011—2013年期间主要为经济扶持项目建设,以及2013年以来主要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2.1 2008—2011年期间的旧村改造

松阳县于2008年针对解决村落规划滞后、建设用地指标少、土地调济难、资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改造空心村、撤并自然村、建设新农村”的改造目标,开始了范围较广的旧村改造工作。在政策层面,首先是加大奖励力度,鼓励农民拆除危旧房、闲置房,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其次,补贴鼓励村民改造中利用剩余建设用地和整村搬迁后的闲置建设用地复垦为耕地;鼓励和引导山区村民整体搬迁异地、下山脱贫和撤并小规模自然村。

因地理地貌的缘故,松阳县有许多的山地自然村,帮助山地自然村的村民脱贫成为了旧村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松阳县将省、市、县的专项补助资金向整村搬迁倾斜,加大了补助资金。另外,在旧村改造中,大量出现了农村老人有房产,但无资金进行危旧房拆除重建的情况。松阳县针对此问题创造性地提出“宅基地换养老”项目,即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孤寡贫困以及留守的老年人自愿永久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将宅基地交由村集体所有并获得相应的补偿。村集体免费为老年人提供居住公寓,老年人终身享有免费居住权。这一模式探索了一条解决农村老人养老安居的新出路,因此在2009年松阳县获得了“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2.2 2011—2013年期间的经济扶持项目建设

2011年以来,松阳县抓住了实施浙江省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项目的政策机遇,颁布了《松阳县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规划(2011-2013)》,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升民生水平实施扶贫开发和产业培育的行动。松阳县依托本地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通过扶持适合本地农民的产业,对茶叶、食用菌、高山蔬菜、笋竹林等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加大发展,实现稳定的收入。其中种茶作为松阳县的主要产业,亦是松阳县主要进行的农户帮扶产业。除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松阳县还以增强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成立就业帮扶中心、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实训基地。

2.3 2013年以来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松阳县自2012年开始由浙江省农办牵头,建设、文物等部门参与,经过普查确定历史文化村落,并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打造“松阳古村落”品牌的实施意见》,大规模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2013年正式将县内历史建筑保护较为完好的村落分批次进行了中国传统村落的申请。如前所述,截止2016年11月,共有71个村落被列入到中国传统村落的名录中。同时,松阳县又出台了《关于开展传统民居改造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了传统民居改造利用的改造原则、改造模式、改造标准、政策措施等。对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县政府采取了更为严格保护的方式。这些村落不得进行大拆大建,仅允许进行基本与必要的维护和一些可以带动当地居民经济发展的“微改造”工作。

三、松阳“乡建”的三种基本模式与特点

针对松阳县近十年的“乡建”实践活动与众多案例,若按照进行“乡建”实践主体的不同,松阳县的“乡建”类型可分为政府主导、建筑师主导以及自发性改造等三种基本模式。在这里,主导是指在更新活动中的担任主要组织者的角色。当然,各级政府在不同时段关于“乡建”的政策是实践活动展开的重要依据。

3.1 政府主导的“乡建”改造

政府主导的“乡建”改造是三种基本模式中最为重要的模式。松阳县的政府主导“乡建”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乡村整体规划及新住宅设计以及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图3 三都乡酉田村

3.1.1 乡村整体规划及新住宅设计

乡村整体规划及新住宅设计目前仍是松阳县主要的“乡建”类型。这种由政府主导的乡村新住宅设计和村落的规划属于土地集约化的规划,政府集中在村子中的空地进行集中规划,按照已经划定好的宅基地进行设计,村民可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进行宅基地面积的选择。

松阳县在进行旧房改造时坚持了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要符合村庄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的编制规划,且在村庄的规划布局和住宅设计上坚持适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二是住房改造由村委会承担业主角色,改造过程中需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意愿,妥善处理好村民与集体经济的利益关系。三是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制度,新建的住宅户需要把原旧房上交或拆除,由村委会进行统一的管理。村委会为拆除旧房的户主提供部分的住房补贴。

同时,松阳县还通过实施自然村撤并、整村搬迁等方式,使大批的农民从山区向平原、从自然村向中心村的转移。例如松阳县金坞村建在半山腰上,交通极为不便。该村的中青年村民一般在上半年在家或外出采茶,下半年则外出打工谋生。村内的房屋多为危旧房,村民的生产生活方面均存在着许多问题。2008-2010年间该村除1户外,100户村民在县政府的扶持下实施整体搬迁,此举改善了原村落村民的生活与生产条件,同时还增加了耕地。可谓一举两得。(如图1,图2)

3.1.2 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

政府主导“乡建”的另一种类型,是对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进行保护与利用。松阳县主要采用的措施与办法,是对现存的传统建筑群及其建筑细部以及周围的环境进行严格保护,除严重影响居住或整体美观的危房外,均不得随意进行改造或拆建。在这些村落中,仍有许多村民生活在其中,当然主要为留守老人和儿童。

例如酉田村的保护工作,酉田村位于松阳县三都乡,在2014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有600余年历史,目前村内约110户,共311人。酉田村主要为叶氏人家,村内保存着叶氏宗祠、社庙等公共建筑以及清代民居,这些传统建筑的木构雕刻装饰精美考究,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上述传统建筑分布在村落的中部,村内古道纵横交错。酉田村在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之前,村内一些村民把自家老宅拆除,自主盖起砖混结构的新房。这些新房主要集中在村尾以及河边,政府并未干涉。在2014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之后,为了加强对传统村落风貌的保护以及提升村落整体观赏价值。政府与这些自主建造新房的村民进行沟通,即把新房的颜色刷成与传统房屋建筑表面颜色相近的颜色,以减少新旧房对比而带来的突兀感,保证了酉田村传统风貌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如图3)

图4 平田农耕馆内部

图5 大木山茶园景区内茶亭

图6 大木山茶室外景

图7 从大木山茶室内远眺

3.2 建筑师主导的“乡建”改造

3.2.1 建筑师的完整改造

“乡建”在当代也正在经历一种“现代化”的转型,乡土自建活动逐步抛弃了传统的流程、技艺、结构、符号,甚至是品味。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深入乡土聚落中,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以一种外来者的身份进行长久的田野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项目往往会以一种巧妙的方式与乡土生活活动进行衔接,并对乡土的语境进行回应。

例如,建筑师徐甜甜在松阳县设计建造了三个乡村建筑项目,分别是四都乡的平田农耕馆、以及位于县城的大木山茶园景区之茶亭和茶室。其中平田农耕馆位于四都乡平田村,该村距离县城15公里。整个村落沿山势而建,村内有多处古道水系及古树。农耕馆位于村子的核心区,设计师将村口几栋破损严重的夯土村舍改造成为新的村民活动中心,既能作为公共文化区展示平田村的农耕文化,又作为平田的手工竹艺等的作坊,同时,还可以作为文化配套支撑村里民宿开发,兼具文化交流功能。农耕馆整体包括了南北两座相邻的房子,南侧是农耕馆主体,北侧是艺术家工作室,中间为手工作坊。农耕馆一层的空间内陈列着老式的农耕工具,同时也展示了传统夯土墙建筑和其中的木结构。(如图4)

图8 红糖工坊建筑内部及白描墙绘

图9 红糖工坊建筑与外部农田景观

图10 沿坑岭头村的民宿

图11 沿坑岭头村美术馆

而大木山茶园景区之茶亭和茶室两个项目位于县城附近的大木山茶园。大木山茶园是松阳县重要的产茶区、观赏区及旅游景点。作为松阳旅游的必经之处,每年有大量来此的茶工、村民以及外来游客。另外,松阳亦盛产竹材,采用竹作为建构材料十分便利,施工速度快且对茶园生态几无影响。设计师设计了系列性的单体竹亭和平台,围合出形状不一的庭院空间。竹亭采用直径约10厘米的毛竹形成稳定的三角形,顶面用小直径的雷竹组成格栅,立面由竖立的竹龙骨组成,采用中间疏四角密的方法,整体呼应着茶田的曲线感。(如图5)天晴时阳光透过竹间的缝隙投影在地面上,使竹亭富有节奏的变化。大木山茶室选址于景区中面向西侧的水库的位置,建筑延续场地现有的休憩长廊的线性坡顶形态,也是对当地建筑语言的一种回应。建筑物整体上采用深色的清水混凝土,设有开放的走道,并通过顶部的线性天窗引入光线。茶室均朝向有景可赏的水面,使人在品茶观景、冥想放松时,面对远近的山水景观有更多的体验。(如图6,图7)

3.2.2 村民的半参与式改造

松阳县樟溪乡是远近闻名的产糖区,种蔗历史悠久,熬制红糖已有百年。被称为“红糖之乡”。其中樟溪乡的兴村仍保留着纯手工制作红糖的古法制糖手艺,且为全县仅存。当地村民因此增加了收入,但不断盖起的小洋楼破坏了村落的风貌。

2015年村委会在县政府的帮助下筹建起红糖工坊,并成为松阳县首批乡村博物馆项目之一。该工坊的建筑设计由北京DnA建筑事务所设计,建筑物的施工则在当地村民的协助下进行。在建筑物竣工后,由博意建筑和桑梓枯荣工作室专门策划,进行了《表皮N+1》的公共艺术活动。该活动主要是在工坊内外的玻璃幕墙上进行手工绘画,把农耕种蔗以及古法红糖的手工艺以白描的方式表现出来,为建筑与外部环境、内部红糖制作活动三者之间建立关联。该活动激发了当地村民儿童的参与。主办方在工坊的主入口前用透明胶带拉出横幅界面,启发儿童用记号笔在上面描绘出儿童眼中的工坊以及周边的景物,还可以在胶带横幅间进行自由穿梭,意在弥合新建筑物与当地村民之间的鸿沟,增加认同感。同时,亦促使公共建筑更多地面向受众,儿童的参与使当地村民增加了对未来乡村建设的使命感。

红糖工坊作为兴村与周围田园风光的自然衔接过渡,弱化了建筑的边界性。无论在工坊进行劳作生产还是在周围田地劳作的村民,都能把红糖工坊作为工作之余休憩聊天的场所,外来的游客亦可以在此进行停留,体验休闲惬意的田园生活。(如图8,图9)

兴村的红糖工艺作为樟溪乡的特色农业,通过红糖工坊的改造项目,不仅使当地村民参与进来,而且改变了传统小规模作坊的脏、乱、差等生产状况。兴村红糖工坊的落成,亦成为松阳县探索传统工艺走向产业化加工的途径之一。

3.3 自发性的“乡建”改造

“乡建”改造中不可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是来自于当地的实业家或知识分子。他们作为土生土长的乡村人,对于土地的热爱与情感更加深沉。他们的参与是一种促进力量,更容易将改造超过传统,实现更丰富的经济利益创造。

例如枫坪乡沿坑岭头村的“画家村”项目。2012年丽水市技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李跃亮老师被下派到松阳县枫坪乡,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兼党委副书记。画家出身的他,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沿坑岭头村所在的自然环境非常好。沿坑岭头村整体海拔较高,房屋顺山势而建,高低错落分布于小山坳中,正值深秋,满山的金枣柿树集中成片点缀在村落中,让人觉得美不胜收。当时,作为整村搬迁村民下山脱贫的建设计划项目,沿坑岭头村即将成为被废弃的村庄。画家敏锐的艺术直觉,使他意识到如果在这里办一个“画家村”,能够吸引画家和学生前来写生创作。所带来的持续固定的经济来源,不仅可以保留整个村落,也可以帮助村民提高生活水平,打造村子的知名度。

在县领导的支持下,李老师在村里举办了沿坑岭头村的第一次画展,同时充分利用自媒体的平台进行宣传。不久便有画家和学生被吸引至此。为了能把当地村民的积极性拉动起来、改善贫穷的村民生活条件、改善村内的整体环境,村内的建房修屋筑路造庭,他都交给有技术的村民,只要是本村自己能完成的工程内容,都优先考虑村民。为了解决外来人员的住宿问题,村民在李老师的鼓励下,开始将自己的家改造成民宿。“柿子红了”、“速写小院”、“得造花香”等民宿应运而生,为村子源源不断带来了一批批的写生爱好者。(如图10,图11)沿坑岭头村从计划整村搬迁到如今远近闻名的“画家村”,也正是通过李老师的想法,以及村民的多层面参与,既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又使这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的村落得以“活态保护”,并找到了自我更新的立足点。

四、结语

当下松阳县作为浙江省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对象,其县境内的许多乡村正在进行着不同规模的更新活动。松阳县依托其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悠久历史的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及手工技艺等,进行了探索包括政府主导、建筑师主导以及自发性改造等三种基本模式的“乡建”改造,对浙江省内以及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毋容置疑,乡村建设的进行与可持续,最主要的源动力在于乡村的当地农民。只有充分调动起农民的主动性,乡村才能得到更加完整的建设。

[1].王永球. 松古村语 [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2] [3].沈爱兰.打造“田园松阳”建设秀美家园[J].新农村, 2012(10):10-11

[4].兰柳生,项桂梅,杨爱萍.探索中东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住房改造的成功之路[J].小城镇建设,2009(8):67-70

[5].钱云,何崴,袁野,定位乡土—青年设计师乡土营建学术论坛[J].住区, 2017(1):6-13

[6].曾伊凡.在地建造—当代建筑师的乡村建筑实践研究[D].[硕士论文]. 浙江大学, 2016.

[7].徐甜甜.平田农耕馆和手工作坊[J].时代建筑,2016(2):115-120

[8].徐甜甜.松阳大木山茶室[J].世界建筑,2016(2):116-119

[9].赵辰,李昌平,王磊.乡村需求与建筑师的态度[J].建筑学报, 2016(8):46-52

From the Arcade to Urban Complex: the Evolution of Urban Public Spa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erization

浙江省是全国率先探索“乡建”的省份之一,许多实践案例对当下如火如荼的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参考与借鉴作用。本文基于对拥有大量历史传统村落的浙江松阳县近十年来众多“乡建”实践案例的实地调研基础上,梳理与总结了不同阶段松阳县“乡建”的政策导向,根据进行“乡建”实践的不同主体,可将松阳县的“乡建”实践分为政府主导、建筑师主导以及自发性改造等三种基本模式。

The evolution from “Arcade” to “Urban Complex” is the history that urban public space turn to consumer space, then getting involve into the consumer space. During the phases, urban public space appear as 4 changes:from outdoor space to interior “Panorama” space, territory to fusional border, nomination to anonymity, physical form to urban catalyst. Urban public space is changing from top-down planning to bottom up system generation.

松阳县 “乡建” 政府政策 传统村落 更新 模式

Arcade; Urban Complex; Urban Public Space; Consumerization

10.3969/J.ISSN.1674-4187.2017.01.010

史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新农村建设与景观建筑地域性研究。

1本文系2014年江南大学产品创意与文化研究基地年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4JDY001);2015年江南大学自主科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5JDZD03)、2017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CX17_14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姥海永)

猜你喜欢

松阳县村落村民
捉蟋蟀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松阳县关工委走访慰问贫困学生
宅基地上的“暖心工程”——松阳县探索“以宅基地换养老”的调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