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7-11-03万雪梅陈再蓉伊美霞
万雪梅,陈再蓉,伊美霞,刘 茵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万雪梅,陈再蓉⋆,伊美霞,刘 茵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阿克苏 843000)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接诊收治的136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肝功能、血糖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31,P=0.019),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41),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27,P=0.038,P=0.044);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01)。结论 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讲,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血糖水平及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及舒适度,值得推广。
人性化护理干预;肝硬化;糖尿病;护理效果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又称为肝型糖尿病,临床“三多一少”症状不典型,糖尿病多在肝损害的基础上出现,两种疾病相互影响,患者并发症多,机体免疫力低下,治疗难度大[1,2]。本文就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接诊收治的136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75例,女61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3.2±4.6)岁,乙肝硬化77例,丙肝硬化36例,其他原因的肝硬化23例。
纳入标准:(1)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 mm o l/L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2)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3]:(1)同纳入标准要求不相符的;(2)存在多脏器功能障碍;(3)有严重精神类疾病。
将136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病情相符,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n)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利尿、保肝等常规治疗,同时对糖尿病进行治疗,其中饮食控制32例,降糖药治疗36例,胰岛素注射治疗68例。
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常规护理,监测生命指征,进行服药指导及出院后护理指导等,护理人员在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进行针对性护理[4]。
研究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故心理压力大,且容易情绪波动、紧张烦躁、暴躁易怒,心理敏感而脆弱,对治疗影响较大。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个性化护理干预 针对患者自身状况,制订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按照患者身体状况制定特色食谱,对患者饮食情况进行监督。加强用药护理,密切监测患者肝功能及血糖水平,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由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一旦出现伤口多长久不愈。护理人员要定期为患者修剪指甲,清理口腔,协助其进行日常清洁,防止患者抓伤皮肤。嘱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多加小心,避免擦伤,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几率[5]。
1.3 观察指标
成立监测小组,对患者干预前后肝功能、血糖水平进行监测,使用同一批次试剂、同一厂家仪器。其中,肝功能水平监测指标主要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 L T)、球蛋白,血糖水平监测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 P G)、餐后2小时血糖(2h P G)、糖化血红蛋白(H b A L c)水平。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将统计结果全部输入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肝功能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AST、A L 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球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具体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x±s)
2.2 血糖水平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糖水平基本一致,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 P G、2h P G、H b A L c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具体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比较(±s,mm o l/L)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变化比较(±s,mm o l/L)
组别F P G 2h P G H b A L c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10.88±2.23 10.94±2.48 5.123 0.061 9.28±2.04 7.14±1.71 2.036 0.027 16.39±3.24 16.43±2.89 5.412 0.064 11.12±2.31 8.38±2.46 2.654 0.038 8.81±1.35 8.79±1.28 5.364 0.059 8.07±1.21 7.49±1.04 3.254 0.044
2.3 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护理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具体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护理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
2.4 并发症情况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低血糖、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严重腹水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具体见表5。
表5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我国每年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约为30万[6]。肝硬化属于慢性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习惯发生很大改变,同时在繁重生活及工作压力下,长期饮食不健康,这些都促使肝硬化合并糖尿病发病率持续升高。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程长,疾病反复发作,临床治愈困难,且糖尿病会导致肝糖原合成减少,肝病会造成糖代谢紊乱,两者互相影响,加重了病情[7]。一旦患病,患者不仅有纳差、恶心厌油、腹水等肝病临床症状,还会出现蛋白质代谢紊乱、失明等糖尿病并发症,承受双重折磨,心理多抑郁焦躁,对治疗造成影响。
人性化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护理人员用言语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生理、心理状况,提高患者舒适度,让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的优质护理模式[8]。此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负性情绪得到缓解,治疗积极性提高,AST、A L T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而F P G、2h P G、H b A L 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护理舒适度、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干预后研究组出现低血糖2例,肝性脑病2例,肝肾综合征3例,严重腹水2例;而对照组出现低血糖8例,肝性脑病10例,肝肾综合征10例,严重腹水5例。研究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同司艳波人性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为(85.6±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1.2)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 3)这一结论相符[9];同赵迎风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25,P<0.05)的结论相符[10]。
综上所述,对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讲,人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肝功能及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与舒适度,值得推广。
[1]郭丑娟.1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饮食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180.
[2]周丽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5(17):53.
[3]赵西萍,陈巧.门诊老年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人性化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235-3236.
[4]袁松松,向天新,刘娟,等.133例肝硬化并发糖尿病患者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43-46.
[5]祝小林,区健民.老年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转归[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8):69-71.
[6]王阳,刘洪娟.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病人临床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25.
[7]姚成芹.探究肝硬化合并糖尿病伴发感染患者的护理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5(1):157.
[8]黄杭游.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0):243.
[9]司艳波.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22):3107-3108.
[10]赵迎风.2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4(2):133-135.
(⋆通讯作者:陈再蓉)
R587.1
B
1671-1246(2017)19-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