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17-11-03崔静舒卢清朗郭巧容何小青
崔静舒,卢清朗,郭巧容,何小青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37)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崔静舒,卢清朗,郭巧容,何小青
(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37)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因脑卒中在我院神经内二科住院后出院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组实验研究法,将2015年出院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出院的患者50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对两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DL)和辅助生活活动能力(IADL)进行评分。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BADL和IAD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BADL和IADL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延续性护理重视患者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患者能力训练依从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延续性护理干预;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临床特点,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给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1,2]。由于脑卒中患者发病后6个月内多出现运动、语言、情感等障碍,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较差,仅通过住院期间的治疗与护理难以达到康复效果,患者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才能逐渐提高生活能力[3]。延续性护理改变了以往患者出院就终止了护理服务模式,而是将护理延续到家庭[4]。我科自2016年1月起尝试对脑卒中出院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经C T或M R 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偏瘫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且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有肢体功能障碍,既往无精神病史、痴呆病史,无严重认知障碍,排除重复入院病例。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神经内二科住院后符合纳入标准的出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组实验研究法,将2015年出院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6年出院的患者50例设为实验组。两组平均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因、偏瘫部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辅以生活护理和肢体功能锻炼,提供康复护理信息与回家康复锻炼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并解答患者疑问。嘱咐患者一周后返回复查,若身体不适、感觉异常需及时就医,3个月后返回评估护理效果。
1.2.2 实验组 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后观察效果。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由5名有丰富护理经验、服务态度好的护理骨干组成,选举其中一名能力较强的高职称护士担任小组长,邀请主管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各一名)参加,护士长参与管理。(2)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前3天向其讲解延续性护理的宗旨和服务内容,争取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认真填写患者相关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住址、诊断、肢体活动情况等),并将为患者设计的个性化延续护理方案制定成处方,内容涉及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活动。如刷牙、洗漱、穿脱衣服等日常活动,用患肢完成或强化训练,3次/d,每次20min;利用B ob a t h握手法用健肢带动患肢上举,3次/d,每次10min;训练卧位下屈髋伸膝和伸髋屈膝,两动作交替,各20下,2次/d,每次10min;自行或借助工具早晚散步,2次/d,每次40min。(3)出院当天评估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情况,了解其对运动功能训练的认知、态度、行为以及对处方的执行程度,告知延续性护理的具体计划,了解患者对计划的接受程度与回归社会的心态。(4)电话热线随访。科内派专人负责电话回访跟进,每月两次,了解患者出院后0、1、3个月的肢体活动能力、合理膳食、定期作息等情况,给予洗澡、穿衣、运动、进食、娱乐等日常生活指导。(5)微信平台互动。建立医护患微信群,医护人员通过微信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宣传健康信息,指导营养饮食,并疏通其心结等,患者及其家属也可向医护人员讨教康复中遇到的问题。(6)定期复查并随访。告知患者我院是脑卒中基地医院以及各专家门诊出诊时间,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前来就诊。鼓励患者尽量自己活动,锻炼自理能力,不要太依赖他人,这样才能更好地恢复和重返社会。若患者出现肺炎、压疮并发症以及异常情况时,如嗜睡、头晕、呕吐、胸闷等,要及时就诊,患者家属要明确中风先兆征象,及早发现患者病情,促使患者提前治疗。
1.3 效果评价
1.3.1 基本生活活动能力(Basic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BADL)[5]评定 BADL反映较粗大的运动功能,指最基本的生存及生活活动,包括自理活动(如进食、洗澡、穿衣、如厕等)和功能性移动(如床上活动、行走、上下楼梯等)。评价结果:总分60分以上表示患者基本可以自理,40~60分表示需要帮助,20~39分表示很需要照顾,20分以下表示生活完全需要照顾。
1.3.2 辅助生活活动能力(Instrn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5]评定 IADL反映较精细的运动功能,能客观反映患者日常生活及社交能力。评价标准:最高分为126分,最低分为18分,得分越高表明辅助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x±s)表示本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BADL和IADL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BADL与I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 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BADL和IADL评分比较(x±s,分)
3 讨论
据报道[6,7],延续性护理最早于1947年在美国的一项报告中被提出,直到2003年其概念逐渐被完善。延续性护理在我国起步晚,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干预也仅限于模糊的认识、经验性尝试或实验行为,其体系构建还不完善。由于医疗资源有限,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后大多转回家中进行康复。但脑卒中有高复发性,可使患者出现身体残疾,而家属缺乏专业护理知识,无法帮助患者进行精细、专业的动作训练。因此,本课题以脑卒中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尝试将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患者运动功能康复中。
延续性护理干预就是在患者出院后继续为其提供护理服务,将专业护理延伸至患者家庭。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首先组建延续性护理小组,在患者出院前3天做好计划,制定运动功能训练处方,叮嘱患者在康复运动中以固定模式严格执行,并形成习惯。出院当天了解患者对运动功能训练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帮助其确定返回家庭后的生活模式。同时,通过电话、微信、随访等保持护患互动,患者若有疑问或出现不适可及时与护士联系,以此带动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关注疾病、积极面对困难,提高患者能力训练的依从性。这需要护士、医生、物理治疗师等多专业人员合作,为患者提供综合性医疗服务,促进疾病的正向发展[8]。科内建立的延续性护理小组有医生、护士、康复师、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能使患者的家庭康复指导更人性化、专业化。此外,延续性护理模式中还建立了护理管理档案,避免患者资料遗漏,对于遵医行为较差者,医护人员主动服务,措施更到位,效果更显著。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患者出院后只能通过回院复诊来延续治疗和获取相关康复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康复指导,可能会导致出现各种并发症,延误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BADL和IADL均处于低水平状态,生活不能自理,且评分差异不大;干预后实验组BADL和I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重视患者能力培养,通过对出院患者采取多种途径的干预,让其得到了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得到了更多安全感、满足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了其能力训练依从性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李梅珠,蔡冬雪,韩文聪.脑卒中病人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和应用效果临床评价[J].全科护理,2016,14(15):1519-1524.
[2]梁丹,白玉龙.脑卒中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训练[J].上海医药,2017,35(1):3-7.
[3]陈谷兰,李壮苗,何琼霞.脑卒中患者院外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5,14(15):1519-1524.
[4]张素君.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6,8(19):140-141.
[5]卢清朗,刘善铭,陈海清,等.个性化康复训练处方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Z1):157-158.
[6]潘静,王亚娟.延续性护理在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2A):97-98.
[7]陈鸿梅,兰鸿,钟泽清.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及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2):3122-3125.
[8]卢清朗,郭巧容.量化护理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3,31(3):276-277.
R473.2
B
1671-1246(2017)19-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