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峰市全域全季节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2017-11-0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赤峰市赤峰全域

陆 平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赤峰市全域全季节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陆 平

(赤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我国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旅游时代,国内旅游需求日益旺盛.近几年,赤峰市着力发展全域全季节旅游,为本市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日益明显,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旅游+”作为主要的思维模式,按照横向全域、纵向全季节的理念,对赤峰市“全域+四季”旅游线路进行重新规划,为本市发展全域旅游提出新的思路和解决对策.

赤峰市;全域旅游;“旅游+”

全球旅游已经进入休闲度假新时代,呈现出休闲化、大众化和社会化的特征.国家稳步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陆续出台支持旅游业发展、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等政策,为我区旅游业提供有利的发展机遇.赤峰市是内蒙古东部中心城市,地理区位优势凸显,旅游资源丰富.赤峰市旅游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关键时期,面临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带来的重要挑战.如何改变现状,充分发挥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吸引游客四季来赤峰游览观光,全域全季节的旅游发展战略性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赤峰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赤峰市是旅游资源富集区,已成为旅游投资热点,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文物古迹一应俱全,门类齐全,有“内蒙古缩影”之称.市辖三区二县七旗,总面积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其中蒙古族人口86万,是蒙、汉、回、满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

1.1 发展现状

1.1.1 旅游业的经济收益和行业规模

近几年,赤峰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文化旅游业品牌效应更加明显,年接待游客突破1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1亿元.“十三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已从2011年的88亿元增加到2016年228亿元.

表1 2012-2016年赤峰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2015年,全市拥有旅游景区(点)90个,其中国家A级以上景区22个.4A级5个、3A级8个、2A级9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点)2处,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个.全市星级宾馆35家,其中四星级5家,三星级11家、二星级19家;旅行社67家,国际旅行社2家(赴台资质旅行社1家),分社1家;全市持卡导游员1071人,外语导游员27人.

1.1.2 旅游业营销手段

赤峰各旗县从2013年开始精心策划宣传内容,举办各具特色的节庆活动,如,克什克腾旗草原空中那达慕、克旗蒸汽机车摄影节、达里湖冬捕节、达日罕乌拉银冬驼文化节,喀喇沁旗美林谷冰雪旅游节、翁牛特旗玉龙沙湖冬季沙漠越野挑战赛和冬季旅游摄影赛、契丹城新春祈福庙会等系列节庆活动.2013年举办“赤峰人游赤峰”大型宣传活动,2014年开展了“赤峰旅游春来早”系列活动,在央视《朝闻天下》做城市旅游形象宣传,制作《行游天下自驾车护照》,赤峰旅游宣传片、《赤峰旅游攻略》、旅游宣传折页等宣传品,在《旅游时代》杂志做全年的赤峰旅游宣传,编制《赤峰旅游节庆活动攻略》和《赤峰市民族民俗旅游节庆活动指南》.截至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城市开展了旅游推介活动.

1.1.3 旅游产品体系

目前,全市12个旗县区有9个编制了旅游发展规划,部分旅游板块做了详细规划,全面完善了区域性旅游规划体系.赤峰市共编制过2003年和2013年两个版本的全市旅游规划.2013年,编制《赤峰旅游总体发展规划(2013-2025年)》.同时,制定了《赤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 年)》和“红山诸文化”、“新型城镇化”、“自驾车旅游”三个专项课题研究.赤峰市旅游局制定了全市旅游业公共服务体系规划(2014-2020年),强化五个方面的建设:一是网络信息服务.二是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建设.三是标识指示系统.四是自驾车服务.五是旅游厕所①.

1.2 存在问题

1.2.1 赤峰市各旗县旅游业发展不均衡

根据目前游客到访赤峰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主要集中在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宁城县等自然景点集中的旗县区.克什克腾旗和喀喇沁旗集中了赤峰市大部分3A级以上景区和重要的旅游企业,并且这两个地区旅游起步较早,旅游资源的整合已经步入正轨,这些都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截止2016年,全年克什克腾旗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4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40亿元.克什克腾旗在赤峰市所属各旗县旅游收入最高,旅游收入第二位为宁城县,旅游收入第三位为翁牛特旗,赤峰市所辖其他旗县区旅游收入比较落后,与位居前三位的旗县仍存在很大差距.

表2 2016年赤峰市部分旗县区旅游情况统计表

1.2.2 赤峰市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整合不够,主要吸引物仍是自然景观

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红山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是其文化名片,但是在旅游旺季吸引游客到访的更多的还是自然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开发的方式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属于粗放型旅游,没有更好的将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对赤峰市特有的历史文化类旅游资源挖掘力度不够,缺少创新,这样会使得赤峰地区的旅游资源缺少地方特色,尤其在旅游旺季时,面对周边城市的竞争,很难形成强大的经济优势.如,赤峰市区桥北契丹城,在建立初期主打文化品牌,但是因为特色不明显,并且与自然资源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虽然不定期的举行一些活动,但是依然游客稀少.

1.2.3 周边旅游城市的竞争日益激烈

赤峰市位于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东、东南与通辽市和辽宁省朝阳市毗邻,西南与河北承德接壤,西和北部与锡林郭勒盟相连.辽宁省旅游资源丰富,利用季节特色冬季旅游主打“冰雪温泉+”模式,让辽宁旅游步入“淡季不淡、四季不断”的新发展阶段.通辽市以“景区带村”为突破口,明确“全域旅游、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旅游理念,打造特色旅游新模式.承德拥有很多世界之最,最重要的红山文化遗址“红山文化”是热河地域新石器时期的历史文化,至今已经五千多年,与赤峰市红山文化名片形成强有力的竞争.锡林郭勒盟拥有丰富的草场资源,并且保留比较完整的草原游牧文化,境内拥有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其旅游资源开发市场潜力很大.河北省堪称中国旅游大省,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起步较早,无论是在旅游价值品味以及数量规模上,都排在我国前列.

2 赤峰市发展全域全季节旅游的思路和对策

2.1 积极探索旅游管理新模式,完善教育、管理、用人机制

赤峰旅游正面临快速发展的时期,结构的调整显得格外重要,全域旅游时代迫切需要人才供给侧优化提升,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培养出更适合大众化旅游的专业化人才.赤峰市全域旅游人才培养方案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企业整体培训水平.

全域旅游时代要求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再提升,进一步提高员工适岗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培训的过程中,注意“五结合”,分别是:新、老员工培训方式的结合、岗位类别和岗位层次差异的结合、培训结果和实效的结合、软硬技能的结合、理论与实操的结合.旅游企业今后应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和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全域旅游是大众化的旅游,更需要强化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服务理念,因此,在员工从业的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用员工的业绩和口碑来作为考核的标准,把企业员工的个人和从业相关资料放到公司的网页上,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第二,学校抓好旅游人才培养,引进专业化旅游人才.

赤峰市目前进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学校包括,高校主要有赤峰学院、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纺织工业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赤峰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克什克腾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松山区职教中心、翁牛特旗职业教育中心、宁城县职教中心等,分别为赤峰及其他地区培养和输送不同层次的旅游从业人员.但是,目前由于资金实力、技术手段、教师团队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内容上大多数仅重视旅游专业知识的讲授和旅游服务技能的培养.因此,建议在今后旅游人才的培养上运用“旅游+”的培养模式,如,“旅游+经济”、“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计算机”等组合形式,将旅游的专业教学与其他专业的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出多元化全方位的人才.赤峰地区的旅游要想改变现状就需要加强高端旅游人才的引进,引进的人才应能紧扣新时期旅游的发展方向,这其中包括:商务会展旅游高端人才、旅游目的地营销策划高端人才、高层次的品牌营造和市场营销人才以及行业管理复合型人才等.

第三,政府牵头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平台.

通过政府牵头,运用政府的信用度及资金实力,将企业培训、学校教育、政府主导三者结合起来,用信息化的手段建立一个大型的人人可参与的培训平台.如,建立一个网站,公众可以通过在线阅读、在线答疑或者在线听讲等方式进行培训,也可以建立一个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一些有关于赤峰市最新的旅游动态等相关资讯.学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多开发一些电子讲堂,通过网上课堂、视频互动、远程教学等方式进行.同时,还要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创办研修班,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就业的问题,也能够为企业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2.2 改变不合理旅游线路,按照全域全季节理念进行线路规划

根据一年四季赤峰市不同的自然风光及人文风情的不同,旅游社可以将赤峰市的旅游资源打造成全域全季节的旅游品牌,将赤峰市品牌体系按照季节的不同进行整合,按照赤峰交通条件进行线路的规划.

春季(2月—4月)旅行社可以选择的有自然风光类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等主题线路,如,旅游社可以推出适合春季特点的旅游线路,主要游览项目有松山区神仙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巴林右旗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喀喇沁旗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宁城县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景点.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有参观清代蒙古族王府—喀喇沁蒙古亲王府,藏传佛教圣地康宁寺(滑雪场旁边),参观赤峰市博物馆、巴林石博物馆,游览巴林石一条街等活动.民俗风情类主要是体验民族风俗,在草原旅游过程中加入蒙古族婚俗表演形式,让游客通过表演更能够了解蒙古族特有的民俗.

夏季(5月—7月),旅行社的主题线路可以选择社会民俗类旅游、自然风光类旅游、体育与健身旅游等活动.民俗类旅游主要参与的内容有各地举办的节庆活动,包括宁城杜鹃花节(每年5月—7月)、喀喇沁旗马鞍山登山节(每年6月)、克什克腾旗草原文化旅游节(每年6月—9月)、草原那达慕大会、红山植物园消夏灯会、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国家自然保护区观鸟节等.体育与健身旅游主题项目可选择的有中医、蒙医保健休闲度假游,参与各旗县组织的各种民间体育比赛和活动.

秋季(8月—10月),旅行社的主题线路可以选择的有民俗旅游、会展商务旅游、自然风光游等.比如,民俗游可以参与巴林石节(每年8月)、喀喇沁旗王府旅游节(每年8月)、林西野果采摘节(每年9月)、辽中京文化节(每年9月)、宁城县黑里河漂流节(每年8月)等活动.赤峰市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与北京、天津等经济发达城市同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内,与河北承德、辽宁朝阳接壤,有条件适度开发会展与商贸旅游.乡村民俗休闲旅游项目有游览白音乌拉游牧文化旅游区、游览巴林左旗巴彦塔拉草原旅游区、体验克旗温泉小镇、阿旗汉廷音乐小镇、喀旗雷营子生态文化小镇、松山区金河谷小镇4个小镇;观光游览在建的八里罕温泉小镇、左旗契丹风情小镇、美林谷冰雪小镇、龙山温泉小镇、阿旗新平水镇、松山区大河西古堡小镇等6个小镇,感受浓郁的蒙古族风情及乡村民俗.

冬季(11月—1月)旅行社可以推出乡村民俗休闲旅游、冬季冰雪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工矿业、农业、影视旅游等主题线路,如,冬季冰雪旅游项目有宁城县的紫蒙湖冬捕节、翁牛特旗红山水库冬捕、克什克腾旗达日罕银冬驼文化节、克什克腾国际蒸汽机车摄影节、达里湖冬捕旅游节、美林谷冰雪节,体验敖汉旗的“雪中温泉”、游览克什克腾旗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观赏冬日阿斯哈图石林、游览翁牛特旗的玉龙沙湖等活动.另外,克什克腾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命名的“中国摄影家创作基地”,特别是冬季乌兰布统的暖水、盘龙峽谷及周边的蛤蟆坝,是摄影家的天堂.赤峰市矿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农业大市,非常适合挖掘工矿业旅游和农业旅游.如,2017年1月15日,首届赤峰和润农业嘉年华活动在元宝山镇和润农业拉开大幕,游园活动向游客全面开放,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观游览,掀起了工矿业和农业旅游的热潮.

2.3 与周边城市建立战略联盟,成立“大旅游圈”

2016年8月10日,赤峰市与辽西、蒙东、冀北等10个城市的旅游负责人在锦州凌海召开联盟年会,共商旅游全域发展、区域合作、特色小镇建设等大计.旅游联盟的建立,有利于打破城市的界限,打破行政的限制,有利于地区间的合作,真正实现惠民的政策.今后,赤峰市可以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与锡林郭勒盟及河北省结成旅游联盟,两个地区与赤峰市的草原及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相似,三方通过合作可以互通有无,避免区域内同质恶性竞争,实现区域内旅游产品差异化、高端化、同盟化发展,共同打造精品草原及人文旅游线路.赤峰实现区域旅游联盟建议具体举措如下:

第一,合作实现区域内资源无缝对接.按照国家“无障碍旅游区”的要求,对于实行区域旅游联盟合作的城市进行交通条件以及基础设施的改善,如,进行区域内航空线路的建设,公路、铁路条件的改善,实现区域内景区进入无障碍.

第二,合作推进区域内智能化建设.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建立信息化合作平台、旅游门户网站、掌上智能旅游服务平台等智能化系统.

第二,合作推进区域内体制建立.定期举行旅游类会议或论坛,可以由合作方轮流负责召集高端峰会,明确年内区域内合作内容及发展目标,共同商讨未来发展及如何规范景区建设等相关事宜.

第三,区域内景点景区门票享受互惠政策.区域内旅游联盟可以采用淡季免费赠票、旺季享受优惠等方式,如,办理区域内旅游一卡通,充分享受景区门票优惠政策;定期进行一些大型的门票折扣和促销活动,以此拉动区域内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合作打造区域内特色旅游产品.赤峰可以同旅游联盟打造草原旅游产品、历史文化旅游产品、水域风光旅游产品、农家乐旅游产品、蒙古族民俗类旅游产品等精品.建立旅游产业园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特色小镇等形式,共同开发旅游产品更能够争取国家政策的倾斜和资金的支持.

3 结语

全域旅游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我国旅游业的一种新模式、新形态和新理念,赤峰市顺应时代潮流发展全域全季节旅游,这是我市旅游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发展全域全季节旅游的过程中,必然会拉动我市其他产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互联网+”等模式将全市各行业都融入其中,动员全民参与的热情,让游客无论来自何时、到往赤峰何地,都能够有美景欣赏、有文化感知和有视觉体验,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旅游产品,让游客流连忘返,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

注 释:

①资料来源:引自赤峰市旅游政务网.

〔1〕蒙欣欣.解析全域旅游发展模式[J].旅游纵览,2016(4).

〔2〕何建民.旅游发展的理念与模式研究:兼论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与模式[J].旅游学刊,2016(12).

〔3〕刘学鹏,曹雅洁,孔亚丽.赤峰市旅游业发展研究[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4〕庄洪玉.克什克腾旗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6.

〔5〕尹立军,亚吉.内蒙古区域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7).

〔6〕刘亚光.旅游业促进赤峰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5).

〔7〕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03-04.

F592

A

1673-260X(2017)10-0141-03

2017-08-08

2017年赤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科研课题项目《赤峰市全域全季节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

赤峰市赤峰全域
赤峰学院学生书法作品
赤峰学院教师书法作品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