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吉林省中部地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2017-11-02孙艺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经营规模城镇居民农地

孙艺芹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现阶段吉林省中部地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孙艺芹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式的一家一户小农经营,已不适应发展需要.目前要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其实现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使用灰色预测计量模型,以中部地区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参照的标准,来对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户均农地收益进行计算,以此来预算出在2030年吉林省的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中部地区每户耕种的适度规模,并预算出针对达到的适度规模需转移的劳动力数量,提出转移的具体路径.

农地规模经营;收入尺度;适度规模

农地的规模化经营是促进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性因素,是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1],随着对农地规模经营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农地经营的规模只有适度才能使农业生产的效益达到最大化.近年来,一些专家对于农地规模经营方面作了很多的研究.如下:

侯亚楠、郭庆海对辽平原地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行了测算,测算结果为在2015年该地区农地适度经营的规模是3.2公顷,到2020年达到3.9公顷[2];

齐城也对农地的适度经营规模作了一些研究,主要是把劳动生产率来作为评价参照的标准,给出了对农地适度经营规模进行测算的计量模型[3];

杨钢桥等以湖北省江汉平原和大别山区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研究对象,利用计量模型测算出了汉江平原与大别山区农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在此基础上对农地经营的适度规模下的绩效进行了分析[4].

1 农地适度规模测算运行的尺度选择

一般情况下,用来衡量农地经营规模的尺度主要有收入尺度和效率尺度[5].现阶段,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和城镇居民有很大的差距,在对农地的适度经营规模所能获得的农业收益问题进行研究时,一般会选择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外出打工的农户人均纯收入作为收入尺度机会成本的参照样本.在目前众多学者对农地的规模经营研究的现状来分析,较多的使用外出打工的农户收入作为参照的标准,但是,更长远的利益和角度来看,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才是职业化农民真正的机会成本,所以应该选择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机会成本的参照标准更合理[5].

本文将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参照样本,测算现阶段203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农地经营的适度规模.当农民的农业收入等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时,就是适度农地规模.农业收入1一般指的是耕地收入,即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耕地收入=亩均收入*人均亩数,即人均亩数=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亩均收益.本文通过分析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并调查研究得知,中部平原地区农户的人口数量为四人左右,由此可得适度规模.

2 灰色预测模型的构建

模型原始数列为:x(0)=(x(0)(1) x(0)(2) … x(0)(n))

对该数列进行一阶累加得到数列:

由此公式可以得到列向量:YM=[x(0)(2),x(0)(3),…x(0)(M)](T)

构造数据矩阵B:

得到时间响应数列:

由上述数列,能够得到农民的农业收入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3 中部地区农地适度经营规模的实证检验

本文主要按照地形划分,平原主要处于中部,其中主要包括的区域有长春市、辽源市、四平市和吉林市的一部分.

(1)通过计算平原地区农民农业收入(2006年-2015年),并以此为依据预算在2030年时的农业收入.

根据预测公式得到预测结果:

13.421 e0.008×27-12.46=3.73 万元

(2)通过计算平原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06年-2015年),在此基础上计算2030年的收入情况.

根据预测公式得到预测结果:

表1 中部地区农业收入及耕地面积概况表

表2 吉林省中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53579.653 e0.04k-47065.296=7.11万元

(3)实证结果分析

在现阶段即2030年吉林省的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要求得农地的适度经营规模,需要保证上述两种收入基本持平.根据吉林省目前状况及调研情况,一个农户家一般有四个人,那假定在2030年时每个农户家同样是四个人,此时农民的农业人均收入要想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等,根据模型测算出了在203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11万元,那么每一户的农业收入则应为7.11*4=28.44万元.同时也测算出2030年吉林省中部地区的3.73万/公顷,由此可以得到,在2030年每个农户经营的适度的农地规模应该为28.44/3.73=7.62公顷.因此想要达到2030年的适度规模需要租入农地.

根据统计和调研数据以及调研过程中的农民口述,得到目前吉林省东部地区的户均农地的经营规模一般为1.23公顷左右,农地的流转价格一般为农地收益的65%左右,可以得出在2030年时农地的流转租金2.42万元/公顷,则农地的平均收益为1.31万元/公顷,由此,适度规模时每个农户至少需租入17.61公顷的农地.即在2030年吉林省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中部地区农地适度经营的规模为1.23+17.61=18.84公顷.

4 实现农地流转路径及人口转移规模分析

4.1 实现现阶段农地流转的路径分析

在现阶段2030年吉林省的农业基本实现现代化时,要实现适度的规模即农业收益最大化时的规模户均18.84公顷,就要促进土地的流转,实现劳动力的剩余,并在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刺激下,促进其向城镇转移.

中部平原地区是吉林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中吉林省的省会城市长春就位于中部地区,长春作为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范围较广,该地区的二、三产业因其快速高效的发展,而对劳动力市场有着更大的需求.这样对本地区乃至中西部的劳动力都有强大的吸引力.

长春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属于制造型的经济,有很多知名企业,比如中国一汽、吉粮集团、大成集团、皓月集团以及德大集团等,在促进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可以促使这些企业根据各自企业的发展特点,来吸纳需要转移的农民,对这部分转移农民,可以进行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从实际出发给予福利,吸引农村劳动力.

中部地区的辽源市,同样也是一个重工业城市,煤炭、电力、钢铁、铝材和水泥等产业都是比较发达的,当地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以此来带动当地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样就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给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且在此过程中可以用高薪和优厚的福利待遇来招揽优秀的技术人才,促进当地高新技术的发展,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促进劳动力的转移.

中部的四平市,当地的农业特色是比较鲜明的,可以在现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农业特色这一优势,发挥政府及各企业的主要力量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着重发展特色农业,尤其是绿色食品产业,进而实现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为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基础和条件.

4.2 劳动力转移规模

通过查询统计年鉴,经过计算得到吉林省中部地区的农地规模为2584309公顷,假定在2030年中部的农地规模保持不变,中部地区的户均规模是18.84公顷,那么在现阶段2030年这些农地面积能够容纳的农户数2584309/18.84=137172户,现有的农民户数2139874户,则实现适度规模过程中,被转移出的农户数量2002702户.

根据上文及调研结果,假定2030年每户的人口平均为四人,在不考虑兼业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基本每户可以满足和实现2-3个劳动力的转移,由此得知,可以实现转移的劳动力总数4026854-6040279人.

〔1〕杨锋,赵辉.浅析我国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基本条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3):82-83.

〔2〕侯亚楠,倪锦丽,郭庆海.吉林省松辽平原农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预测分析 [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6):710-714.

〔3〕齐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8(4):40-43.

〔4〕杨钢桥,胡柳,汪文雄.农户耕地经营适度规模及其绩效研究——基于湖北6县市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11,33(3):505-512.

〔5〕郭庆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尺度:效率抑或收入[J].中国农村经济,2014(4).

F327

A

1673-260X(2017)10-0113-02

2017-07-30

猜你喜欢

经营规模城镇居民农地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发电集团技术监督创新的思考
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效率评价
当前农地出租趋势的实证分析
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理性思考——兼论农地分类所有制的建构
苏家屯区水稻收获机械化适宜经营规模分析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