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应用及有效性评析

2017-11-02喻永涛邵君飞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复发率

喻永涛,程 超,姜 晨,邵君飞

(江苏省无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无锡 214043)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应用及有效性评析

喻永涛,程 超,姜 晨,邵君飞

(江苏省无锡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无锡 214043)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应用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38例。对照组采用非介入方法治疗,治疗组则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脑动脉瘤治疗效果;半年复发率;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组脑动脉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有效性;生存质量;复发率

脑动脉瘤是常见多发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随着脑血管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脑动脉瘤治疗中介入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受患者和医生青睐[1]。本研究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38例,分析了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应用及有效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法分组,各有38例。治疗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19~55岁,平均(36.25±2.78)岁。动脉瘤直径0.5~2.8厘米,平均(1.52±0.29)厘米。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年龄20~55岁,平均(36.39±2.53)岁。动脉瘤直径0.5~2.8厘米,平均(1.54±0.32)厘米。

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不显著。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非介入方法治疗,给予腰穿放脑脊液治疗,每次放液30~50 mL,每天1~2次。每次放液时间不低于20分钟。

治疗组则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用seldinger改良方法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具体位置、数量、形态和大小进行确定,在DSA路径下将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动脉瘤腔内,用直径和瘤体符合且大于动脉瘤颈的弹簧圈,用推送器将弹簧圈推入动脉瘤内。在透视下对弹簧圈在动脉瘤内缠绕情况进行观察,在确定位置合适之后,可电解解脱弹簧圈,并进行脑血管DSA造影复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脑动脉瘤治疗效果;半年复发率;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

显效:症状消失,完全闭塞动脉瘤腔,神经功能缺失改善80%以上,半年无复发;有效:症状好转,大部分闭塞动脉瘤腔,神经功能缺失改善50%以上;无效:症状、神经功能均无改善。脑动脉瘤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作t检验、x2检验,结果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脑动脉瘤治疗效果相比较

治疗组脑动脉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动脉瘤治疗效果相比较 [n(%)]

2.2 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相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相比较(±s)

表2 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相比较(±s)

注:和干预前比较,#P<0.05;和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期 心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治疗组 38 干预前 45.93±5.19 56.26±4.92 61.35±10.76干预后 84.27±13.11#* 86.28±14.56#* 93.91±18.22#*对照组 38 干预前 45.20±5.20 56.38±4.91 61.77±10.12干预后 63.45±9.45# 72.77±10.98# 80.77±13.11#

2.3 两组半年复发率相比较

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半年复发率相比较 [n(%)]

3 讨 论

脑动脉瘤在中年人中较为常见,其根据形态可分为假性脑动脉瘤、囊状脑动脉瘤和梭状脑动脉瘤[3-4]。多数脑动脉瘤患者可因肿瘤逐渐增大而破裂,出现硬脑膜下、蛛网膜下隙和脑室内出血,引发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和颅内压升高现象。目前对于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手术切除、支架治疗等。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和传统的手术夹闭动脉瘤对比,创伤小,风险低,安全性高,其可快速缓解神经受压症状和颅内压升高症状,可快速闭塞动脉瘤腔,控制出血,控制和缓解因出血所致网膜刺激征,加速患者术后康复[5-6]。但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时需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其中以载瘤动脉痉挛为常见,可通过注入解痉扩血管药物至微导管解决;术中需选择合适的弹簧圈直径和数量,避免弹簧圈脱出而闭塞载瘤动脉,若出现上述情况需立刻进行溶栓治疗。另外,还需注意在治疗前严格选择脑动脉瘤介入栓塞适应证,并预防过度栓塞[7-8]。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非介入方法治疗,治疗组则给予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脑动脉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相近,P>0.05;干预后治疗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1] 陈学华,胡伟康.血管栓塞介入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2):74-75.

[2] 黄 榕,段 朋,李文岗,等.胸腹主动脉闭塞合并多发性脑动脉瘤一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2,19(6):695-696.

[3] 邓民强,田仁富,潘 轲,等.血管栓塞与夹闭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1):2275-2277.

[4] 王长彬,刘 健,张新毅,等.介入栓塞治疗在临床急症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2):296-298.

[5] 谭海斌,黄光富,张 天,等.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疗效的比较[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4,11 (1):19-22.

[6] 王 洋,白如林.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0,09(12):1294-1296.

[7] 李鸣华,赵理乐,尹 龙,等.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64-2765.

[8] 淦作松.介入栓塞和开颅夹闭对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1):1732-1734.

R739.4

B

ISSN.2095-8242.2017.46.8933.02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弹簧圈栓塞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