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应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
2017-11-02张利群
●张利群
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应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
●张利群
目的:分析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应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治疗的55例为常规组,于常规基础上接受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的51例为治疗组,对照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94.12%)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83.64%)的治疗总有效率;且治疗组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常规组短,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应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明确,可以改善患儿各项指标,值得应用。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
毛细支气管炎为常见下呼吸道的疾病,在婴幼儿中发病率比较高,特别是六个月以内的幼儿容易发病。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以往临床上常常采取抗感染、解痉以及吸氧等等为主,但难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因此,选择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重点分析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应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治疗方法
1.1 基本资料
此组研究所选择的126例对象均属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根据入院先后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组(55)和治疗组(51)。所有患儿经X线检查没结果提示肺部有阴影且肺纹理变;发病的时间低于7d ,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及气促等症状,肺部有湿啰音。排除合并有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对盐酸氨溴索过敏等患儿。常规组男患儿31例,女患儿24例;年龄范围是 6个月-3岁,平均是(1.8±0.5)岁;治疗组男患儿30例,女患儿21例;年龄范围是7个月-4岁,平均是(2.0±0.5)岁,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对比结果提示差异不显著,可实施进一步的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组(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抗病毒治疗,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给予氧疗、补液治疗。
治疗组(常规治疗+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组患儿开展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生产厂家:西班牙勃林格翰国际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473)15mg,以静脉叮滴注方式治疗,2次/日,7天/疗程。临床症状均消失后即可停止用药。
1.3 疗效分析
判定两组疗效:憋喘、咳嗽等全部消失,气促消失,肺部湿啰音、哮鸣音全部消失记为“显效”;憋喘、咳嗽等,气促得到了显著的缓解,肺部湿罗音、哮鸣音明显较之前减少记为“好转”;以上症状或体征不可见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是显效率与好转率的和。并对比两组患儿喘息消失的时间、咳嗽消失的时间、哮鸣音消失的时间。
1.4 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临床症状改善效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喘息消失的时间、咳嗽消失的时间、哮鸣音消失的时间、与常规组患儿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后者小,组间比较以后显示差异较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比较(±s ,d)
表2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比较(±s ,d)
组别 喘息消失的时间 咳嗽消失的时间 哮鸣音消失的时间治疗组(n=51) 1.94±0.64 6.03±1.28 3.71±0.72常规组(n=55) 3.64±1.06 7.42±1.64 8.75±1.82
3 讨论
在临床上,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比较常见,在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中比较容易发病,严重影响了患儿身心健康。这种疾病发病比较低,部分患儿存在低热的症状,该病进展迅速,如果患儿没有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很可能同时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1]。小气道是病变发生的主要位置,由于炎症细胞的亲润,气道黏膜出现水肿阻塞了管道,同时出现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导致管腔狭窄更为明显。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一般是通过细菌、病毒引起,使得患儿肺部发生炎症感染,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会进展为全身性感染该病。病情进展快速,一旦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危及患儿生命,需要给予重视[2]。
本次给予两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给予溴己新是一种祛痰药,其主要作用在支气管上,使其释放大量黏液分泌细胞溶酶体而降解黏多糖,促进痰液的黏稠度降低而利于排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是溴己新活性代谢产物,对于祛痰方面的效果更优于溴己新其治疗细毛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作用机制为:(1)药物作用在支气管上促痰液稀释,利于排出;(2)作用于患儿肺泡上皮2型细胞促肺泡表面生产大量活性物质激活其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及时将自由基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清除,改善通气功能后避免发生肺气肿、肺不张;(3)和常规抗感染药物联用后能强化抗感染的效果,使小儿体内的气道高反应性显著降低[3]。加上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诱发因素比较多,例如:营养状况、遗传、免疫与环境等均容易引发毛细支气管炎,新生儿容易出现过敏的反应,主要标志为IgE明显增高。本次结果显示:治疗组(94.12%)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83.64%)的治疗总有效率;且治疗组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常规组短,P<0.05。
综上所述,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采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疗效明确,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仁寿县龙正中心卫生院)
[1]许芳.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合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4(06):66-67+70.
[2]任彩霞,张林红.布地奈德和盐酸氨溴索合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0(21):155-156.
[3]蒋红.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 医疗装备,2016,29(10):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