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参与下的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

2017-11-02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小脑住院费用脑瘫

孙 默

家长参与下的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

孙 默

目的 探讨家长参与下的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收集的86例脑瘫患儿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均采取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治疗,其中观察组让患儿家长参与其中,对照组则否,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运动功能评分为(36.3±2.4)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为(29±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31.5±2.5)分、(23±3)分,且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62±5)d、住院费用为(12 555±826)元,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3±6)d、(14 237±875)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是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措施,若实施期间家长参与其中,可有效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可减少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小儿脑瘫;运动疗法;小脑电刺激;家长参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瘫是指出生前至出生后 1个月内因诸多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以姿势异常及中枢性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患儿常有程度不同的语言障碍、癫痫及智力低下等并发症[1]。过去人们认为脑瘫为不治之症[2],随着康复医学技术的发展,脑瘫患儿得治率逐渐提高[3]。现阶段,脑瘫治疗中专业康复医师与医疗资源均相对有限,若治疗期间能发挥家长的力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院近年来尝试让家长参与至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于辽宁省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86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7~48个月,平均(27±4)个月;其中痉挛型37例,迟缓型3例,手足徐动型2例,混合型1例。观察组患儿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6~47个月,平均(26±4)个月;其中痉挛型36例,迟缓型3例,手足徐动型3例,混合型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4]中脑瘫诊断标准;②生命体征稳定;③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④家长无精神疾病、可正常交流、理解力正常。

1.2.2 排除标准 ①颅内肿瘤或颅内感染;②颅内或全身出血性疾病,且处于急性期;③治疗部位有皮肤感染或破损;④对电刺激过敏患儿。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确诊后均采取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治疗,其中运动疗法包括上田疗法、耐力训练、肌力训练、对肌张力调整、软组织被动牵拉等功能训练,适当结合Vojta法、Bobath法训练,每次训练30 min,每日1次。采用CVFT-OLOM型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上海仁和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行小脑电刺激:于两侧耳背面防治主电极,采取模式以150~195 Hz的频率、60%强度提供电刺激,1次/d,30 min/次,连续治疗15 d后休息1周,再继续治疗。患儿均治疗6个月。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同时让患儿家长参与其中:①成立组织机构:由康复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构建康复治疗小组,护理人员负责收集患儿家属的基本情况,包括对脑瘫知识的掌握情况、文化程度、认知能力等。②个性化培训:结合患儿疾病情况、康复目标、家庭状况为家长提供个性化培训,待家长对各项技术掌握娴熟且通过考验后,指导其参与至康复治疗中。③个性化培训形式:发放健康教育相关资料,包括影像资料与文字资料;将一对一培训与集中培训结合起立,集中讲解共性问题,结合患儿特征针对性指导家长运动康复技术。④个性化培训内容:根据患儿运动发育顺序,小组成员指导家长帮助患儿行抬头-翻身-坐-爬-跪-站立-行走等训练;同时指导家长协助患儿锻炼语言、更衣、进食、睡姿、排泄、游戏、上下床等能力;告知其上田疗法的相关手技要求、手法效果,讲解Bobath法的单腿跪、分腿坐、巴氏球运用、扶站等基本技能,并为患儿按压Vojta法内的辅助诱发带,告知手法意义及效果;向家长讲解按摩的意义及推拿技巧。⑤评价与反馈:定期评价家长对各项康复知识与康复技能的掌握情况,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帮助患儿展开康复训练。患儿出院时留下管理小组负责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及时解答家长对于脑瘫患儿康复护理的疑问。如有必要,可为患儿提供家庭指导,帮助家长不断提高照护患儿、帮助患儿康复的能力。

1.4 观察指标 ①以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5]对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展开评价,注意年龄不足1岁的婴儿在独立、站立及抓握方面,若达到6分则计算为9分,若达到3分则计算为6分。②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应用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6]对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转移动作、电器应用、进食、排便、更衣、个人卫生、认知交流能力、步行动作等。③在治疗6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显效:经治疗患儿运动功能评分高于12分,或与治疗前比较总分提高20分以上;有效: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高于6分,或总分与治疗前比较提高10分及以上;无效:与治疗前相比运动功能评分提高不足10分[7]。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④统计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 治疗前两组患儿GMFM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GMFM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GMFM评分 ADL评分对照组 43 21.4±2.4 31.5±2.5 16.2±2.5 23±3观察组 43 21.4±2.4 36.3±2.4 16.2±2.5 29±4 t值 0.039 8.954 0.019 8.136 P值 0.969 0.000 0.985 0.000

2.2 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2.3 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住院费用(元)对照组 43 73±6 14 238±875 P值 0.000 0.000观察组 43 62±5 12 555±826 t值 9.084 9.171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脑瘫患儿的得救率得到明显提高,与此同时需接受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数量也有一定增加。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脑瘫患儿预后具有重要帮助,可使患儿逐步提高运动能力与自我照护能力,促进患儿康复[8]。

脑瘫治疗是一个困难、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常会给患儿和家人带来巨大痛苦与经济负担[9]。脑瘫的治疗需要早期干预、综合治理、功能训练与全面康复[10],而目前我国在康复体系构建方面还不完善,很多医院的康复医师配备不足,因此很难为所有脑瘫患儿提供全面、综合、价廉而系统的训练指导。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较漫长,只依靠康复医师每天1~2 h的训练是不够的,而家长是患儿的主要照护者,若能使其参与至康复训练中,必然能极大地帮助患儿。为探索家长参与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可能性及效果,该院近年来展开分组临床研究,其中观察组患儿家长参与治疗中。在参与前,康复医师、责任护士组成管理小组,制订康复治疗计划,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教会家长掌握对脑瘫患儿康复有帮助的基本技能,使家长参与至运动疗法和小脑电刺激的治疗中,以补充康复医师不足的限制。同时,让家长将各种功能训练和娱乐、游戏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患儿可在日常生活中展开康复训练,确保了康复训练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同时还可增加运动量,对治疗效果加以巩固,进而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通过实践,观察组患儿经一系列治疗,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患儿的对应结果比较,均有明显升高。由此可见,让家长参与至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中,对患儿病情的康复具有重大帮助。并且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可见家长参与治疗可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在为脑瘫患儿展开运动疗法联合小脑电刺激治疗期间,通过培训教育使家长获取足够的技巧为治疗提供帮助,既能满足家长急于为孩子做事情的心理,又能显著提高康复效果,促使患儿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应用价值显著。

[1]王雪花.NMES结合运动疗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65.

[2]闻一鸣,黄晨晖.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11.

[3]袁记霞,常小维.家长课堂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13(2):128-129.

[4]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85.

[5]王绮,肖农,任永平,等.婴幼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信度与效度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26):2643-2644.

[6]王晓飞.小儿脑瘫康复运动疗法的应用及其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9(14):225.

[7]曹彩红.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量表在脑瘫康复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初探[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259-260.

[8]胡璐,徐和秀.运动疗法结合高压氧治疗小儿脑瘫 4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28-129.

[9]卢铁兵.神经节苷脂联合慢性小脑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 126例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1):26-27.

[10]李威,章荣,罗亚玲,等.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改善痉挛型双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28(12):1126-1130.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10.044

辽宁省妇女儿童医院,辽宁沈阳 110005

猜你喜欢

小脑住院费用脑瘫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动动小手和小脑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大骨瓣开颅联合小脑幕切迹切开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