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影响

2017-11-02杨小鹤罗美玲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丁三醇二聚体出血量

杨小鹤 徐 菲 罗美玲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影响

杨小鹤 徐 菲 罗美玲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广州市白云区中医院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方式,将本研究中纳入的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25例。常规组产后予以缩宫素治疗,研究组产后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产后出血量以及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组间疗效比较,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比较,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子宫底下降速度更快、恶露持续时间更短,宫缩时间更长,差异均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效果显著,不仅有利于减低患者术后出血量,而且还能够帮助患者缓解高凝血状态,优势突出。

产后出血;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疗效;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

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原因。巨大儿、羊水过多、多胎妊娠、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的常见原因,另外,剖宫产也容易引起产后出血,其可严重威胁母婴的健康安全[1]。若未得到及时处理,则会引起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循环衰竭,故而,进一步增强子宫收缩能力,对于降低产后出血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现阶段,临床用于治疗子宫收缩乏力的药物以米索前列醇、缩宫素最为常见,但疗效并不理想。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氨丁三醇盐溶液,由天然前列素F2a的15甲基衍生物所构成,作为钙离子载体,此药物可以增加钙离子浓度,增强子宫收缩,备受临床产科医师青睐。本研究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以及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首次妊娠;无出血史、凝血障碍;近期不曾用过前列素抑制药物。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脏器功能障碍、胎盘粘连、伤口撕裂、恶性肿瘤、对研究药物过敏、血液系统疾病。以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年龄 20~40岁,平均(32±3)岁,孕期37~40周,平均(38.6±1.8)周,16例剖宫产,9例自然顺产;常规组患者年龄 21~38岁,平均(30±3)岁,孕期38~41周,平均(39.5±1.6)周,17例剖宫产,8例自然顺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包括止血、抗感染、纠正休克等,常规组患者在产后出血后,予以20 U缩宫素注射液(马鞍山丰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H34020474)肌内注射,若是剖宫产产妇,则行宫体注射。研究组患者在妊娠产后出血后,予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4183)250 μg肌内注射,若是剖宫产产妇,则行宫体注射,若有必要,可重复用药,时间为20 min,用药剂量不可超过2 mg。

1.3 观察指标 取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纤维蛋白原水平和 D-二聚体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h、24 h出血量以及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注射用药1次后,15 min内子宫明显收缩,阴道出血量减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均稳定,尿量正常;有效:注射用药2~3次后,30 min内子宫收缩良好,尿量超过每小时30 ml,阴道出血量低于每小时50 ml;无效:多次用药后,子宫无收缩,尿量低于每小时30 ml,阴道出血量超过每小时50 ml[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 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纤维蛋白原(g/L) D-二聚体(mg/L)常规组 25 4.6±0.3 4.55±0.33 3.5±0.4 3.35±0.36研究组 25 4.6±0.3 3.48±0.24 3.5±0.4 1.22±0.19 t值 0.105 13.111 0.098 26.163 P值 0.916 0.000 0.922 0.000

2.3 术后2 h、24 h出血量比较 术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比较,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2 h、24 h出血量比较(ml,±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2 h、24 h出血量比较(ml,±s)

组别 例数 术后2 h出血量 术后24 h出血量常规组 25 344±46 446±61研究组 25 230±36 300±47 t值 9.832 9.549 P值 0.000 0.000

2.4 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时间及子宫底下降速度比较 与常规组比较,研究组患者子宫底下降速度更快、恶露持续时间更短,宫缩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恶露持续时间、宫缩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比较(±s)

组别 例数 恶露持续时间(d) 宫缩时间(d) 子宫底下降速度(cm/d)常规组 25 20±4 1.6±0.4 0.6±0.3研究组 25 13±3 3.5±0.7 1.2±0.3 t值 7.594 11.783 8.320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因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羊水多、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等因素也会引起产妇产后出血[4]。据有关调查发现,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病死产妇中,因为出血过多而引起的病死占 25%左右,产后出血不仅具有高危性,而且还具有突发性特点[5]。临床应严格掌握产妇产后出血原因,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措施进行防治,子宫收缩效应决定着创面止血效果,故而宫缩剂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

缩宫素在现阶段临床中较为常用,具有收缩子宫平滑机效果,可有效调节体内雌孕激素水平,肌内注射后,作用持久,但见效慢,药物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加剂量,也无任何效应。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是一种宫缩剂,由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研制出来的,能够增加细胞钙离子浓度,抑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进一步改善宫内压力、子宫平滑肌收缩,关闭血管,达到止血的作用[6]。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相比于宫缩素而言,能够发挥更为显著的效果,用药2 h后,可实现止血效果,且具有重复给药的优势。本研究还得出,研究组患者术后2 h、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说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还具有宫缩时间更长、子宫底下降速度更快、恶露持续时间更短等优势。吕鑫华和肖惠琴[7]研究也得出一致的结果,显示孕妇产后出血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半衰期较长,作用持久,可快速止血。

分娩前,血液系统会自行调节,即表现为凝血因子、纤维蛋白水平上升,引起高凝血状态,产妇血液高凝时机体会释放组织因子,对活血凝血进行刺激。有研究指出,产后出血与高凝血状态密切相关,是产妇产后发生血栓、出血的重要因素[8]。纤维蛋白原由肝脏合成,若此指标水平过高则极有可能会引起血栓。D-二聚体水平过高,则说明产妇处于高凝、纤溶亢进状态,在评估产后出血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凌秀兰等[9]的研究中发现,产妇高凝状态得到改善后,产后出血率可明显降低。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而常规组并未得到明显改变。说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中疗效突出,究其原因,是该药物能够使血小板在暴露的胶原纤维表面大量聚集,促进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缓解高凝血状态,增强血管收缩。

综上所述,针对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效果显著。

[1]柏智,纪艳洁,李云秀,等.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治疗前置胎盘出血的临床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 2015,15(4):487-489,510.

[2]崔海,崔春媚,林燕.国产与进口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6):58-59.

[3]涂雪松,胡利霞,陈玉环,等.卡列前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7,26(3):114-117.

[4]杨兴爽,熊亮.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 FIB,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18):159-162.

[5]叶中慧,赵文举,张丹妮,等.产妇产后出血并发症的用药方案选择及疗效初步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8):21-22.

[6]杨江华,张丹丹,高琴,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3):99-100.

[7]吕鑫华,肖惠琴.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7):910-912.

[8]张凤仙,陈颖,陈安聪.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6,28(10):86-88.

[9]凌秀兰,钟宝雁,洪敬丹,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米索前列醇在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4):45-48.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10.017

广州市白云区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470

杨小鹤(1983.2-),本科学历,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妇产科

猜你喜欢

丁三醇二聚体出血量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