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研究
2017-11-02张哲峰祖艳颖王小红谢永红张玉洁
金 凤, 张哲峰, 祖艳颖, 王小红, 谢永红, 张玉洁, 项 宁
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研究
金 凤1, 张哲峰2, 祖艳颖3, 王小红1, 谢永红1, 张玉洁4, 项 宁3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的疾病之一,病情严重时能够引起患者致残或死亡。与出血性脑卒中相比缺血性脑卒中更常见,脑动脉闭塞缺血能导致组织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80%以上,其特征是由于血栓或栓子引起的脑动脉血管阻塞[1]。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世界糖尿病发病率在急剧增加,这一变化导致了严重的个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也造成了全球卫生保健系统的脆弱。全世界与糖尿病相关的医疗费用也不断上升。目前,脑梗死和糖尿病患者日趋年轻化,很多中年脑梗死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国内外对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相关的研究报道很少。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除了传统的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和吸烟这些因素外,还包括人体内铁贮备改变,铁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在人体内铁蛋白是铁的主要贮存形式,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表达水平,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和头部核磁检查来寻找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Ⅰ组,年龄45~59岁,平均(51.24±3.77)岁,共49例,其中男25例,女24例;中年脑梗死患者为Ⅱ组,年龄45~59岁,平均(52.10±3.67)岁,共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 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Ⅲ组,年龄45~59岁,平均(52.17±3.51)岁,男22例,女20例。脑梗死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并且患者行头部核磁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脑梗死。2型糖尿病的诊断是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本研究中入选的对象排除以下情况包括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肿瘤、房颤、精神疾病和昏迷患者、甲状腺功能减低及服用影响血清铁蛋白的药物等。Ⅰ组、Ⅱ组和Ⅲ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静脉血标本采集 患者于入院第2日清晨空腹采集外周血进行检测。
1.2.2 铁蛋白等指标检测 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检验科分别对Ⅰ组、Ⅱ组和Ⅲ组血样样品进行相关的检测。检测项目包括铁蛋白、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CHOL)等。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铁蛋白,铁蛋白检测试剂由罗氏公司提供,检测操作按照说明书进行。甘油三酯(TG)采用GPO-PAP法检测;胆固醇(CHOL)采用CHOD-PAP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应用HPLC法进行检测。
1.2.3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超声专业人员为Ⅰ组、Ⅱ组做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双侧颈部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双侧椎动脉是否光滑、有无斑块及有无狭窄,并且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一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1.0 mm为颈动脉正常,IMT≥1.0 mm为颈动脉内膜增厚,IMT≥1.5 mm提示斑块形成。
1.2.4 头部核磁检查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影像专业人员为Ⅰ组、Ⅱ组在Siemens核磁共振仪上进行头部核磁检查(包括T1WI、 T2WI、FLAIR、DWI 检查),医院核磁科经验丰富的医生负责对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根据脑梗死的病灶将脑梗死分为腔隙性脑梗死、单发脑梗死及多发脑梗死。
2 结 果
2.1 各组铁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铁蛋白3组间分性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Ⅲ组相比,男性、女性Ⅰ组、Ⅱ组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女性Ⅰ组铁蛋白水平与Ⅱ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HbA1c水平高于Ⅱ组、Ⅲ组(P<0.05)。Ⅰ组、Ⅱ组CHOL和TG水平均显著高于Ⅲ组(P<0.05)(见表1)。
2.2 Ⅰ组、Ⅱ组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比较 通过对Ⅰ组、Ⅱ组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表明Ⅰ组49例患者中,其中包括内膜增厚和斑块的颈动脉硬化形成者共有39例,无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的共有1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占79.59%;Ⅱ组48例患者中,其中包括内膜增厚和斑块的颈动脉硬化形成者共有28例,无颈动脉内膜增厚和斑块的共有2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占58.33%。两组比较,Ⅰ组颈动脉硬化比例显著增高(P<0.05)。
2.3 Ⅰ组、Ⅱ组脑梗死严重程度的比较 Ⅰ组、Ⅱ组患者接受头部核磁检查结果表明:Ⅰ组腔隙性脑梗死有6例,多发或单发脑梗死共有43例,Ⅰ组多发或单发脑梗死患者占87.76%;Ⅱ组腔隙性脑梗死14例,多发或单发脑梗死共有34例,Ⅱ组多发或单发脑梗死患者占70.83%。与Ⅱ组相比Ⅰ组脑梗死明显严重(P<0.05)。
表1 各组Hcy及其他生化指标水平比较
与Ⅲ组比较*P<0.05;与Ⅱ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以突然的大脑血流阻断为特征引起细胞死亡和破坏,导致神经功能缺损。中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基于人群的研究已经识别了许多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清胆固醇升高、吸烟等;也包括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性别、非白人种族、家族史、较大的年龄等。糖尿病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一些中年脑梗死的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血糖控制不理想可能会导致小血管和大血管的并发症。因此,我们研究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我们知道,脑梗死的发生与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而铁蛋白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血清铁蛋白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方面,但血清铁蛋白和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研究血清铁蛋白和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性对于中年人至关重要,使中年人能更有效预防相关的血管疾病。
我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血清铁蛋白在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升高,中年脑梗死组铁蛋白的含量较对照组升高。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国外Nasrin Sheikh等研究相似,Nasrin Sheikh等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铁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3]。也有报道提出高血清铁蛋白与增加的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铁蛋白可能通过提供自由铁发挥作用,铁是羟自由基的来源,能够诱导氧化应激[4,5]。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血清铁蛋白很可能是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铁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机体内血清铁蛋白是铁重要储存形式,血清铁蛋白分子由24亚基组成,有重亚基和轻亚基,重亚基和轻亚基的比例在不同组织中变化。增加的血清铁蛋白和铁在30多年前开始被提出是心血管危险因素,在1981年Sullivan第一次提出铁是心血管危险因素,他提出假设降低铁具有保护作用[6]。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可能机制是引起血管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引起脑梗死的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以动脉内膜增厚和动脉斑块形成为特征慢性的纤维增生的炎症过程,铁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与增加的氧化应激相关。铁参与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之间电子转化,催化形成氢自由基等活性氧,氢自由基引起脂质和蛋白质氧化改变,DNA损伤、细胞增殖损伤、内皮功能损伤和免疫系统改变、细胞发生损伤等[2]。另外,铁通过促炎的作用影响动脉斑块开始、发展、失去稳定性。由此可见,铁蛋白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最终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其次,我们在研究中还观察到与健康对照组和中年脑梗死组相比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用来评估血浆中近2~3个月血糖浓度,我们的研究表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血糖控制不理想。一些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异常与颈动脉狭窄和脑室周围的缺血性病变相关[7~9],也有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有预后价值[10]。
在本研究中,我们也观察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和中年脑梗死组胆固醇水平升高,我们的研究与流行病学研究相似,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脑卒中的风险与总胆固醇水平相关,高总胆固醇与缺血性脑卒中高风险相关[11]。但是,流行病学的研究也显示甘油三酯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不一致,部分由于受到禁食和非禁食的影响[12]。我们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组和中年脑梗死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
接下来我们又分析了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与单纯脑梗死患者之间颈动脉血管硬化程度及脑梗死程度。本结果显示与中年脑梗死患者比较中年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更严重,脑梗死程度更加严重。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进一步提示铁蛋白、年龄、糖尿病和血脂等可能相互作用,影响血管改变,最终影响脑部供血的血管,引起脑部缺血,发生脑梗死。通过限制肉类摄入、增加身体锻炼等措施和加强传统的健康生活方式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同时有效控制血糖和血脂可能有助于减少中年人脑梗死的发生。
[1]Durukan A,Tatlisumak T.Acute ischemic stroke:overview of major experimental rodent models,pathophysiology,and therapy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Pharmacol Biochem Behav,2007,87(1):179-197.
[2]Kraml P.The role of ir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rosis[J].Physiol Res,2017,66(S1):55-67.
[3]Sheikh N,Tavilani H,Rezaie A,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estradiol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activity of ischemic stroke[J].J Biomed Biotechnol,2009,2009:841468.
[4]Carbonell T,Rama R.Iron,oxidative stress and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ischemic stroke[J].Curr Med Chem,2007,14(8):857-874.
[5]van der A DL,Grobbee DE,Roest M,et al.Serum ferritin i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J].Stroke,2005,36(8):1637-1641.
[6]Sullivan JL.Iron and sex difference in heart disease risk[J].Lancet,1981,1(8233):1293-1294.
[7]Waje-Andreassen U,Naess H,Thomassen L,et al.Biomarkers related to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plaques in long-term survivors of ischemic stroke[J].Transl Stroke Res,2015,6(4):276-283.
[8]Rozanski M,Richter TB,Grittner U,et al.Elevated levels of hemoglobin A1c are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white matte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J].Stroke,2014,45(4):1007-1011.
[9]Huisa BN,Roy G,Kawano J,et al.Glycosylated hemoglobin for diagnosis of prediabete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3,22(8):e564-e567.
[10]Lieber BA,Taylor B,Appelboom G,et al.Meta-analysis of telemonitoring to improve HbA1c levels:promise for stroke survivors[J].J Clin Neurosci,2015,22(5):807-811.
[11]Yaghi S,Elkind MS.Lipids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research and practice[J].Stroke,2015,46(11):3322-3328.
[12]Shahar E,Chambless LE,Rosamond WD,et al.Plasma lipid profile and incident ischemic stroke: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 study[J].Stroke,2003,34(3):623-631.
1003-2754(2017)10-0939-02
R743.3
2017-08-17;
2017-10-04
(1.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内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2.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胸外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3.秦皇岛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秦皇岛066000;4.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麻醉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项 宁,E-mail:doctorcy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