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敷料在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
2017-11-01李志伟
蒋 锋,王 莉,袁 婕,李志伟,刘 军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西安 710068)
止血敷料在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
蒋 锋,王 莉,袁 婕,李志伟,刘 军
陕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西安 710068)
目的:探讨止血敷料在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425例,根据拔鞘后的止血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人工压迫止血,观察组采用止血敷料止血。观察两组的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卧床时间及皮下血肿、皮下渗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腰酸背痛、留置导尿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压迫、制动、卧床时间分别为(11.3±2.1)min和(7.2±2.2)min,(8.5±0.5)h和(3.0±0.2)h,(22.5±2.4)h和(4.2±0.5)h;腰酸背痛和需要导尿发生率分别为45.17%和7.61%,7.89%和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血肿、皮下渗血、动静脉瘘的发生率2.63%和1.52%,1.32%和1.02%,0.44%和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假性动脉瘤发生。结论:止血敷料止血迅速,无需加压包扎,有效缩短了止血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及卧床时间,缓解了患者术后不适,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全球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疾病之一,在脑血管病的诊治中,脑血管介入的作用日趋重要,目前经股动脉穿刺是脑血管介入的主要途径,但股动脉穿刺置管后需要进行止血处理,并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1],尤其是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增加了术后风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目前常用的传统压迫止血方法疗效确定,但仍有一些并发症,并且术后患者的不适感较多,为此,我们观察了止血敷料在股动脉穿刺中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5年1-12月我科共行脑血管介入425例,男223例,女202例,平均年龄(62.7±10.5)岁。42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8例采用传统人工压迫止血;观察组197例采用止血敷料止血。全脑血管造影患者均实行肝素化,动脉穿刺采用5F鞘管。纳入标准:患者精神正常,依从性强,能遵医嘱执行穿刺侧下肢制动或卧床;年龄18~80岁;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多次穿刺,既往有血管并发症,严重的外周血管血栓史,退鞘管前即有渗血者。两组间年龄、性别、血压、凝血功能、以及肝素化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 法 ①对照组:患者脑血管介入结束后,手术医师徒手按压持续10~15 min,然后松手观察有无出血,如有出血继续持续按压10~15 min后加压包扎,穿刺侧下肢平卧制动8 h,卧床24 h后下床活动。 ②观察组:保证穿刺点周围清洁干燥,用注射器回抽冲洗液后按压股动脉止血拔鞘,缓慢减压放血(1~2滴),继续按压近心端阻断血流,止血敷料接触血液后,用纱布按压穿刺点,约3~5 min后,股动脉缓慢、逐步减压至停止按压,表皮穿刺点缓慢持续持续减压3 min左右,检查有无渗血,如有渗血继续按压1~2 min,透明敷料或纱布固定即可。穿刺下肢制动3 h,卧床4 h后下床活动,24 h后用生理盐水湿润敷料取下。
结 果
1 两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1。两组皮下血肿、皮下渗血、动静脉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假性动脉瘤发生。
表1 两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 两组患者压迫、制动、卧床时间和腰酸背痛及需要导尿发生率比较 见表2。观察组压迫、制动、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腰酸背痛及需要导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压迫、制动、卧床时间和腰酸背痛及需要导尿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本研究中应用的止血敷料是由美国塞恩公司生产的新一代快速止血产品,从蟹壳脱钙和脱蛋白中提取的100%生物活性材料,由聚D-氨基葡萄糖和聚-N-乙酰氨基葡萄糖醋酸盐构成,经过美国FDA、欧盟CE认证,其止血原理为电化学反应,止血敷料带有正电荷,红细胞带有负电荷,带有负电荷的红细胞透过穿刺隧道向带有正电荷的止血敷料聚集、形成坚固的血凝块,血凝块封堵住穿刺隧道。其水溶性易于去除,不会与伤口粘连,所有在应用时不能与除血液以外的其他液体接触[3]。
股动脉鞘拔除后,传统的止血方式主要通过对穿刺点人工压迫。为充分止血,往往需要压迫15~20 min后绷带加压包扎,然后下肢制动8 h,卧床24 h。但此种压迫方法存在以下诸多缺点[4-5]: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腰酸背痛难忍、下肢麻木等发生率较高;老年人长时间卧床更容易形成尿储留、压疮;血栓高危患者还可导致静脉血栓等潜在的致命并发症;医师压迫穿刺点费时费力;长时间加压包扎,下肢血管有闭塞风险。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压迫止血方法对比,两组在压迫时间、下肢制动时间、卧床时间以及术后的舒适性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穿刺后压迫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这样缩短了医生的压迫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手术时间。同时,观察组明显缩短了术后患者穿刺下肢制动时间及卧床时间,术后腰酸背痛的发生率大大降低(P<0.05)。脑血管介入术后需卧床及下肢制动,其中腰酸背痛是术后患者最常见的不适症状。另有部分患者术后因卧床时间长,在床上不能小便而需留置导尿,从而增加了患者尿道损伤、感染风险,并增加了不适感。应用止血敷料后,缩短了下肢制动时间及卧床时间,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腰酸背痛的发生率,且由于卧床时间短,所有患者无需留置导尿。
股动脉穿刺术后皮下血肿、皮下渗血等为术后常见并发症,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为术后严重并发症,从本实验研究结果看观察组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分析观察组出现的几例皮下血肿的原因主要是在拔出鞘管时,鞘管内有血栓形成,部分遗留在穿刺隧道内,导致血液流出不畅,穿刺点放血量太少,后在拔鞘管前用注射器回抽,将鞘管内血栓全部抽出,使血液流出通畅,明显减少了皮下血肿的发生。本研究结果与在以往的文献报道[6]得到的结果一致,但既往文献报道应用止血贴[1,5-6]后仍需加压包扎数小时,且卧床时间较本研究长,止血敷料无需再次加压包扎,避免了穿刺点加压的不适感,以及下肢缺血而引起的麻木感,甚至下肢血管闭塞的风险。
本研究中,未发生对止血敷料过敏的患者,我们的研究表明,止血敷料有效的缩短了医生的压迫时间,以及患者的制动和卧床时间,改善术后患者腰酸背痛、焦躁情绪等不舒适感,避免了留置导尿所带来的痛苦,术后各种并发症较传统手法并未增加,应用后无需加压包扎,较以往的类似产品有所改进,止血敷料的有效性、安全性均得证实,操作过程简单,易于临床医生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本研究主要在5F鞘管中的应用,在更大直径鞘管中的应用,需临床进一步观察。
[1] 李 军,张春瑞,杨睿海.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78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74-1075..
[2] 张会平,温慧军,张建军,等.脑血管造影276例并发症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12):1588-1589.
[3] Lupi A,Rognoni A,Secco GG,etal.Different spectrum of vascular complications after angio-seal deployment or manual compression[J].J Invasive Cardiol,2012,24(3):90-96.
[4] ELMahdy MF,Kassem HH.Comparison between ultrasound-guided compression and para-aneurysmal salin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catheterization 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s[J].Am J Cardiol,2014,113(5):871-876.
[5] 李红霞,左秀兰.海王星止血贴片在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穿刺点止血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3):465-466.
[6] 田 丰,贾 中.“威派”止血贴在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21(12):1028-1031.
(收稿:2017-03-09)
股动脉 穿刺术 止血 @止血敷料
R445.9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1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