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及全血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2017-11-01韦宏素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43期
关键词:血细胞受检者本院

韦宏素

(来宾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来宾 546100)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及全血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韦宏素

(来宾市妇幼保健院, 广西 来宾 546100)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及全血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实施分娩的105例临产孕妇视为分析组对象,将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5例育龄期未孕女性作为参照组对象,为所有受检者实施血常规与凝血4项指标检验,对比组间检测结果。结果 分析组PT、INR、APTT、以及FBG等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分析组与参照组之间WBC、WBC-N、RBC以及HGB全血细胞检验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孕妇凝血四项及全血细胞检验,对产妇早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贫血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产妇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

临产孕妇;凝血四项;全血细胞;临床检测

妊娠期产妇易于发生各类生理变化与病理变化,随着产妇孕期时间的增长,产妇体内的凝血功能、抗凝指标等均会产生一定的转变,血液系统变化更加突出。为了全面了解临产孕妇血液、凝血以及纤溶系统的变化的情况,降低孕妇各类不良症状发生率,文章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实施分娩的105例临产孕妇视为分析组对象,将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5例育龄期未孕女性作为参照组对象,基于全血细胞与凝血四项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现总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实施分娩的105例临产孕妇视为分析组对象,年龄在24岁到38岁之间,年龄均数为(29.05±2.54)岁。初产妇85例,经产妇20例;将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5例育龄期未孕女性作为参照组对象,年龄在23岁到28岁之间,年龄均数为(29.08±3.01)岁。所有受检者均了解实验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排除具有凝血类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组间差异比较无明显区别,具有对比分析价值(p>0.05)。

1.2 方法

为所有受检者实施血常规与凝血4项指标检验。采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与相关配套试剂进行检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与相关配套原装DADE试剂以及质控品等。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活动[1]。

1.3 评价标准

对比组间检测结果。凝血功能检验主要包含PT(凝血酶原时间)、INR(国际标准比值)、ATP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FBG(空腹血糖指标)等相关指标,全血细胞检验主要包含WBC(白细胞)、RBC(红细胞)、HGB(血红蛋白)等指标[2]。

1.4 统计学方法

将SPSS 20.0统计学软作作为数据资料计算的方式,应用t检验计量资料,通过±s形式表达,若p<0.05则判定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组与参照组受检者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对比

分析组PT、INR、APTT、以及FBG等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分析组与参照组受检者的凝血四项检验结果对比

2.2 分析组与参照组受检者的全血细胞检验结果对比

分析组与参照组之间WBC、WBC-N、RBC以及HGB全血细胞检验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分析组与参照组受检者的全血细胞检验结果对比

3 讨论

临产孕妇凝血功能会发生显著转变,产妇产前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功能故障发生率相对较高[3]。正常非孕状态下,机体中的凝血以及抗凝血功能保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下,但是妊娠期间产妇机体中的雌激素水平会显著增加,进而会影响相关的凝血功能,致使产妇凝血功能发生转变。临产前的早期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各类不良问题,特别是针对于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妊高症以及贫血的产妇而言,其作用价值更加突出。

凝血四项是当前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指标,PT作为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的敏感指标,是凝血功能基础性的检测项目[4]。APTT能够展现内源性凝血因子的水平状态,多见于血栓性疾病或者血栓前患者状态中[5]。FBC为糖蛋白,能够被凝血酶水解成为肽A和肽B,构成不溶性纤维蛋白,产生止血的效果,其检测中所得到的机体含量,则能够明确患者的机体高凝状态。

血常规各参数也是评估临产孕妇健康情况的重要指标,白细胞参数的反应人体中机体免疫力的重要参数,临产孕妇妊娠期白细胞参数会显著增加,机体中免疫系数相对比较活跃,能够发挥保护孕产妇分娩的效果[6]。妊娠中期与晚期产妇白细胞上升,特别是产前最后一个月波动状态较大,能够通过临床诊断的方式明确产妇的产前状态。如果临产孕妇白细胞数不断上升且存在发热症状,则需要考虑是否出现并发症或者是是否存在感染问题等。

本次临床实践调查研究中,分析组PT、INR、APTT、以及FBG等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分析组与参照组之间WBC、WBC-N、RBC以及HGB全血细胞检验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基于临床实践研究结果来看,临床孕妇凝血四项及全血细胞检验的价值突出,能够基于检验指标明确产妇的生命体征以及机体状态等,对产妇各项疾病的早期检查、早期确诊与早期治疗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降低各类产妇与新生儿不良问题发生率。

综上所述,临床孕妇凝血四项及全血细胞检验,对产妇早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贫血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产妇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产妇与胎儿的生命安全,临床检测价值较高,建议推广应用。

[1]李艳萍.分析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临床研究,2015,22(11):127-128.

[2]熊景红,曾亚敏.孕产妇产前凝血四项、D-二聚体与血小板参数水平监测意义[J].现代实用医学,2016,06(23):764-766.

[3]赵永秀.孕妇临产前全血细胞参数、凝血4项指标生理性变化分析[J].中外医疗,2016,27(19):37-39.

[4]李健茹,刘光明,陈世豪.临产孕妇D-二聚体与4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3(21):309-310.

[5]高文静,黎灼滔,钟方毅,等.临产孕妇的凝血功能指标分析及诊断产后大出血的效能评价[J].中国医疗前沿,2013,11(14):83-84.

[6]杨桂琼,赖必发,刘春林,吴贻敬.血浆D-二聚体在临产孕妇分娩前后及分娩方式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6(22改革):1988-1989+1992.

R446.11

B

ISSN.2095-8242.2017.43.8361.02

本文编辑:贺 攀

猜你喜欢

血细胞受检者本院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