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7-11-01■李亚
■李 亚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复习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 亚
本课教学内容是来自沪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五章。金属材料对人类的生产和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有关知识:常见金属有哪些性质;合金有哪些特点和用途;金属冶炼的化学原理是什么;金属防护和废旧金属回收的意义。本章内容对初中《化学》上、下册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在氧气、二氧化碳性质的系统学习上有所提升,又为下学期的酸、碱、盐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
一、设计思路
复习课的设计原则应该是“温故知新、提升能力、学以致用”,最忌讳枯燥地梳理知识,更要避免题海战术。通过较多的例题去进行知识训练,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教学的效率肯定不高,课堂氛围也会比较沉闷,容易变成死气沉沉的一节课。因此,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难度或许比上好一节新课更大。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干炒冷饭”的沉闷氛围,笔者经过反复思考,设计了多个教学活动,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在每个活动中都调动起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让他们意识到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同时,充分运用传统板书、粘贴式板书、实物投影、PPT等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展现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复习效率。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认识金属的性质、用途、冶炼和防护;解决有关金属的实际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巩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树立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感受学习快乐、体验学习成功。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以一段关于世界著名建筑的短片导入,如中国的鸟巢、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英国伦敦的摩天轮等,并指出,要建造如此宏伟的建筑,离不开人类的智慧,也离不开一类重要的材料——金属,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将一起通过几个小组活动来更进一步地了解金属。从而引入课题——复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过渡:你知道吗?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及其合金;通常用于制作导线的金属是——铜;美丽的烟花中通常会加入的金属是——镁。那么,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将这3种金属一一区分呢?
2.活动探究。
活动1:火眼金睛辨金属。
(1)布置任务。有镁、铁、铜3种金属,请同学们先看一下,能否分辨这3种金属。
(2)学生活动。小组观察、讨论并分析得出简单方案:红色的是铜,细丝状的是铁丝,条状的是镁条。
(3)任务升级。我们可以根据颜色将铜快速鉴别,对于铁和镁条,这里是因为形状不同,大家根据使用经验将它们区别开来,但如果提供的是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镁和铁,用什么简单物理方法可以快速区分?
(4)小组继续讨论并得出方案:用磁铁吸引或将其弯折看硬度大小。
(5)任务再升级。若是从化学性质的角度来对这3种金属进行区分,该怎么办?
(6)学生活动。各小组利用提供的仪器、用品和试剂,充分讨论后得出实验方案,并用简洁的文字在学案上展示出来。(教师在学生分组讨论期间,巡视、参与、指导和鼓励。)
(7)汇报交流。小组代表汇报、讲解实验方案,并邀请另一位成员在黑板上写出该方案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8)互动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对各小组提出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和完善,适时表扬设计出正确方案的小组和多种实验方案的小组。
(9)成果展示。将确认可行的实验方案用实物投影向全体学生展示,方案如下表所示:
方案1
方案2
(10)动手实践。各小组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实验,将3种金属一一鉴别。
(教师在学生分组实验期间进行巡视、参与、指导和鼓励,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1)师生小结。师生一起进行小结归纳,得出结论:1号金属是铁;2号金属是镁;3号金属是铜。
过渡:同学们顺利完成第一个活动,再次认识了金属的化学性质,那么金属还有哪些性质呢?请大家看一下老师制作的“金属树”。(教师展示预先做好的“铁丝种铜树”“铜丝种银树”。)你知道这些金属树是如何“种”出来的吗?
学生自由回答:利用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镁、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因此可以把相应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12)教师活动。将用打磨过的铁丝制成的小花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铁丝花表面出现了一层红色的物质);将提前做好的铁丝花“种”出的铜丝花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比较(除了红色物质,溶液也变成了浅绿色)。
(13)学生分析。发生了反应:Fe+CuSO4=FeSO4+Cu。
(14)教师活动。介绍上述反应就是古时说的“曾青得铁化为铜”和湿法炼铜的原理。
归纳1:板书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渡:铜可以通过上面的途径冶炼得到,我们现代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和铁的合金,那么钢铁又是怎样炼成的呢?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工业炼铁的相关知识。
活动2:齐心协力炼钢铁。
(1)布置任务。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装置,请大家通过讨论选取合适的装置来组装一套适合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并将导管按顺序连接好。
(2)学生活动。每个小组都有一份教师提前打印并制作好的纸片,经过充分讨论后,像拼图一样把装置图组装出来。
(3)汇报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装置图方案,并介绍选择的理由。其他小组的成员对该组方案进行评价,有疑惑的向他们提出问题。在学生的自主点评中完善各自的装置图连接方案。
(教师在学生连接装置图时进行巡视、参与、指导和鼓励,并在生生互评时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所在,最终得出正确的实验装置图。)
归纳2:板书金属的冶炼(炼铁)。
过渡:人类有了钢铁,创造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但钢铁的锈蚀却是随处可见(展示生锈的钢铁制品),全球每年因钢铁锈蚀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数以亿计,还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甚至会引发事故(展示触目惊心的惨痛教训)。在这些令人心痛的新闻中,我们看到了钢铁生锈带来的危害,所以我们一定要正视金属锈蚀的问题,除了以回收废旧金属的方式利用这些资源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防止金属的锈蚀。
活动3:想方设法护钢铁。
(1)布置任务。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你或者你的家庭中使用得比较多的金属制品有什么?这些金属是怎么防锈的呢?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家庭常见金属制品的防锈方法,并小结出主要的3种防锈措施:及时穿衣——覆盖保护层:镀锌铬、刷漆、涂油、烧涂搪瓷、烤蓝;洁身自好——保持表面干燥清洁:使用金属制品后要及时洗净擦干;强身健体——改变内部结构:制成合金,优化金属性能。
(3)任务升级。“暖宝宝”的原料有:铁粉和水等。原始包装袋是密封的,打开包装袋后,里面的包装袋是透气的布袋,一下子就变热了。你觉得它的发热原理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快就有热量放出来了呢?
(4)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研究“暖宝宝”成分,指出其发热原理是:利用了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缓慢氧化放热的原理。而能够快速发热是因为:原料中还有氯化钠,它可以加速铁的生锈。
归纳3:钢铁的防锈原理。
3.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金属的相关知识,是为了能更充分地认识金属,从而利用金属。“暖宝宝”的使用告诉我们,当我们把握了科学原理之后,我们可以将原本负面消极的反应变成带给人们更多便利的反应,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四、板书设计
本节课是旧知识的复习,板书的设计是以简易的思维导图形式呈现给学生的,教师板书关键性质或标题,将归纳与整理交还给学生,由学生完成其余板书的书写,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梳理和强化巩固。
补充说明:防锈的措施多种多样,因此采取了粘贴式板书,提前准备好印有防锈方法的卡片,在学生进行交流回答时一一对应地贴到黑板上,既有所创新又节约时间。
五、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火眼金睛辨金属”“齐心协力炼钢铁”“想方设法护钢铁”这3个活动板块中,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金属的性质、冶炼、防护、利用等相关知识,提升了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这节课既基于常规,又有所创新;既讲究知识巩固,又注意能力提升;既重视小组合作,又不忘独立分析。整个学习过程,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学生的学习活动精彩纷呈,效率较高。利用小组合作式教学,能够很好地推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整节课学生能够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也能有效地复习知识。
当然,一节复习课不足以全面覆盖到所有的知识点,设计的3个活动,也难免有所疏漏。比如本节课涉及的金属是铁、铜、镁,而事实上生活中常见常用的金属还有铝等,怎样去更好地将知识迁移运用也是笔者今后在设计复习课时需要关注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