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动脉瘤应用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对诊断的价值比较分析

2017-11-01王锐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
关键词:瘤体办法造影

●王锐

颅内动脉瘤应用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对诊断的价值比较分析

●王锐

目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过程中分别应用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比较分析CT血管造影办法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6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6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8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CT血管造影办法+DSA检查,在研究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DSA检查,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诊断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检出率、瘤体直径以及瘤体宽度对比于参照组患者而言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明显研究组患者检出率更高。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的检出率略高,对比于CT血管造影办法,诊断价值明显更高,更值得临床借鉴。

颅内动脉瘤;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价值

颅内动脉瘤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患病区域是头颅内动脉血管,患者在患病后,颅内动脉血管管壁上会出现膨出物,可引发多种不同程度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本组探究中选取56例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过程中分别应用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基础性临床资料

参与本次探究的56例患者均选自我院所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就诊时间是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研究组(n=28)和参照组(n=28)。研究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0例、18例,患者年龄在42岁至65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52.31±4.32)岁;参照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是11例、17例,患者年龄在42岁至65岁不等且中位年龄为(51.87±5.32)岁。本组探究中给予2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时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具体病情变化等,分析结果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DSA检查:给予患者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后给予患者气管插管,经过股动脉穿刺后在电视监视下给予患者左侧静脉动脉以及右侧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进行血管造影处理并观察患者动脉瘤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动脉瘤大小、动脉瘤形态、动脉瘤部位等。在必要情况下,需要给予患者同时进行同侧颈动脉或者对侧颈动脉压迫试验造影操作,判断所示患者动脉的血供情况,获得较为清晰的血管数字减影图像[2]。

在参照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CT血管造影办法:利用CT扫描仪器给予患者颅脑CT平扫并注射造影剂,位置是患者前壁静脉处,注射速度是每秒3ml,延迟扫描时间以及扫描范围分别设定为(8±2)s、90mm(鞍底下30mm至鞍底上60mm)。

在研究组患者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给予患者诊断检查并定位在矢状位和横轴位,扫描断层以及层间距分别定义为56mm、0.2mm。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参与探究的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临床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软件名称是SPSS19.0软件,本组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经t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本组中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经X2检验后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表1 2组患者检出率、瘤体直径以及瘤体宽度对比

将2组患者经过不同血管造影办法获得的检出率、瘤体直径以及瘤体宽度进行对比发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明显研究组患者更高一些,详情参见表1。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首发症状主要是颅内自发性出血以及头痛[3],可导致患者出现例如高血压以及脑血管动脉硬化等严重危急重症,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上十分重视颅内动脉瘤患者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出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方法(DSA检查),虽然检出率较高,但是由于属于有创检查以及患者接受度低导致临床应用范围不大[4],基于此,临床上提出了CT血管造影办法与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

DSA检查方法在动脉瘤诊断过程中意义重大且已经成为了诊断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金标准,检出率极高,但是存在有创性。CT血管造影办法没有创伤性,可通过给予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来观察造影剂在患者体内血管运行情况以明确患者病情和形成血管影像[5]。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可利用电磁波和造影剂对患者进行结构图像显示并具有较高检出率。

本组探究中,研究组患者的检出率、瘤体直径以及瘤体宽度分别是92.85%、(126±4.8)mm、(126±4.8)mm,对比于参照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过程中分别应用CT血管造影办法、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明显磁共振血管造影办法检出率略高一些,值得将其作为有效诊断办法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1]陈家志.颅内动脉瘤应用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对诊断的价值比较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49-50.

[2]赵毅.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9):105-106.

[3]姚灵生.颅内动脉瘤应用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方法对诊断的价值比较观察[C].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2015:1-1.

[4]王斌.西门子双源CT与西门子1.5TMRI对颅内动脉瘤、动脉硬化表现的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31):151-152,153.

[5]陈立波,梁旭光.不同诊断方式在颅内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122-123.

猜你喜欢

瘤体办法造影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最好的办法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我们有办法
想办法抓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