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2017-10-31卢柏杰

东方教育 2017年17期
关键词:正能量激发情感教育

卢柏杰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情感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情感,可使他们有获得美、感受美、体会美、享受美的美好感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作用;激发;正能量

在社会进步越来越快的今天,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对于一个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他接受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应包括塑造性格、品质、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素质教育。但是,往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当中,却忽视了一个很大的教育环节——那就是情感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而布鲁姆则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辽宁一位教授一语中的:“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就是教育教学的催化剂。”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定位为“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就没有教育充满温情的语言,富含期待的眼神,自然流露出的浓浓爱意,都影响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用亲情启迪思维,用爱心浸润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多角度地感悟语境,多层次地去解读作者的内心,体验情感的厚重深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作用

(一)情感的调控作用。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过程,更应是健全人格、良好个性的塑造过程。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创设积极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愉悦健康的环境中去体验,去感知,并以此来净化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感,从而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情感教育可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二)熏陶作用。情感教育对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三)审美作用。情感教育可使学生获得美、感受美、享受美,有助于学生内化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二、情感教育的激发

(一)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因此,语文教师饱含激情地创设适当的情感教学,学生才能兴致盎然地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学生心情愉悦,注意力集中,师生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和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适时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良好的“情感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情境,优化教学效果。缺少情感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课堂,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残缺的、低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因子,可以说情感教育几乎渗透在每一篇课文的字里行间。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反复诵读课文,感悟作者遣词造句中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爱憎。我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催生学生情感流露的语段的吟诵,让学生对文中关键词句进行品味、推敲,使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内涵和蕴意,让学生穿越文本表层,体会文章的内在滋味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思维的共舞。如学习《西风胡杨》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重点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刻同情和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良知,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讲,读这样的文章,会使意识到大自然不仅可以使人陶醉,還可以给人震撼;不仅有热爱他的权利,更有保护他的责任。-----这就是情感教育。

(二)深入品析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情感

1.关键字词,让学生获得美。从文中找到抒发感情的关键字词,如“喜”“哭”“雀跃”“悲伤欲绝”“欢蹦乱跳”“喜极而泣”等,,带领学生用内心去感受这些情感,进入文章中的情感,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在教学过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这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高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晚秋美景图。历代诗人写秋景,常常把它写得凄凉萧条,流露出伤感的情绪。杜牧却把深秋的景物写得充满生机,无一伤感之情。枫叶是百花凋谢的深秋季节的景物,本是衰老的东西,诗人却热情的赞美它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使人感到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这是情感的美育。

2.品味佳句,使学生感受美。如,在学习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上日出》一文时,作者通过围绕“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个中心句,介绍了晴朗天气时和有云天气时日出的不同特点,使学生想象自己身在日出时美景之间,就如身临其境一般,细细感受日出的美景。

3.从文到图,让学生表达美。图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等特点,图文并茂,看图结合课文,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想,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他们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美。学生大声地朗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才,又可以使学生表达出美,体会到美。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采用正确的语调,掌握好停顿点等,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赖感、自信感、合群感和求知感,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美感。

(三)拓展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

只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杯水车薪。因此,语文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好课本课文后,再引入多篇课本外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充实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知识量,丰富学生的情感,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小学生的最爱。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活跃气氛,更给学生增添了情感体验的源泉,让他们在活动中娱情培智,巩固情感。比如开展读百部优秀课外书看百部爱国优秀电影,背百首爱国诗词等活动,借助五彩斑斓的荧屏和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语言文字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结合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如凭吊先烈、为幸福院老人献爱心等,用人文精神、感恩信念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学会做人。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具人文和情感内涵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既是语文课程本身的需要,更是培养现代优秀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的心灵不断受到感动、净化,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总之,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交流应寓于情感之中。学生运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合适的情感态度进入学习中,既可以愉悦地完成学习,又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达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济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

[2]郑永静.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04).

[3]印宏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途径[J].广西教育,2012(09).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正能量激发情感教育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