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学目标的几点思考

2017-10-30张春艳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维度价值观

张春艳

何谓目标?字典上的释义为:射击或攻击的对象;想要达到的境界或目的。那么,教学目标,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教学内容的对象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一般情况下,学科间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区分学科的重要标的,不同学科教学目标的设定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学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目标也有区别。课程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表面上看,这三个目标维度在课程标准中是平行列出的,但是我们认真阅读,便会发现在这三个维度中,只有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是具有学科特点的目标设计。

知识和能力是学科目标的基础,也是学科特点的重要标识。如果在实际操作中缺少这样的认识,那么在教学中,学科边界就会变得模糊,失去其特点,上出不伦不类的课。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历史课,甚至是其他的课。分析其中的原因,就是误读课程标准,没有很好地把握三个目标维度的层次,甚至是不理解知识和能力这一基础目标的真正内涵。只有牢牢抓住知识和能力这一目标维度,才能充分体现出学科的特点,才不至于跨出学科边界,才能犁好自己的“田”。

语文是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但语文又是特点极为突出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又有浓厚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内涵和外延至今尚未讨论清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哪些目标是语文的,哪些目标是语文学科派生出来的。属于语文的目标,必须完成,而派生的目标则可以量力而行。毕竟语文学科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瞄准语文学科的训练重点设计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内容。我以为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重视思考以下两点。

第一,关于三维目标的思考。从本质上把握三维目标的内涵。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于是我们便看到了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都会把这三个目标分别列出,唯恐遗漏。我认为,这是对课程标准理解的误区,三维目标不等于三项目标,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水乳交融的,是一个整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人为地硬性分开,是不科学的,实际上好多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尽管无奈地强行分开,也是给别人看的,没有任何实际操作意义。尤其是在公开课上,有的教师为了怕遗漏目标的三个维度,绞尽脑汁硬凑成三条目标。仔细研究一下,尤其是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两项目标,是否与知识和能力目标相重合?就我所见到的的教案设计,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重复表述,顶多换一下说法而已。试想,掌握知识和训练能力,能不能离开过程和方法?我想是不能的,那么过程和方法还有单独列出的必要吗?在掌握知识和训练能力的过程中,能不能离开情感态度,我想也不能,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有单独列出的必要吗?我以为,并列提出三项教学目标,不但没有意义,而且还会干扰教师的教学操作,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第二,关于三维目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拿捏的思考。既然我们没有必要在教学设计中同时并列表述三维目标,那么我们该如何確定具体教学目标呢?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值得每一位教师反思。我认为,语文教学首先要把语文的目标想清楚,也就是要弄清楚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语文教学之所以称为语文教学的学科依据。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项目标的达成,其他学科也有责无旁贷的义务,非语文学科所独有。当然,我们如此说,并不是在否定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而是强调应该把这两个目标维度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达成这两个目标。由此看来,课标中三维目标虽然并列提出,但是三者的关系却不是平行和并列的,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语文教学的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语文教学的花朵。培育好根本,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因此我主张,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致力于挖掘教材中语文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和提升语文能力的同时,体验过程和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维度价值观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