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菟丝子药材品种考证、资源调查及商品药材鉴定

2017-10-28吴志瑰付小梅吴蜀瑶李洋谢斌谌瑞林范崔生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19期
关键词:资源调查菟丝子

吴志瑰+付小梅+吴蜀瑶+李洋+谢斌+谌瑞林+范崔生

[摘要] 该研究通过本草考证及对我国植物志(含地方植物志)、历版《中国药典》及地方中药材标准、近现代文献记载情况进行整理,列出原植物和药材鉴定表,并对全国菟丝子商品药材进行收集和鉴定,结果发现本草中所描述的菟丝子植物应为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以产于山东、河南为好。当今菟丝子商品药材经鉴定植物来源包括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菟丝子C. chinensis和金灯藤C. japonica 3种,主要为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古今菟丝子药材主流品种发生变化。许多近现代文献对菟丝子的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记载描述有出入,需进一步修改完善。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菟丝子C. chinensis和金灯藤C. japonica三者种子有区别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国药典》收载2物种,建议分开细化特征,以示区别。该研究为菟丝子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菟丝子; 品种考证; 资源调查; 商品药材鉴定

[Abstract] Through the textual research, resource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reviews (including Flora of China, municipal Flora, pharmacopoeia of China and municipal drug standards ) and identification of commercial drugs on Cuscutae Semen, it was found the species described in the herbal textual was Cuscuta chinensis, with good quality from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mmodities showed the majority drugs were from C. australis, varied from the ancient herbal textuals .Mordern literature reviews indicate that it wa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Cuscutae Semen from C. australis, C. chinensis and C. japonica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ces in resources, macroscopical and microscopical characters, while wrong descriptions in some literature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two species (C. australis and C. chinensis) should be separated in pharmacopoeia of China. The study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uscutae Semen.

[Key words] Cuscutae Semen; varieties textual research; resource investigation; identification of commercial drugs

菟絲子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 R.Br.或菟丝子C. ch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功效;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1],是中医补肾、壮阳、固精之要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目前菟丝子药材存在着真伪优劣的问题[2-3],引起思考。为此,本研究进行了菟丝子药材的品种考证、资源调查及商品药材鉴定,以便为菟丝子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菟丝子的品种考证

菟丝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4]言:“菟丝子生朝鲜川泽田野,蔓延草木之上,色黄而细者为赤网,色浅而大者为兔累,九月采实,曝干。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蓝、紵麻、篙上。”说明古人早观察到了菟丝子为寄生植物,并首次记载寄主蓝、紵麻、篙,为目前菟丝子生长常见的寄主,其种子可分为大、小2种。

《本草图经》[5]谓:“生朝鲜川泽田野,今近京亦有之。以冤句者为胜。夏生苗,如丝综蔓延草木之上,或云无根,六七月结实,极细如蚕子,土黄色。其实有二种:色黄而细者,名赤网;色浅而大者名菟累。其功用并同。”并附有“单州菟丝子”图,其对种子性状再次论述认为菟丝子分大、小2种种子且功用并同,且产于冤句(今山东境内[6])的质佳。《本草纲目》[7]曰:“惟怀孟林中多有之,入药更良。”李时珍认为以怀孟(今河南境内[6])产的菟丝子入药较佳。在《本草品汇精要》[8]中强调:“子坚实细者为好。”说明当时提倡用小粒菟丝子。

《本草纲目》[7]曰:“按:宁献王《庚辛玉册》云:火焰草即菟丝子,阳草也,多生荒园古道。其子入地,初生有根,及长延草物,其根自断。无叶有花,白色微红,香亦袭人。结实如秕豆而细,色黄,生于梗上尤佳。”同时引《日华子本草》曰:“苗茎似黄丝,无根株,多附田中,草被缠死,或生一丛如席阔。开花结子不分明,子如碎黍米粒,八月、九月以前采之。”《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二[9]中曰:“菟丝子,北地至多,尤喜生园圃。菜豆被其纠缠,辄卷曲就瘁……初开白花作包,细辨反卷,如石榴状。旋即结子。”《中国植物志》[10]旋花科Convolvulaceae菟丝子属Cuscuta分为3个亚属,只有线茎亚属的茎较细,种子较小,符合“苗茎似黄丝……子如碎黍米粒”的描写,花冠宿存符合“开花结实不分明”的特征。在线茎亚属中,菟丝子C. chinensis和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作药用,两者区别在于前者的宿存花冠全部包住蒴果,花冠接近于石榴宿存花萼的形状,后者仅包住下半部,因此本草中所描述的菟丝子植物应为菟丝子C. chinensis。endprint

本草中所记载的菟丝子以产于山东、河南为好,这些产区是植物菟丝子C. chinensis的主产区,且植物形态的描述与菟丝子C. chinensis一致,故认为古代菟丝子药材品种来源于菟丝子C. chinensis。

2 资源文献调查

2.1 菟丝子属Cuscuta植物调查 查阅了《中国植物志》、全国19个省级行政区地方植物志,发现《中国植物志》[10]菟丝子属Cuscuta植物包括①菟丝子C. chinensis、②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③金灯藤C. japonica、④欧洲菟丝子C. europaea、⑤大花菟丝子C. reflexa、⑥短柱头菟丝子C. reflexa var. anguina、⑦啤酒花菟丝子C. lupuliformis、⑧杯花菟丝子C. cupulata、⑨单柱菟丝子C. monogyna、⑩高大菟丝子C. gigantea、B11原野菟丝子C. campestris、B12台湾菟丝子C. japonica var. formasana、B13川西金灯藤C. japonica var. fissistyla,其中8种1变种见标本,另后面4种(2种2变种)未见标本,仅有记载。另《西藏植物志》还记载1种1变种:B14大鳞菟丝子C. macrolepis、B15少花菟丝子C. europaea var. indica。全国范围内前3种分布较广,其他物种散在分布,结果见表1。

2.2 菟丝子药材文献记载情况调查 主要查阅历版《中国药典》、各省中药材标准及近现代文献记载情况,结果发现:①从1963年版至2005年版《中国药典》均收载菟丝子,其来源仅为菟丝子C. chinensis一种。2010年版和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菟丝子,但其来源为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或菟丝子C. chinensis 2种,品种规定发生了变化。②《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年版)、《内蒙古中药材标准》(1988年版)、《贵州中药材标准》(1988年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四者地方标准收载大菟丝子药材,其植物来源为金灯藤C. japonica。《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2卷)和《香港中药材标准》(第6期)收载菟丝子药材规定植物来源为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或菟丝子C. chinensis。其他地方标准没收载菟丝子药材。地方标准存在多来源现象。③许多近现代文献对菟丝子的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记载描述前后有出入。有些文献对菟丝子C. chinensis原植物记载正确,但记载的菟丝子药材实际上是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的种子,而有些文献对菟丝子C. chinensis的原植物记载就有错误,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结果见表2。

可见当今菟丝子药材植物来源为3种,包括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菟丝子C. chinensis和金灯藤C. japonica。金燈藤C. japonica种子和其他2种植物种子区别较大,而南方菟丝子C.australis、菟丝子C.chinensis两者种子之间特别容易混淆[33,35]。3种菟丝子植物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比较见表3。

3 商品药材调查及鉴定

通过对收集的全国36件菟丝子商品药材进行鉴定,确认临床上所用菟丝子的品种,发现其中19件样品为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占比例为52.8%;3件样品为菟丝子C. chinensis,占8.3%;3件样品为金灯藤C. japonica,占8.3%;剩余11件样品都为伪品,占30.6%,比例较大且伪品多来源于苋科植物。可见目前菟丝子药材来源有3种,与文献记载一致,主流品种是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同时应用时要注意伪品鉴别。调查结果见表4。

对收集到的菟丝子商品药材还进行了“水煮吐丝”实验和薄层色谱鉴别(《中国药典》2015年版菟丝子项下方法)初步发现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和菟丝子C. chinensis这两者之间差别不大,而金灯藤C. japonica差别明显。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菟丝子C. chinensis是否存在区别需更系统研究,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菟丝子C. chinensis和金灯藤C. japonica三者种子能否代替值得进一步研究。

4 小结与讨论

4.1 古今用药沿革 本草中所描述的菟丝子植物应为菟丝子C. chinensis,以产于山东、河南为好。当今菟丝子商品药材调查发现植物来源有3种,主流品种为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古今用药已经发生变化。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菟丝子C. chinensis和金灯藤C. japonica三者植物和药材性状、显微特征有不同,而许多近现代文献记载内容前后有出入,需进一步修改完善。

4.2 药典品种与地方习用品发展建议 南方菟丝子C.australis为《中国药典》新增来源品种与实际商品药材主流品种一致,但项下并没有将南方菟丝子和菟丝子分开描述,本实验初步发现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菟丝子C. chinensis差异不大,而林慧彬等[4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山东4种菟丝子槲皮素和山柰酚的含量,发现菟丝子的槲皮素含量较高,南方菟丝子的山柰酚含量较高,金灯藤含量较低,表明三者之间仍存在差异,且本草记载提倡用小粒菟丝子,因此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菟丝子C. chinensis和金灯藤C. japonica需进一步研究。同时建议《中国药典》应注意菟丝子和南方菟丝子的区别,将菟丝子和南方菟丝子分开描述,完善南方菟丝子的鉴别方法。金灯藤为地方习用品来源是否能合理利用,有待进一步研究。endprint

4.3 资源利用展望 菟丝子主要集中在补肾安胎等方面,其作用确切而温和,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治疗男性不育症,习惯性流产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随着生育方面的需求影响,菟丝子药材在临床上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但目前研究还是处于初步阶段而且该植物为寄生性,药材成分变化大[42],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揭示菟丝子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使其实现更有效应用。

4.4 商品药材的质量评价及规格等级标准制定的思考 作为最终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感官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但经验鉴别主观性大,个体认识有差异,是否考虑对药材的感官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量化同时再结合化学评价而有利于制定规格等级。南方菟丝子C. australis、菟丝子C. chinensis和金灯藤C. japonica性状和显微特征都有一定区别,若进行量化处理同时结合化学成分评价能更好制定菟丝子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

[参考文献]

[1] 中国药典.一部[S]. 2015:309.

[2] 蔡中齐,屈玟珊,高世,等. 蔓荆子、菟丝子及其混伪品的鉴别[J]. 广东化工,2017,44(2):49.

[3] 苏璐妍. 分析菟丝子的真伪鉴别及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 低碳世界,2015,11:168.

[4]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辑校本[M]. 尚志均,尚元胜辑校.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35.

[5] 苏颂. 本草图经[M]. 尚志均辑校.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2.

[6] 薛国屏.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48,268.

[7] 李时珍.本草纲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235.

[8] 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31.

[9]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526.

[10] 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64卷.第1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144.

[1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植物志.第4卷[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330.

[12]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湖北植物志.第3卷[M]. 武汉: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07.

[13]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江苏植物志.下册[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659.

[14]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内蒙古植物志.第5卷[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123.

[15] 上海科学院.上海植物志.上卷.区系植物[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3:499.

[16] 四川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四川植物志.第4卷[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416.

[17] 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4卷[M].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97.

[18] 贺士元,邢其华,尹祖棠,等.北京植物志.下册[M]. 1992年修订版.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782.

[19] 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第4卷[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73.

[20] 贵州植物志编辑委员会.贵州植物志.第6卷[M]. 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358.

[21] 河北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河北植物志.第2卷[M]. 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93.

[22] 丁宝章,王遂义.河南植物志.第3卷[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94.

[23] 陈汉斌.山东植物志.下册[M].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7:969.

[24] 吴征镒.西藏植物志.第4册[M]. 李秉滔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30.

[25] 云南省植物研究所.云南植物志.第2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686.

[26] 浙江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浙江植物志.第5卷[M].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74.

[27] 谢寅堂,王玛丽,赵桂仿.西安植物志[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21.

[28] 中国科学院江西分院.江西植物志[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60:313.

[29] 广东省植物研究所.海南植物志.第3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471.

[30]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M]. 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894.

[31] 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2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563.

[32]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药志.第2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1:583.

[33] 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16~18卷[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00.

[34] 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中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8.

[35] 徐国均.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562.

[36] 北京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药鉴别手册.第1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465.

[37] 任仁安.中藥鉴定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24.

[38] 李家实.中药鉴定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33

[39]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6:314

[40] 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75.

[41] 林慧彬,谷延杰,林建强,等. HPLC法测定山东4种菟丝子槲皮素、山萘酚的含量[J]. 中成药,2003,25(8):649.

[42] 孟蔚,王英震,管仁伟,等. 不同寄主的菟丝子HPLC指纹图谱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4):1079.

[责任编辑 吕冬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源调查菟丝子
男人的护腰好物——菟丝子茶
Las semillas de cuscuta y la lisimaquia
新疆寄生性杂草菟丝子主要种类鉴定
男人的护腰好物——菟丝子茶
补阳养阴良药菟丝子
临沂市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管理对策
菟丝子在男性不育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