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能够撞出数量相等的球?

2017-10-28马辉王金聚

物理教学探讨 2017年9期

马辉+王金聚

摘 要:球列的碰撞中被撞出的球数往往和入射小球的数目相等,笔者采用“留隙法”给予清楚的解释。

关键词:弹性碰撞;等量的球;“留隙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9-0062-2

如圖1所示,位于同一竖直面内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单摆,静止悬挂时相切且悬线都呈竖直状态。今保持球3静止不动,把1、2两球拉至同一高度后同时由静止释放,则1、2两球摆下后将会与球3发生碰撞。设碰前瞬间两入射球的速度大小为v0,如果碰撞均为弹性碰撞,试问碰后瞬间三球的速度大小将会如何变化?

但演示的结果却令同学们倍感意外,出现的是如图3所示的结果,即球1停止,2、3两球被一起向右撞出,与入射小球的数目相同,撞出的小球的数目也为两个。如果将入射小球的数目调整为一个,如图4所示,让球1去撞静止的2、3两球,撞后飞出的小球也为一个,即撞出的小球的数目与入射小球的数目总相等,呈现的都是“量入为出”的规律。这激发了同学们的好奇心——这是为什么呢?

要说清楚这一碰撞规律,还要先来看一个最简单的碰撞现象,如图5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单摆,静止悬挂时悬线竖直且两球刚好相切,将球1拉开一个角度,释放后去碰静止的球2,如果碰撞都是弹性碰撞,撞后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仅利用速度交换来解释图1、图4中“量入为出”的现象仍较困难,原因是处在中间的小球往往同时受到前后小球的夹击,且各力的大小也不容易判定,使我们很难确定它碰后会是怎样的一个运动状态。

为了更好地解释 “量入为出”的碰撞规律,我们在这里引入“留隙法”的概念。顾名思义,“留隙法”就是留有空隙,具体来讲,就是把贴在一起的小球稍作调整——即假想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小小的缝隙,如图6(1)所示,当三球静止悬挂时,悬线都竖直,三球本都是相切的,想象把球1及悬线整体向左平移一个小小的距离,使1、2球之间留有一个小小的缝隙,再来解释“量入为出”的现象就方便得多了。

如图6(1)和图6(2)所示,当留有小小间隙的1、2两球从同一高度同时摆下时,摆到竖直位置时的速度设为v0,则球2与球3率先发生弹性碰撞。因速度交换,所以球2静止,球3以v0弹出,如图6(3)所示。之后瞬间,接踵而至的球1与静止的球2又会发生弹性碰撞而发生速度交换——球1静止、球2以v0速度弹出,如图6(4)所示,即结果就是球1静止、球2球3都以v0弹出。不难想象,如果我们把球1、2之间的缝隙调整的越小,则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就越短,图6(5)中弹出的球2、3之间的缝隙也就会越小。照此推理,当图6(1)中1、2球之间的缝隙趋于0时,图6(4)中的2、3球弹出时的间距也趋于0,即2、3两球几近同时弹出。所以很容易想象,当1、2球之间无缝隙时,2、3球弹出时也就不存在缝隙了,即它们两个能够同时弹出,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两球入射两球弹出”的现象。

与之类似,当入射小球为一个时,比如上述图4所示的情景,我们同样可以采用“留隙法”来加以解释。

如图7所示,想象此种情况下2、3球之间留有一小小的缝隙,如图7(1)所示,设球1摆至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0,则它将与球2率先发生碰撞而实现速度交换,即碰后球1静止,球2获得向右的速度。紧接着球2再与球3发生碰撞而速度交换,即碰后球2又静止,球3以速度v0弹出,如图7(4)和图7(5)所示。当2、3两球之间的缝隙趋于0时,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也就会趋于0。照此推理,当2、3两球之间无缝隙时,结果自然就是上述图4中所展示的情景了。这就是所谓的“一球入射一球弹出” 的现象。

同样,其他“n球入射n球弹出”的碰撞现象都可以采用“留隙法”来加以解释。一个看似难以入手的问题,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改变——即想象在球与球之间留一个小小的缝隙,就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这应该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创新思维吧。(栏目编辑 王柏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