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绕“五E”教学凸显“核心”素养

2017-10-27黄云刚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开放性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黄云刚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设计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往往存在着“四个一”,即内容统一,形式同一,方法单一,评价划一。这样的教学,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公布和实施,显然与之不相称。为改变现状,教师可应用微课题的探究方法,设计导行时注重“五个E”,實施笃行时注重“五要素”,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收到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五个E;开放性;五要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4503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示例如下:

这明确地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教师不能只是扮演教书匠的角色,因为这已不能适应时代和国家对学生培养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尝试做一些改变,将自己的教学紧紧地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结合起来。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律知识,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笃行道德规范的学科。开放性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四个一”(即内容统一、形式同一、方法单一、评价划一)的不足,应运而生的有效教学形式。笔者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五课《我们的情感世界》时,应用“五个E”理念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讨厌学习转变为喜欢学习,把消极地应付转变为积极地参与,变闭塞的思路为开放的视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设计方案与实施策略时,笔者把“五个E”与“五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用“五个E”理念指导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 设计导行“五个E”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K·瑞安提出道德教育应做到“五个E”,即:

“榜样”(Example),教师应成为道德品质优秀的典范,并向学生介绍历史和现实中的英雄人物,使之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并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

“解释”(Explanation),教师不再向学生头脑中填塞社会的规章制度,而是与学生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使之受到启发。

“劝诫”(Exhortation),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规劝。

“环境”(Environment),教师创造道德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彼此的尊重、合作,从而有助于学生产生利他的思想和行动。

“体验”(Experience),教会学生有效的助人技能,有计划地安排校内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之有机会体验并且逐步内化为各种道德观念。

笔者认为,遵循上述“五个E”理念,可以突破传统道德教育重视说教和知识传授的束缚,让道德教育回到人本,利用、开发丰富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引领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进行探究、体验、发现、建构,为他们的终身幸福和持续发展奠基;让道德教育回到基础,教育目标回到诚实、爱心、良心、责任、自信、责任、习惯,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让道德教育回到生活,并用活动来保障实施,精心创设富有针对性、主题性、生成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道德精神,树立道德榜样,生成道德智慧;让道德教育回到实践,走出“主智主义”泥潭,从以量化评价为主走向以质性评价为主,从以道德知识为主走向以道德行为为主,从过多地关注外部评价走向重视内部唤醒,通过道德实践来考察道德水平的发展。

二、实施笃行“五要素”

“知、情、信、意、行”是笃行的“五大要素”,其中“信”与“行”是核心要素,对学生来说,只有深信不疑才能笃行不移,才能把知识领悟转化为行为践行,把信念上升为信仰。

(一)利用“榜样”力量——凸显“健全人格”

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榜样示范,无论这些榜样示范是教师加入的还是蕴含在课程中的,其都对学生的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学校所处的街道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评先进、学榜样、争模范的良好社会风尚方面做得有声有色,自2015年开始在全街道范围开展了两届《身边的榜样·最美蜀山人》的评选,这些通过广泛宣传、层层筛选出来的“最美蜀山人”涵盖了街道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既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模范,又有敬业奉献、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的典型,这些不就是我们道德教育中所需的鲜活而富有感染力的素材吗?笔者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参与到“最美蜀山人”的评选过程中来:首先让学生利用双休日采访自己本村本社区推荐的候选人,深入地了解候选人的先进事迹,收集其事迹素材并写一段50字左右的推荐理由;其次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自己采访的候选人的先进事迹,宣读自己的推荐词;最后大家投票评出自己心目中的“最美蜀山人”。组织班内小范围的“最美人物”评选,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这一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榜样导行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榜样导行可信可近,具有吸引力;榜样导行亲切可学,拥有感召力,达到了让学生笃行道德规范的良好效果。

(二)动用“解释”游戏——凸显“珍爱生命”

在《品出情感的韵味》“我对亲人的情感”这个环节的教学中,笔者没有平铺直叙地要求每个学生说一说,而是设计了一个全员参与的心理游戏:先让学生写出五个自己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的名字,按亲密程度排序,尔后要求每一位学生用笔逐个划掉名字,每划去一个名字,就表示这位亲人永远离开了自己。当学生很不情愿地划去他们亲人的名字时,表情反映出了他们的不舍和抉择的两难,最后划去自己最亲爱的人的名字时,他们的眼睛湿润了,表情呆滞了……有几个女学生情不自禁地掩面哭出声来。这种近乎残酷的心理游戏,虽然给一些学生带来了情感上的打击,但在整个过程中,全体学生都感受到了亲人在自己生命中存在的重要价值,从而懂得了要心存感激,珍视亲情,珍爱生命。

心理游戏触动学生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时,他们会做出善的反馈,这正是塑造完整人格的基础。endprint

(三)发挥“劝诫”功能——凸显“人文情怀”

初中生的人格不尽完善,犯一些行为上的错误在所难免,作为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合理的教育举措。李某是一位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比较另类且难以管理的学生,七年级第一学期发生的一件事,让笔者对他有了更多的关注。一天中午笔者因为忘了拿饭卡而返回办公室,正好遇见学生李某在慌乱地翻一位老师的手提包。看到这个场景,笔者心里不禁一惊,马上联想到前几天有老师在办公室提起自己的钱好像少了的事,但理智又提醒自己,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这件事,于是顺势问了一句:“李XX,老师又忘了拿什么东西让你来取吗?”李某见我这么问,就“嗯”了一声,红着脸空手跑出了办公室。笔者没有当面呵斥他,也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他找了个台阶,避免了尴尬局面的发生。之后笔者找到了李某,推心置腹地与他聊当天发生的事,他看笔者没当众揭穿他的错误,就放下警惕一五一十地与笔者聊开了。因为父亲病故,母亲改嫁,他就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过日子,看着人家手中都有零花钱,而自己从来没有,所以一时糊涂动了歪脑筋,趁中午老师办公室没上锁之机,两次翻老师的手提包,拿了一些零钱。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当面严肃地指出了他的错误,告诉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不能失去做人的尊严,同时给他想办法悄悄地偿还了之前拿的钱。从此之后,李某便没有发生过类似的错误行为,还经常来办公室与笔者聊天,性格开朗、阳光了许多。

学生的人生路还很长,如果没有从小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很容易走上歧途,这是我们教师不愿意看到的。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应当从关切的角度出发,通过劝诫与关爱等途径培养他们克制自我的能力,慢慢地纠正他们的坏习惯。

(四)放大“环境”美德——凸显“人文积淀”

《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笔者认为,老子的这句话是在教育我们要学会营造正面氛围,善于从中发现美和善,然后让“天下皆知”。在《品出情感的韵味》“我对同学的情感”这个环节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讲述了一个自己观察到的真实故事:班里的曹同学在学校的首届学生足球比赛中扭伤了脚,后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脚踝部位骨裂。他第二天来学校上课时,脚上打了厚重的石膏,并拄起了拐杖。曹同学早上进教室后,很多同学都关切地围上来,一阵嘘寒问暖之后,便离开了。但有一位小个子男生为受伤的曹同学考虑得很周到细致,他看到曹同学受伤的脚没处搁,就从讲台前搬来了凳子,让他把脚搁在凳子上,这样舒服些。下课时,给曹同学打开水,扶他去上厕所;午餐时看他不方便上下楼梯到餐厅就餐,还专门到食堂把中饭打好后送到教室给他。这位关爱同学的小个子男生你们知道是谁吗?此时,大家把赞许的目光都投向了贺某,一个学习成绩很差、平时总爱调皮捣蛋的“小不点”。此后,在周一的全校值周汇报上,笔者还大张旗鼓地对贺某的行为表扬了一番,赞赏他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关爱同学,传递了浓浓的同学情。

在这次没有命题、没有答卷和监考老师的行为考试中,学生贺某无疑是得了满分,让其他平时书面考试远远好于他的学生自叹不如,深受感触和启发。

(五)推行“体验”实践——凸显“勇于探究”

传统的作业一般以客观性选择和主观性分析为主,特别是让学生挖空心思地去思考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令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且无法深入思考与畅谈。在《品出情感的韵味》“我们的情感世界”这个环节的教学中,笔者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先去了解我们家乡的历史名人贺知章,并布置了如下开放性的作业:

1.调查家乡名人贺知章的生平简历。

2.“担母求学”的实例说明了什么?

3.搜集几首有关贺知章的诗作,并进行赏析。

4.请搜集家乡人对贺知章崇仰之情、钦佩之心的实例。

贺知章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也是一位贤良方正的清官,在中国历史上有较高的声望,是我们家乡的骄傲。他的事迹在我们家乡广为传诵,家喻户晓。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千古流传。他回乡时曾对送别的友人说“辞农五十载,今日复东归”,表达了他荣归故里的热切心肠,人生易老,乡思长在。他的诗写得如此真实自然,深沉含蓄,无怪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学生介绍贺知章时,对他的故事和诗词如数家珍,表情和言语中充满了兴奋和自豪,这是一种真情流露,品出了情感的韵味。

三、践行反思“五感觸”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谛应该是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事件,同时对学生进行行为上的正确引导。笔者认为在践行开放性作业时应与社会、时代同步,所以,笔者没有要求学生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大张旗鼓地表决心,作语言上的秀,而是引导学生从内心出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最后把落脚点放在“努力或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上。教师应针对不同个性、不同层面的学生个体,提出不同的努力目标。

笔者从事思想品德教学二十年,“多样化”“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笔者一直的追求。如何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怎样才能使道德作业产生实效?这两个问题一直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探究课题,笔者从探索实践中深刻感悟到:

第一,真实的载体能让学生“知”书达理。

第二,真心的参与能使学生“情”理交融。

第三,真切的关爱能促学生“信”念提升。

第四,真挚的交流能令学生“意”犹未尽。

第五,真诚的评价能催学生“行”为规范。

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而要打造真情的课堂,关键在于我们教师一定要有真情。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无时无刻不在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关系到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实践证明,只有充满真情实感的道德课堂才能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和久远的记忆,换句话说即只有做好了“导行”才会有效地产生“笃行”。笔者欣喜地感到,“五E”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了,课堂氛围宽松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参考文献]

[1] 何树彬.韩、日、德、美四国道德教育特色管窥[J].教育文摘周报,2004(6).

[2] 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

[3]张志勇.回归基础——道德教育的基本任务[J].当代教育科学,2005(2).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开放性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