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格素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

2017-10-27颜凤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教师

颜凤

摘 要 教师人格素质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职业特点的人格特点的有机结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良好的教师人格素质尤显重要。过去过度关注教师人格素质对学生人格形成的作用,而往往忽略了教师人格素质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人格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人格素质的发展也必然在专业发展中得以进行。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须要重构人格素质,塑造反思性人格和创新性人格。

关键词 人格素质 教师 专业发展

所谓人格,包括了个体所有方面的品质,从人的身体结构到人的思想、态度、价值体系,是一个人所有各方面综合的有机体系,其形成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格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使一个人成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体。而教师人格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带有教师职业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和态度系统,它包括良好的认知能力、良好的情感意志结构、稳定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良好的个性特点及内在的行为倾向。以上诸方面的有机结合就是教师人格素质的主要构成。教师的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养成和完善的。

一、教师的人格素质及其构成

教师人格素质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职业特点的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人格结构的有关理论,这些理论对于理解教师的人格素质结构亦具有启发。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奥尔伯特认为,特质是人格的基础。他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体特质,共同特质是人所共有的特质,人与人之间只是在量上和强度上有差别,而个体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代表着个人独特的行为倾向。教师的人格特质正是这两种特质的有机结合。德国教育家斯普兰格认为,个体的人格以固有的先天素质为基础,同时也受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生活有不同的领域,个体会对某一或某几个领域产生特殊的兴趣,从而形成不同的人格类型。教师的人格类型更多的属于社会型,这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重视爱,认为爱他人是人生的最高价值,有献身精神,有志于增进社会和他人的福利。

依据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和人的心理机能的构成,教师的人格素质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高尚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是教师人格素质结构的核心,它主要表现在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和对待自我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倾向上。教育者的最大任务就是在帮助塑造人的品格。优秀的思想品德,崇高的职业理想,是良好的人格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优秀的思想品德、崇高的职业理想具体表现在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性上。事業心是前提,责任感是关键,积极性是实效。二是积极的情绪情感。积极的情绪情感是教师的人格素质之一,它不仅能推动教师积极地工作,而且能感染、影响学生。它包括轻松愉快的心境、豁达开朗的心胸、昂扬振奋的精神、对事业的满腔热情、高尚的情操等。三是精湛的教育能力。教育能力是指教师为成功地进行教育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同时也是教师人格素质不可缺少的方面,它包括组织教学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独立创新的能力以及适应新情境的能力等。

二、教师人格素质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良好的教师人格素质既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取得优异教育成效的最根本保证。

1.良好的教师人格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叶澜教授认为,专业发展是教师的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涵盖了专业知识、教育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自我发展意识等内容。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既要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又要实现其人格价值[1]。人格价值的实现需要良好的人格素质的支撑,人格素质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除了知识、能力、态度、动机等之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因为人格素质中的智慧、情感、道德、意志甚至审美因素都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健全的教师人格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长期以来,尽管教育改革强调要强化素质教育,但在实践中存在着对人的本性的忽视,以至于忽视学生个体的需要与发展。

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的执行力,更在于教师的素质,其中人格素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而且素质教育的改革目标,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人格素质既是影响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良好素质养成、身心全面发展以及今后适应社会的基础。

3.教师人格素质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职业具有“示范性”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这种“示范性”会逐步强化,而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社会化的最直接的榜样,教师良好的人格素质,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形成。教师健全的人格是一种重要的无形力量, 它对学生有着深刻、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激励、感染、示范和促进作用[2]。

4.良好的教师人格素质是教师角色认同的心理基础

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职业认同基础上的,职业认同包含教师角色认同。教师是一个集许多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习的发动者,是父母、朋友、管理员,是心理辅导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师的诸多角色必须要有与之相应的人格素质,如丰富的个性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状态、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等。

三、人格素质的重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人格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人格素质的发展也必然在专业发展中实现。人格素质的培养必然伴随着自我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科研、培训等专业发展环节而进行。教师也要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以人格素质引领专业发展。

1.反思性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反思模式是发挥教师主体地位的模式,其核心是教师的自我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意识[3]。因此,教师人格素质重构首先要解决反思性人格的塑造。教师只有具备反思意识才会积极寻求自我发展,才会消解职业倦怠,才会帮助教师度过“高原期”,从而获得专业发展的满足感。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过程中所存在问题的反思,也包含对人格发展的反思。具有反思性人格的教师往往善于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命价值,倾向于回归教育的本真,敢于怀疑、反驳、验证, 善于运用批判的眼光、发展的视角看待知识,看待学生。而且在反思性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意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等也会得到完善和发展。

2.创造性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创新是教师人格素养重构的重要内容,创新性人格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创造性人格是指与个体创造性活动相联系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的总和。教师创造性人格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用于调节自己创造性的内在的、稳固的、持久的组织系统[4]。

创造性人格包括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和创造动机等内容。创造性是教师人格发展的最高层次。教师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有助于推进课程改革,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塑造教师的创造性人格,需要自觉遵循教育规律, 积极参与教学科研, 更要敢于打破定势思维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自觉进行创新实践。

参考文献

[1] 游伟,徐秋云.教师人格与教师专业发展素养[J].教学与管理, 2008(3).

[2] 韩伏彬.新课改要关注教师人格发展[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7(22).

[3] 江虹.论人格性反思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8).

[4] 贾香花.教师创造性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24(1).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美育教师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