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017-10-25王婉虹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8期
关键词:双主体以生为本

王婉虹

【摘要】师生关系是大学院校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的功能发挥、学校的良好运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当前新时期,新的环境的作用与影响下,当今大学生有别于以往大学生,具有张扬个性独立自主等特色性格。如何在新时期,处理好高校师生关系,建立师生和谐的交往桥梁,是当代高等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应树立师生“双主体”意识,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改革创新教育思维和方法,运用新媒体打造时尚快捷的沟通渠道,构建起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 双主体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198-02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是大学院校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的功能发挥、学校的良好运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当前新时期,新的环境的作用与影响下,当今大学生有别于以往大学生,具有张扬个性独立自主等特色性格。如何在新时期,处理好高校师生关系,建立师生和谐的交往桥梁,是当代高等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树立师生“双主体”意识

传统的高校师生关系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而学生只是教育的客体和教育的对象。在这种观念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地位往往高高在上,强调的是“唯师独尊”,学生也认为老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尤其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追求自由,这样的师生关系容易导致师生冲突和隔阂。因此在当前构建新型高校师生关系,首先我们应该树立师生“双主体”意识。即并非以往的“教师中心论”,也非个别现代学者推崇的另一极端“学生中心论”。而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在易朝晖、郑中兵的《从师生关系的历史演变看“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双主体”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又是学生认识的客体;学生既是教师改造的客体,同时又是自身学习活动的主体,师生双方都是主客体的统一。因此,在现今的高等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起到学生学习的一个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牵引和指导。而学生更多地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自身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与效果。

二、确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教育过程中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即要以学生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展开,建立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的关系,实现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在现代的教育理念中,倡导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以生为本。在高等教育活动中,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仍应坚持和倡导。教师进行的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现实的基础上,目的在于解决学生的现实需求,围绕学生的现实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了解和研究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交往,发现和剖析他们的个性特征,这是新时期高校教师真正提高教育效果的必选之路。另外,新时期的大学生具有敏感脆弱等特点,高校教师要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以诚挚之心关怀他们、认识他们,对于他们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和积极的鼓励,对于他们的错误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致力于成为新时期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和公民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而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高校,高校师生也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高校师生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追求、共同的价值取向,必然成为维系他们存在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建立新时期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要强调“民主、文明、和谐、平等、诚信、友善”。强调高校师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主体,追求真理、相互尊重、民主协商、平等交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构建新时期的良好师生关系。一方面高校教师自己要注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示范者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在教学和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平等的、民主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尊重学生、以生为本真正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

四、改革创新教育思维和方法

当代大学教师应随着学生的思想行为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方法。教师不能再固步自封,用老眼光看待今天新的师生关系,这样只会让师生关系变得僵化。教学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予以重视,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实效。面对全新独特的新时代大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须以时俱进、改革创新。改变过去“你说我听”纯灌输的教育模式,通过平等课堂模式建立双向交流,允许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空间。在共同探究和讨论的课堂中,打破老师与学生身份的界限,学生获得了提升和成长,而教学相长,教师同样也能从中受益,共同提高。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网络教学等新的模式,将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达到吸引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另外,创新课程的考核方式,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注重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心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爱戴老师,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运用新媒体打造时尚快捷的沟通渠道

新媒体时代,人們“不管在哪里,总是在上网”。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的出现也使高校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多样化的沟通平台和交流渠道为构建新时期良好高校师生关系提供了现实基础。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对于崇尚新事物的当今大学生,高校教师应该投其所好,利用时下新兴的网络平台,建立微博、微信、QQ、Facebook等,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以此增进师生情感、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沟通渠道越畅通,师生关系越和谐,教育效能就越大。如何教师不能与时俱进,适时融入新的科技社会生活中,跟不上时代的老师与学生的隔阂就会越来越大。脱离时代脱离社会的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势必处在劣势。一方面,通过相同的平台,关注同样的热点事件,教师可以通过评论发言等形式对学生的舆论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通过社交网站或是微博互粉等形式,可以更快速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动态,并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高校诸多的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师生关系,它的和谐发展关系到高校教育的整体教育。当今的时代是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活在一个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的时代中,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场所,它所拥有的人才也必须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观念。因此,新时期高校教师须摒弃陈旧观念,建立全新符合时代特点的思维,利用改革创新等方式,致力于建立新时期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杨芳,孟祥瑞. 以人为本视域下新型大学师生关系问题探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126-133.

[2]段旭光. 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2):157-161.

[3]汪庆华.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型高校师生关系[J]. 中国高等教育,2015(8):14-16.endprint

猜你喜欢

双主体以生为本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