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2017-10-25粟春兰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8期
关键词:情景教学意义

粟春兰

【摘要】比的意义教学意在通过设定特定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实际生活中比的意义,继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愿望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比 情景教学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126-02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p48~49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

2.能从生活中发现比的知识,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播放天安门升旗、奥运健儿夺冠、神州飞船登天、国庆阅兵的图片,寻找五星红旗。

2.五星红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赛场上、太空中飘扬的五星红旗,都能激起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之情。今天,我们就借助国旗来研究数学问题。下面这3个不同的长方形底面中,哪些可作为国旗的底面,你能找出来吗?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既富有教育意义,又为“比”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二、自主探究,认识“比”

1.实践活动1:探寻国旗长与宽的奥秘

(1)小组探究:利用老师提供的方格纸、一面标准的国旗,3个底面、直尺等学习材料,自由选择材料探究。

(2)学生汇报,发现奥秘

学情预设1:用方格纸或直尺来测量底面的长和宽,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原图的长除以宽等于1.5,①号、③号图的长除以宽也等于1.5,两个底面长除以宽的结果相同,存在相同的倍数关系。而②号图长与宽的商与原图是不同的。

得出结论:通过对比,发现长除以宽等于1.5的①号、③号长方形,可以作为国旗的底面。国旗的长是宽的1.5倍,这就是国旗身上的数学奥秘。

2.归纳概括,揭示概念

(1)结合算式,引出“比”

从刚才的算式中,选择其中一道算式:6÷4=1.5。

师:6÷4表示长和宽是怎样的关系?像这样的相除关系,还有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就是“比”,——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板书)

(2)认识“比”各部分名称

长和宽的比是6︰4,“︰”叫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读作“6比4”。6:4表示6和4相除,除得的商1.5就是6︰4的比值。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就能得到这个比的比值。(板书各部分名称)

(3)明晰比的顺序

4︰6是什么意思?4︰6和6︰4的意思一样吗?

师:比是有顺序的,要按照叙述的顺序表示,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长除以宽等于1.5的长方形,可作为国旗的底面这一规律之后,此时在除法计算的基础上介绍一种新的表示方法,引入“比”的概念,既利于学生理解,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三、学练结合,理解“比”

1.比”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你能根据题中的信息找出相应的比吗?

(1)航海模型小组男女生人数的比( ):( ),比值是( )。

(2)航空模型小组男生人数与小组总人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3)汽车模型小组做的模型总数与人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2.思考:题中的3个比有什么特点?比值呢?

学情预设:第(1)(2)题中是同类量的比,但又有区别,第一个比是部分与部分的比,第二个比是部分与整体的比。第(3)题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比值既可以是小数,还可以是分数和整数。

3.小结:通过讨论与交流我们对比有了更深的认识,比既可以表示部分与部分的关系,也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既可以是同类量的比,还可以是不同类量的比。总之,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设计意图】邱学华老师说过:“学生不是听会的,而是练会的。”借助此题既是对学生学习新知的当堂检测,又将研究的视角从“部分与部分之比”延伸到“部分与整体之比”。而不同类量比的介入,充分扩展学生对比的直观感受,赋予比新的内涵,逐步完善学生对比的意义的建构。

四、实践思考,寻找“比”

1.实践活动2:寻找比

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了比,你还在哪里见过比呢?找一找。

活动要求:

(1)结合你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你还能找到哪些比?请你把它记录下来(可以是文字、图形等),并求出比值。

(2)将找到的比在组内进行交流,你有什么感受或发现?

教学预设:

(1)找到的“比”情境不同,但“比”表示兩个数相除的关系是不变的。

(2)比的前项和后项相同,比值是1。

(3)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如3︰2,不表示相除的关系,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比,只是一种记分的方式。

……

2.在你们找到的比中,有哪个比的后项是0吗?想一想,比的后项能为0吗?

3.老师也找到了一个生活中在比,课件出示芭蕾舞演员踮脚跳舞的图片。芭蕾舞演员为什么要踮脚跳舞呢?(介绍黄金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比,加深对比的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尊重课堂生成,学习资源来自于学生,生成结果取决于学生,充分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总结提升,感受“比”的价值

1.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知道什么是比吗?

2.我们过去学习的除法、分数和刚认识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它们各有优点。看图,谁能试着读出这个比!(1:4:2:2)

师:这是一个由多个数量组成的连比。除法和分数都不能将四种物品之间的倍数关系表示出来。比在这里的应用,使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小小的“比”,蕴藏着丰富的内容。

3.这么丰富的比,比号是谁发明的呢?课后,同学们可以百度一下,相信你们对比一定有更深的理解。

【设计意图】对比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层次追问,使学生初步感受比区别于除法、分数的优势,从而切实感受到比的独特功能,拓展了课堂的深度,搜索比号的由来,又将学习的视线投向课后。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景教学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