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现状及反思

2017-10-25万贤鑫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特点对策

万贤鑫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并伴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话题。而这个问题所呈现出的多种特点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最终,我们应从内外两方面共同努力,以改善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

关键词:流动人口子女 家庭教育 特点 对策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和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要求,社会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出现了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流动人口以家庭为单位的组织形式进入大中城市,随着规模、范围的扩大,愈加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而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問题开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与非流动家庭情况具有较大不同,根据湖南省妇联对湖南流动人口家庭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我们可以窥得一些流动人口家庭的基本情况:(1)流动家庭家长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文化程度以初中最高(40.94%),高中其次(34.22%),职业以私营或个体劳动者为主,而这次调查的非流动人口家长的职业以国家机关干部和工人为主,文化程度总体上要高于流动家长。(2)80%以上的流动人口住在城市或城市郊区。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家庭住房不拥挤或较宽敞,人均10平方米以下的仅有17. 11%,这与一般所认为的流动人口住房条件紧张似乎出入较大。在家庭人均年收入方面,1000元以下的最多,有27. 9%的家庭;其次是1000-3000元,有24.03%的家庭:而人均收入10000元以上的也不算很少,有超过16%的家庭。超过一半的家庭是集中在3000元以下。与原居住地相比,流动后大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有所改善或改善很多。当然这只是从一次调查中总结的流动人口家庭的特征,我们还可以从更多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①。

一、家庭教育问题化解的主要特点

通过我们的实地调研,我们在长安南路小学、八里村小学、大雁塔小学等10所余所小学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共收回457份,回收率为为91.4%以上。我们基本可以的看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在其家庭内部所表现出的特点:

1.多因性与相关性:根据已回收问卷来看,73%的流动人口子女父母文化水平只到小学和初中,2.6%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由于接受文化程度较低,导致技能水平不高,67.2%的流动人口子女父母是从事运输、服务员、小买卖等简单工作。简单工作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收入的问题。流动人口的住房基本上以租房为主,52%的流动人口家庭因为经济、住房条件,没有给子女提供单独的房间,而非独生子女的数量也占到了被调查人数总量的62.8%。约有86%的家庭移居西安已有5年或超过5年,而稳定下来的原因中住房条件和子女教育成为了主要因素。约有1/3的家长选择了“很少”进行作业辅导,这就会使孩子面临在回家写作业时如果遇到问题难以解决的现状。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住房条件的局限、经济上的捉襟见肘等物质条件的匮乏,以及流动人口本身受教育水平较低等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环境,进而使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其中,大部分流动家庭也非常关注子女的家庭教育,但也有部分家长表现出并不重视家庭教育的

情况。

2.低成本性与单维性:在考察父母对子女教育精力投入方面,我们发现,而在“父母是否主动帮你买辅导书”时,选择“经常”的只有30%,其余的都是“不买”或者是“偶尔买”。对于课外书籍的拥有量,51.4%的孩子拥有低于30本(不包括30本),还有3例流动人口子女选择了“0—5本”这一选项。可见,流动人口家庭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去为其子女购买辅导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长除了在文化水平不足无法帮助子女学习外,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同时,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中也存在不正确的教育方法等问题,在调查问卷中有一题为“当你犯错误时,父母会怎样”,有1/5的家长会“打骂我”或“从来都不关心我”。可见,流动人口家庭父母在诉求子女在教育中的到良好教育的同时,并未采取柔性的、教导性的方式诱导其子女进行学习,而更喜欢采用简单粗暴,却不一定有效的方式。

3.内部性和外部性:与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流动人口在子女家庭教育的责任承担上,呈现出明显的内部性,即家庭责任重于社会责任和政府责任。在目前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研究中,多数学者强调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从严格意义上讲,关于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几乎是少有进展的。当然,家庭教育问题在责任承担上的内部性是与其特点和本质分不开。家庭教育责任的内部性有其正功能,它可以促使父母更加重视和关注子女的家庭教育。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忽视政府责任和社会责任,特别是对作为弱势群体的流动人口,我们更不能将其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当作其“家务事”而不闻不问。

其次,我们从外部因素影响下再次来考察这个问题:

1.政府的重视程度不高:政府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重视程度不高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

2.社会关注度不够:目前,在政府、媒体的引导下,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这种重视程度是远远不够的。流动人口的家庭教育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这些重视是片面的、浅层次的。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脱节:学校教育是城市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更是流动人口子女接收教育的主要方式与重点方式,由于流动人口的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和繁重性,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也是教育的方式之一,由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及黄、赌、毒等现象在城市的迅速蔓延,可能导致农民工流动子女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脱节②。加之流动人口与其子女交流本就不多,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不及时发现并纠正,子女的教育问题就会愈加严重。

二、家庭教育问题化解的主要对策endprint

1.大力改善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环境首先应从家庭内部环境做起。家庭环境对子女健康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不可少的。(1)作为家长,要做到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保持恩爱的夫妻关系。无论是传统型家庭,还是互助型家庭或依存型家庭,夫妻之间在生活和工作上都应该是亲密的战友,在营造家庭经济共同体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家庭精神共同体的建设。(2)父母与邻里之间和平共处,互帮互助,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引导和鼓励子女加强与同龄群体的交往,不要限制孩子外出,不要限制孩子接触社区生活。(3)父母对子女要平等相待,多一分体贴,少一些训斥,多一分爱护,少一些冷淡,多一分理解,少一些专横,既不能動辄严厉惩罚,也不能过分溺爱和保护。(4)“在下功夫搞好普遍教育指导的同时,我们还要在现有基础上,以研究、咨询机构为主体,广泛吸纳受过专门训练的志愿工作者,逐步建立和完善融诊断、治疗、咨询、指导、救助功能为一体的家庭服务体系”③,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提供全方位的社区服务。

2.举办流动人口家长学校,加强对流动儿童家长的继续教育,提高家长素质。由于流动人口家长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难免在家庭教育中出现偏颇。如何帮助其提高素质,这是解决流动儿童教育与发展问题的重要前提。

3.规范和鼓励民间办学,充分利用公立学校闲置教学资源,提供义务教育机会,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在义务教育上的匾乏状态加剧其对家庭教育的需求,良好的学校教育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顺利进行,否则就会给家庭教育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鉴于城市公立学校在接受流动人口子女上学方面存在的主观和客观上的种种困难,当务之急就是规范民间办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 1 号) [N].人民日报,2011 -04 -29( 009).

[2]试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及特点 [期刊论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李伟梁

[3]厚婧.关于我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探析[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0,( 3) .

[4]湖南省妇联儿少部:《流动到底给儿童带来了什么——从847汾调查问卷试析湖南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和儿童发展状况》[M].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特点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