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操作中降低煤管结焦的应对方法
2017-10-25唐章宝
唐章宝
[摘 要]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燃烧器端面结焦是影响窑况稳定的因素之一,操作中应密切注意入窑煤粉的燃烧状况,发现煤管端面有结焦现象要及时处理,保证窑系统的稳定。
中图分类号:TQ172 .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3-0261-01
一、结焦危害表现
(1)煤管结焦是在喷煤管端面出风口形成结皮,阻挡部分内外风的喷出,使径向风和轴向风的比例失调,旋流效果变差,影响煤粉的输送、扩散、燃烧,导致喷进窑内煤粉不能稳定燃烧,严重情况会出现火焰开叉、上漂,危害窑皮进而伤砖;(2)煤管结焦使煤粉在烧成带的燃烧状況不佳,煅烧温度不够,固相反应不能充分进行,形成足够的液相,导致熟料结粒变差,飞砂料增多,炽热的细小颗粒料在固定篦板上堆积,极易粘结在一起形成“雪人”,影响窑况;(3)部分在烧成带不能完全燃烧的煤粉随着高温气体到达残余分解带(即上过度带以后至窑尾,有的直接归为过度带)或烟室位置燃烧,导致上过度带以后局部高温,烟室结皮严重;(4)飞砂料的增多直接导致气体粉尘浓度的变大,而飞砂料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极易在三次风管和烟室斜坡处堆积,增加系统阻力,通风变差,进而导致窑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具体事例
某天夜班6:10对煤管结焦清理前后入窑生料和熟料分析对比情况如表一、表二。
从表一可以看出4:00-8:00入窑生料成分基本稳定,而从表二当中可以看出,5:00以后的窑况开始逐步变差,出现f-Cao不合格,6:10对煤管结焦进行清理之后窑况恢复正常。
三、结焦成因[1]
在熟料煅烧过程中,火焰的中心温度达到1400℃~1600℃,熔融的煤灰渣黏结在煤管受热面上,并不断积聚、黏结在喷煤管受热面上的现象,积聚物黏软、不易清理。结焦、积渣形成以后,由于焦、渣的导热性能差,其外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同时又因为焦渣的表面粗糙度增大使软化的灰粒更容易黏附,结果更容易结上第二层焦渣。这样,外表温度越来越高,结焦、积渣就越来越严重。当焦渣的温度达到熔化温度时,熔焦就会流动扩散,扩大了结焦、积渣的范围。所以,结焦、积渣的过程是一个自动加剧的过程,严重时影响火焰形状和煅烧质量。
四、操作调整措施
1.加强煤粉细度水分的控制
对低挥发分的煤质,细度控制在3.5以下,水分控制在2.5,保证煤粉燃烧稳定,对高挥发分、发热量高的煤质细度可以放到5.0,水分放到3.0,降低煤粉喷出后的着火速度,以防煤管出口端面温度过高,减少煤灰在煤管端面的黏结。
2.建立合理的燃烧工况
适当调整一、二次风的风速和比例,避免出现过高的二次风温,并保持适当的空气过剩系数,使煤粉燃烧充分、完全.保持窑内火焰均匀分布,特别是要在满负荷运转时,防止火焰的偏斜、后窜。
3.合理调整燃烧器的位置
在系统运行稳定时,煤管尽量放在窑口意外,并适当放在离料位置,增大煤管端面与火焰中心的直线距离,降低端面温度,同时窑内带起的熟料也不易掉到煤管头部,减少夹杂煤灰的熟料细颗粒在头部黏结。
4.加强对煤管端面的检查,及时清理大面积结焦
每班定时对煤管进行检查清扫2~3次,防止结焦时间过长而变硬,增加清理难度,同时保证了清理质量,稳定窑内的煅烧状况。
结束语
我司通过加强对煤管结焦的清理和工艺操作调整,稳定了窑系统运行状态,大大提高了窑台时产量和熟料质量,降低了吨熟料能耗,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万芳,崔海病.回转窑喷煤管结焦成因及处理.生产技术,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