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协同教育
2017-10-25岳清松
岳清松
摘 要:随着当今时代社会的进步、信息化浪潮来袭,现阶段的各大高校生源参差不齐、学生人数增加、管理难度加大,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教育的发展。高校教育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部分组成,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关键词:家校协同教育 学生管理 教育管理模式 信息化时代
目前学生教育上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下:首先是家长管不了,小部分学生个性特点比较鲜明,家长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其次,家长认为大学时代的学生不用管,他们均以成年,具备成熟的三观,事实上,大学时代的的孩子还尚未成熟,对于现实中的诱导学生们不一定拥有辨别能力;再次,有些家长想管,但不知道从何入手,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家长和孩子之前的代沟愈加严重,家长无法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在教育管理上的付出和结果自然不能形成正比。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以促进高校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家校协同教育应运而生。[1]
本文针对我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工作的多年经验,分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95后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状态、行为特征等方面的形成原因。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下,家校之间的沟通绝不应该仅限于传统的协同教育模式,协同教育的优势、互联网资源的整合,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校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2]
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家校协同教育
1.互联网+教育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室、老师、书本的意义正在悄然发生转变,未来的一切教与学可能都在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下的讲座、活动或将成为线上知识授课的补充与拓展。
我校开展“MOOC”,率先实现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对于在线教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较好地促进作用,也更便于管理者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各部分碎片化信息将通过互联网实现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的无缝衔接。
2.当前管理模式和学生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逐渐渗透、现代化科学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网络的快速普及,网络再带给大学生生活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学校和家庭教育增加负担,学生对于网络的错误认识和不正确使用以及网络的不健康内容使学生沉迷、堕落,甚至造成负面影响。
当代高校学生的三观或有变化,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受到挑战,创新性管理模式尤为重要,各大高校在新形势、新环境下,需要不断摸索经验教训,结合学校的工作开展方向、学生的综合情况等,与家长进行适时沟通,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推进家校协同教育管理,以适应迅速发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需要。学生本身的叛逆心理、家长对于学生关注的逐步减少、异地求学的无助等都是造成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的重要原因。家长方面寄希望于学校,弱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方面,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繁杂、学生基数大且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影响,导致“真空地带”的出现。
3.家校協同教育的必然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网络通信的飞速发展、网络的覆盖化、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学生的行为特征和价值观念正悄然发生改变,学校和家庭都应转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合理规避家校协作性差、单方面教育难度大等问题。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的行为特征、思维习惯、生活方式开展全方位、无界限、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二、家校协同教育模式的革新
1.校方建立完善科学的教育机制
基层学生工作者可以针对学生的近期表现、需提升的方面等有规律性、有目的性地和每位学生家长取得沟通。当然,沟通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要让家长充分地感受到学校对于学生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要保证沟通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切不可让家长感受到特殊和困扰。学校可采取群众监督的手段,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一结合,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协调运作、相互配合,注重与家长沟通的持续性和有效性。[3]
现如今的学生个性化十足、性格特点鲜明,由于90后、95后的成长背景、生活环境,使得这一年代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理念不够认可,甚至于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或有异议,不良的网络内容,也在影响着他们的三观及生活形态。对于这部分学生,首选要做的是慢慢走近学生,和学生做朋友,要时刻告诫自己,教育者不是单纯的为了工作而工作,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朋友、孩子,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无知和错误。[4]
每位教师在任职从教过程中,都应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除了参加各机构组织的不定期培训之外,努力进修,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校系部下属的各专业教育管理团队均由优秀的教师组成,直接参与专业建设、教学建设规划、课程讲授、竞赛指导等工作,团队成员擅长的学科领域和工作经验各有不同。随着人事更迭,不断涌入新鲜的血液,在工作经验和能力方面也参差不齐,团队的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2.家庭树立合理正确的教育观念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成长轨迹不同,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家庭都可能有既定的教育方式。而随着时代产物快速更新换代,传统的教育理念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的90后、00后的教育,新思想、新思维的渗透以及社会、网络媒体的发展使得新青年的思想悄然发生转变。
与小、初、高相比,大学时代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时间短、空间远,家长不能时刻了解孩子的行为和思想动态,更加达不到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该成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桥梁,打破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家长应该有效的利用网络平台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家长和学校之于学生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在教育上应该树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家长应主动通过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等网络时代产物,适时建立起全面而快捷的互动渠道或平台。做到因人而异、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3.互联网时代家校协同教育的革新endprint
传统的存在于家校之间的协同教育,对学生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但互联网+教育更加着眼于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家校协同,无论是从形式到内容上、从时间到空间上都将具有重大意义。普通的家访、家长会已不具有特别意义,构建多渠道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是当务之急,能广泛运用的渠道有很多,例如:短信、微信、QQ的使用率日益普遍,且突破空间上的局限,学校或家长都可主动通过电话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思想动态、日常行为等,实现实时沟通;电子邮件、网络视频、百度云、网盘等网络形式的沟通也能增强彼此沟通的及时性、有效性。最新的学校通知、信息推送,家长想要了解的相关信息都可以通过上述形式进行查询。
三、家校协同教育模式体系的建设
1.学校各门户网站的资源整合
目前我校较为注重网站之间的资源整合,正在逐步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间的无缝对接。学院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大众的官方信息发布平台,方便学生、家长了解校方的最新资讯,学校概况等信息,是学校必不可少的“招牌”;学生通过综合信息门户网站、新教务网、课件系统,全面实现在线查询校方资讯、在线选课、查询成绩、下载学习资源等;教师完全实现在线办公,使用OA系统完成教师日常事务处理,使用CA系统登录学生考勤系统、教师评价系统等,完成常项工作。
我校在门户网站的建设上比较成熟,但目前存在的弊端是网站多、登录信息繁复、多人同时在线选课系统崩溃,学生在使用上仍存在些许问题。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系统、服务器不稳定或其他因素,建议校方在软硬件设施上能有进一步更新、维护。还可以在网站首页附有操作指导手册,方便学生操作的同时也能减少教师在指导学生时耗费的工作时间。针对网站多,登录信息繁复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站信息集成,将其他网站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一键登录,多个系统随时切换查看。[5]
2.新媒体平台的开发应用
我校在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上投入力度很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实现功能越来越多。除了官方宣传、信息查询、校园街景、打卡功能等强大功能外,还可以增加家长入口,家长可通过微信平台查阅校方发布的最新消息,绑定学生学号后可以在线查询学生成绩、奖惩信息等,开通在线留言、质量评价等功能,家长可通过微信了解到学生的在校表现,也可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或方案。
3.传统协同教育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协同教育模式多为家访,一般安排在寒暑假进行,一方面,基于家庭经济状况、学生表现、家庭结构、地域差异等多因素综合考量,确定家访对象,由素质教师个人安排家访;另一方面,寒暑假时间充足,也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安排。但传统家访存在着难以规避的问题:小部分辅导员可能认为家访工作是形式主义,甚至有可能将家访工作庸俗化,以家访为由,接受学生家长的吃请、财物馈赠等;机制不完善。家访对象的选择可能受交通、时间等因素限制,以就近原则为主,忽视外省或偏远地区。参与的主体局限于一线辅导员老师,参与面较低,效果不尽人意。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学校对传统协同教育模式即家访工作进行创新。首先,增强教师、学生、家长对家访工作的重视程度,阐明家访工作及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扩大参与主体的规模,可选择部门领导、其他学生工作者等相关人员成立家访工作小组,增加家访工作影响力。再者,创新家访工作形式,除走访入户之外还可以通过通讯工具、网络视频、信件寄递等形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从根本上规避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最后,做好反馈和随访工作,家访完毕之后要在固定的时间节点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回访,以方便对家访工作效果进行评测。
4.家校信息交互渠道的创新应用
随着网络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家校双方在信息交互渠道上也应有所创新。直播这一名词慢慢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来。微信平台直播功能的开设,能有效的将学校、学生、家长紧密连在一起。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在家长入口端可接入直播间功能。此直播间的直播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选取:
(1)随机挑选课堂授课环境或图书馆自习教室环境进行直播,让家长切实了解到学生的上课表現、教师的授课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状态等,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
(2)我校每年新生入学阶段组织的寝室文化节活动以及日常寝室生活氛围、学校食堂的设施环境等都可通过直播平台展示给家长,让家长从另一视角了解自己孩子独立的一面、了解学校建设用心的一面。
(3)学生口中的社团只能成为家长丰富想象的基础,真实的社团活动绝不仅仅是言语或图文能表达的,一次大型社团的拓展训练、竞争激烈的辩论比赛都将成为家长关注的热点。
结语
作为学生工作者,结合从业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以及现如今大部分90后、95后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状态等,分析这一部分具有时代特征且受互联网、新媒体影响较大的新时代年轻人的行为特征,并对当前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
大学是现实社会的“缩影”,是独立的“社会圈”,虽然单纯、自然却也现实、残酷,与家庭环境隔离,与现实生活交叠,校方和家庭的单方面教育都不能更好的实现对学生成长、生活和教育的持续性关注,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协同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代学生,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家校协同教育创新奠定了基础。互联网+教育时代下家校协同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尤为重要。
新一代青年要用新的教育方式,要善于利用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更要和家长保持有效的沟通。成功的教育典型绝不是说教,而是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及其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真正做到以育人为核心,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小斌,彭超,杨静. 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协同教育实践探析[J]. 基础教育研究,2016,(23):14-19.
[2]武艳. 高校学生教育开展家校协同方法的研究[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16-18.
[3]张硕. 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的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7):161-162.
[4]邱静文. “互联网+”时代的家校合作教育及其优化路径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3):146-147.
[5]吴成峡,肖丽霞,李晨烨.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与家庭协同育人探析[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0):267-2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