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
2017-10-25周欣欣
周欣欣
摘 要:初中历史是初中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有效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能对学生进行情感和精神上的熏陶。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笔者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做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改革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 历史 教学现状 改革 策略
初中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笔者在实际工作和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法传统陈旧、教学评价缺少客观性等。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有效的改革措施展开论述。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明确的要求,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历史老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历史课堂上唯一能够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就是互动环节,但是笔者发现大多数的互动都是形式上的互动,浮于表面,并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历史老师往往只是象征性的让学生回答一下,但是却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深入研究,导致学生在受到好评时不知道自己回答的亮点在哪里,在受到差评时也不清楚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1]。
2.教学方法传统陈旧
虽然新课改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笔者发现,有些初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询问才得知,大多数历史老师认为历史知识是死的,以前的教学方法应用效果不错,所以不敢轻易尝试新的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课堂教学中除了听就是记,很少主动思考,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
3.教学评价缺少客观性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这一环节经常被老师忽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历史老师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往往只看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需求的综合考虑。而且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只有自己参与其中,评价主体具有单一性,导致评价的内容存在片面性,缺少客观性和完善性[2]。
二、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1.教学方法的丰富化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初中历史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譬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集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能够实现抽象知识的形象转化,还能将过去的历史知识以具体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通过丰富的画面和声音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亲身体会事件发生的经过[3]。
例如,在学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节内容的时候,历史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1949年开国大典时候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毛主席的雄伟气魄和开国大典时候的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以此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2.教学过程的趣味化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不感兴趣,是因为觉得历史学习非常枯燥。历史老师要重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关的措施,让教学过程变得具有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历史老师可以采取幻灯片、猜谜语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充分激发出来,以此引导学生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提问,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还有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辩论等各种方式,历史老师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在课堂的结尾环节,历史老师可以设置疑问,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探索,从而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3.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生活即教育,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书本中的“生活”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习俗、社会生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内容,充满人文气息,贴近生活实际,历史老师可以加以运用。除此之外,历史老师还要结合教学大纲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4.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初中历史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时候要注重其多元化,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比如学习特点、情感态度、学习需求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评价,既要注重对结果的评价,也要注重对过程的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次,历史老师还要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评价之中,丰富评价的主体,例如让学生进行自评,或者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让组内的成员或者组间成员之间相互评价,通过这种多方面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更加清楚全面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综上所述,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历史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做到教学方法丰富化、教学过程趣味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以此优化历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向明.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优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09(11):45-46.
[2]鄭宗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浅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2):31-32.
[3]徐旭阳,周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4):4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