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减时增效”路径探讨

2017-10-25吴志刚

课程教育研究 2017年38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吴志刚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一直都是困扰业界人士的难题,而“减时增效”是破解该难题的良方。面对新一代大学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学时可以适当缩减。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应当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弥补缩减学时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费时低效 减时增效

【基金项目】(该文为湖北警官学院2015教学研究项目《湖北警官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减时增效”路径探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8-0108-02

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已经成为不容争议的事实。大学英语课程开设时间长,受众群体广。在湖北警官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开设两学年(四学期),而且全体本科生必须修读。但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较低。很多学生反映,相当多的大学英语教师还在延续“语言点剖析+课文讲解”的老路,课堂教学多以传授语言知识為主,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在目前的教学生态下,英语教师和课堂教学对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作用有限。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难题亟待破解。

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这一难题,实际上包括两方面,即“费时”和“低效”。针对这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减时”和“增效”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良方。

一、通过“减时”应对“费时”

湖北警官学院自2002年举办本科教育以来,大学英语课程都是开设两学年(四学期),每学期周课时均为4课时。但是新形势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缩减课时。具体来说,“减时”的理据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使得大学新生入学时的英语应用能力较以往有明显提高。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受益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

在时间维度上,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呈现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从小学入学到高中毕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长达12年,个别学生甚至从学前教育阶段就接触英语。在空间维度上,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已经全面普及,无论是城镇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学生都有机会学习英语,个别学生甚至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可以获得出国旅游、海外游学的机会。在能力维度上,大学新生入学时的英语应用能力较以往有明显提高。以听力理解能力为例,上世纪80年代中期,高考英语听力考试只针对特定考生(如报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高中毕业生),但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听力理解测试已经成为高考英语的必测项目,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英语高考试卷都涵盖听力测试内容。由于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指挥棒“效应,大学新生入学时的英语听力水平较以往有显著提升。

(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较以往有明显优化的趋势。上世纪80年代中期,学生接触英语的途径较显单一,基本上走的是“教材加磁带”的路子;从90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开始走进学生的英语学习领域,学生接触到的英语网络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学生在课堂之外可以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新世纪伊始,英语教学进入“互联网+”时代。微课、慕课、电子词典、电子教材、英语学习APP等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供学生轻松获取。类似QQ、微信之类的实时通讯工具为学生以书面或语音的形式与外籍人士用英语对话提供了方便。移动互联技术的兴起,打破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时空局限,使得英语学习的“线下+线上”模式成为可能,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

(三)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使得缩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学时成为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教学领域已经形成以下的共识,英语不光靠“教”,更要靠“学”,而且要在“用”中“学”,通过“做”来“学”,唯此才能使学习者在知识、技能、行动等方面实现“知行合一”。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学英语教学开始打破“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陈旧模式,教学重心开始从“以读写为中心”向“以听说为中心”;从90年代中期开始,合作式学习、任务型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型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等学习形式先后步入英语教学课堂,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新世纪伊始,借助移动互联技术,英语教学实现了线下和线上的融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英语教学的主流。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传播与推广,显著提升了英语教学效率,也使得缩减英语课堂教学学时成为可能。

二、通过“增效”破解“低效”

缩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学时,不能以降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为代价。要达到以上目标,就必须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可以从“教”和“学”两方面着手。

(一)借助先进的外语教学方法,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在落后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师发挥的作用只相当于语言复读机。落后的外语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不仅无法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而先进的外语教学方法的推广和使用,将极大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英语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多项技能训练项目,比如听力训练、口语训练、写作训练等等,放在课堂教学中教学。上述技能训练项目,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由于目前国内高校普遍采用50人左右的大班开展教学,在宝贵而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参与人数有限。另外,个别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因为担心犯错、当众出丑等原因,不愿配合老师开展上述的技能训练。种种原因,都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将上述涉及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的项目移至课外,要求学生在课外利用英语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练习,是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三、“减时增效”的探索与实践

以笔者任教的湖北警官学院为例。自2016级本科学生开始,我院启用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缩减了大学英语教学学时,将大学英语教学总学时由原来的250左右缩减至200左右。为配合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我院选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系列教材,启动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该系列教材致力于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型、立体化教学体系,数字化互动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和便捷的教学管理功能,尤其是该教材的编写者开发了“外研随身学”APP。该APP将纸质版教材的全部内容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该教材的启用,弥补了课时缩减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减时增效”。

与此同时,湖北警官学院的大学英语任课教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学生课外自主学习。例如,上课时教师会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效果,并计入学生平时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拘泥于零碎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而着眼语言学习方法的引导、语言学习规律的掌握、跨文化意识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课外练习的安排方面,除了规定学生在课外必须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之外,还规定学生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并完成一项英语创意作业,比如排演一部英语小话剧、用英语制作PPT并进行演讲、搜集英语新闻制作英文版“新闻联播”、英语为电影配音、拍摄英文版视频等等。上述活动促使学生在“用”中“学”、通过“做”来“学”,达到了“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效果,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减时增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减时增效”是破解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难题的良方。大学英语教师应秉承科学的英语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正是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减时增效”的必由路径。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
基于网络环境的互动英语教学分析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