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
2017-10-25王彦伟
王彦伟
摘 要:随着新课改大力推进,传统教育模式的短板逐渐突显。因此,采用新型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小组讨论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对于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关键词:小组讨论 教学法 初中数学 课堂应用
在新课改的号召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都急需发生转变。初中数学知识偏于抽象化、概念化,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小组讨论教学法以团队合作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索数学知识,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与质量。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讨论教学法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实际意义与重要性,往往只是走走过场,没有发挥小组讨论的重要作用。
1.小组讨论过于形式化,缺乏实质意义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小组讨论教学法只是作为形式上的需要,而没有针对小组讨论的模式进行指导,使学生对讨论目的缺乏理解[1]。看似热热闹闹的讨论,却没有人能提出建设性的问题,缺乏实际意义;此外,由于教师没有重视小组讨论,没有针对问题进行跟踪提问,所以学生自然也不重视,更多的是利用这个机会聊闲天,使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白白浪费课堂时间。
2.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缺乏技巧性
学生没有领会小组讨论的核心意义,在讨论过程中,没有起到优劣互补、相互促进的作用。有的小组成员互相之间只相互对一下答案,就算完成了,没有做到针对问题的解答方式展开讨论,答对的学生没有想到用其他的解法来拓展思维,答错的学生没有想到该如何正确解答这道题;还有的小组成员干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管别人是不是讨论的热火朝天,自己只顾着做自己的小动作。这些缺乏技巧的讨论小组,失去了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实际意义,也没有起到团队协作的作用[2]。
3.小组讨论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成立讨论小组时,教师往往随机分配小组成员,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3]。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各不相同,对于同一个问题,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能尽快掌握到要领,并把有关知识精确的运用到该解决问题中;而有的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弱,面对问题时,很难把有关知识精准的调动出来,而是需要经过大脑的反复搜寻,才能找到解答的方向。因此,这些个体差异导致组员之间难以同步沟通,无法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具体应用
1.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划分讨论小组
初中数学教师在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讨论小组。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沟通与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情况,保证所分配讨论小组的组员结构平衡[4]。例如,在一组内既分配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又分配性格内向的学生,同时,既有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又有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保持人数在4-6个人之间,并且选择性格阳光外向、学习能力又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动整组的积极性,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弱者充分理解知识点,让性格开朗的学生带动内向学生一起沟通交流、互帮互助,从而提高整组的学习效率,配合教师完成小组讨论任务。
2.合理安排小组讨论内容
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思维发展水平,在安排小组讨论内容时应具有合理性,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过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5]。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角的度量》一节,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成立讨论小组,让学生们各司其职,如:操作员、测量员、记录员、发言人等。然后让操作员把长方形的纸盒沿对角线剪开,得到的两个大三角形,再让操作员根据自己的意愿裁剪成多个图形;由测量员使用量角器对操作员所剪出的每个图形的每个角进行测量;由记录员对操作员所剪图形以及测量员所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然后整组成员对记录员的记录进行核对、讨论并确定无误;最后由发言人向老师阐明本小组最终实践与讨论的结果。通过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使每个人各司其职,充分实现自我价值,并锻炼了学生们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3.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掌握多样化解题方式
在小组讨论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用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尝试从其他人的思维上受到启发,学会用多样化方式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三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教师出题,“两个连续偶数的积是624,求这两个数分别是什么?”有的同学用的方式是“设较小的偶数为X,另外一个就是X+2,X(X+2)=624,解方程得:X1=24,X2=26”最终得出结论,这两个偶数分别是24和26。还有的同学用的方式是“设较大的偶数为X,另一个偶数为624÷X,X-624÷X=2,解方程得:X1=24,X2=26”最终得出的结论也是24和26。这两种方式的计算方式与结果,都是正确的,因此,学生們完全可以发散思维、勇于尝试用多不同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通过讨论小组,学生可以借鉴其他人的思维模式,探索多样化解题方式,能够有效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结语
小组讨论教学法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兴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玲芳.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读与写,2017,14(2):99-118,119.
[2]严勇.小组合作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19):279-279,280.
[3]曹渊.浅析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考试周刊,2015(53):56.
[4]黄忠炜.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改善策略[J].考试周刊,2016(59):65-65.
[5]赵应顶.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5(12):230-230,2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