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数学课中如何渗透人文情怀

2017-10-25张晓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人文情怀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张晓丽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数学人文精神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只注重课程教学,而忽视人文精神。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中渗透人文情怀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让人文情怀深入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人文情怀

引言

数学是一门思维和逻辑比较严密的学科,对学生的智力培育培育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很多学生都为学不好数学这一门课而感到烦恼。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关爱与尊重他们。因此教师应该做到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关爱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凸显人文情怀。[1]

一、注重实效,养成高效的学习方法

课堂的核心是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保证的是知识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成果取决于其学到的有效知识量,而不是经常低效的去重复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深钻课本,保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要保证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应主动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单单为渗透人文精神而渗透,而是真真实实地落实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一种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例如在《比例》一课中,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个破案故事,福爾摩斯根据嫌疑犯留下的脚印便推算出了罪犯的身高,这是因为,人体的身高和脚长之间有着固定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6.5倍,所以神探福尔摩斯可以根据脚印来判断嫌疑犯的身高。通过这一情境来引入比例的学习,恰到好处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比例一课的学习过程中去,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2]

二、贴近生活,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生活融入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枯燥的知识有了生命,使乏味的课堂有了活力。当前在一些小学中,数学学习相对于之前变得更加自由、民主与独立,提倡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氛围往往是宽松的、愉悦的、充满朝气的。由于生活常识的助益,这也会使深奥难懂的数学变得简单易懂起来。同时,数学联系生活也是教会学生一种自主学习能力,将知识融入生活,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让教师在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中,不断渗透人文情怀。

某位老师在讲“24时计时法”一课时,便选取生活中的素材,如“春晚”当中,主持人经常会说“0点”而不是说“24点”,另外,可以让学生注意一下,在电视的节目预告表中,也经常是采用24时计时法来预告节目,而很少采用12时计时法,说明了24时计时法在生活当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学生讲一个笑话,“有一个人买了8号0点20分的火车票,他8号晚上兴高采烈地去车站,终于等到了0点,发现日历变成了9号,那么这个人犯了什么错误呢?”从这个故事中,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把知识渗透进去,将课程导入生活的情境,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这便是数学联系生活的魅力。除此之外,老师可以与家长沟通,让学生跟着家长去结账,这样加减法的运算和角、元的转变都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

三、倡导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做学生的朋友、伙伴、知心人,这样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关系才是平等的、民主的。而民主、平等的课堂关系是体现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的基础,这样的课堂老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主宰者,而是更多的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学会平等地与老师交流。在平等的交流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是对自己潜力的挖掘、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在这样友好的课堂氛围中,老师对学生真诚地关怀与鼓励,让学生能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努力学习。[3]

在以往的课堂中,老师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回答,有时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就帮学生答,或者换其他的学生答,导致回答不上来的学生站在那里很尴尬,还影响了上课的心情,这样的课堂让学生感觉死气沉沉,毫无半点儿趣味与生机。而具有人文关怀的老师便会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从一位同学身上发现大部分同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解决大家的疑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的活跃力,在老师与学生一次次的交流碰撞中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在学生的眼里,老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他们的小伙伴,让他们可以畅快地各抒己见。

四、善于鼓励,创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除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外,教师还应积极地去鼓励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还不健全,思想更加不成熟,他们现在所需要的也就是鼓励,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充满自信,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在这样一种积极地教学氛围中,教师能够重视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这样的课堂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4]

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的反馈便是一个鼓励的时机。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老师应该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去称赞他;对于回答得不太好的学生,老师更应积极地鼓励他,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暖。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另一个很重要的鼓励的途径便是批改作业。老师在发现学生的作业有错误时,应用关心的语气提醒与鼓励,切不可横加指责,打击学生的自尊心。

结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离不开人文精神,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生还处于各方面不成熟的阶段,这就需要老师多加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好,从而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丽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J/OL]. 学周刊,2017,(20):114-115.

[2]姜明红. 小学数学教育中人文意识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5):16-18.

[3]程珍珍,程冲冲,李炳煌. 小学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重塑[J/OL].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8(06):11-13.

[4]刘倩茹. 把握人文精神 绽放课堂精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J]. 赤子(上中旬),2015,(10):17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情怀数学教学小学数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美育实践研究
论宋代豪放词中的人文情怀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