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途径研究

2017-10-25王丹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6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王丹琪

摘 要:从现代小学德育教育的范畴来看,其不仅仅是众多学科知识体系的综合,而应该是学生实践智慧的引导。简单而言,小学德育教育的实践属性是高于其理论属性的。所以要将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机结合就必须要打破传统小学德育教育的理论教学模式,从情感、意志、辨识技巧、自我感知等诸多层面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实践智慧。引导他们树立文化与道德的标识,而不是一味的灌输理论与知识的碎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 核心素养 实践智慧

小学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推动学生良性的社会发展。但是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将教育初衷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中,而是单纯的以理论和知识抽象的填补学生对品德、品质、品性的认识。虽然看似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实际上在学生道德修养培养上收效甚微。而且从核心素养的视域来看,小学德育教育的初衷更应该是一种实践智慧,也就是教导学生何为善、为何善的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善。因此,推动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素养化转变就是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1]

一、把握教学目标,聚焦核心素养

现代社会正处于多元化发展的阶段,学生因为心智、思维都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多元因素的影响给德育教育造成阻碍。所以小学德育教育必须要切实把握教学目标,将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等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将学科目标、课程理念等教育元素有机统一起来,对小学德育教育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和创新。尤其是要聚焦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素养,即实践智慧。在传统的理论型德育教育的基础上不断补充实践教育内容,调节好理论与实践的配比,用鲜活的生活案例作为理论德育的基石,让抽象的道德、素质、修养更加具体,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悟,树立良好的人格和品质,在实际的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他们应有的道德风范。所以综合来看,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素养本质上追求的是将自身的道德修养应用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而不是对道德素质概念的理解。[2]

二、链接学生生活,引导学生思考

在2011版《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和《道德与法制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了儿童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基础。也就是在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学生生活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素养化发展必然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链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反省自己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表现,通过反思和理解,更清晰的了解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素质?这些都不应该是课本上复杂、拗口的理论概念。

1.链接学生生活唤醒情感与认知的共鸣

在以往的小学德育课程中,是由课本充当德育教育的载体,教师以课本上的案例、理论为内容向学生阐述“品德”、“修养”。但是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学生对于课本上的内容很难感同身受,自然就很难理解“品德”和“修养”的内涵。而核心素养化的小学德育教育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炼教育的载体,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唤醒他们的情感,完善他们的认知,让他们对德育教育的内容有更具象化的理解。例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社会》中第一课《家人的爱》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解读“什么是爱?”。

2.探讨学生生活,让学生参与道德思考

理论型的小学德育教育体系中,课堂教育大多是以理论和知识的填充为主,学生的思考都会留到课后,而大部分学生不会在课后思考课堂上的问题,这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对于道德的思考少之又少。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实践型小学德育教育则是将思考的时间放在课堂上,以课堂教育的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让学生参与道德思考、参与道德议论,通过讨论与思考,他们能够对一些生活现象有自己的见解,而这也正是他们树立道德标尺的重要时刻。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的不是全盘否定学生的言论,而是鼓励学生从更多元化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在揭示生活准则和生活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良性的到的标尺。

三、推动学科渗透,激发学习兴趣

核心素养化的小学德育教育注重实践智慧,也就是在传统的德育教育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实践和感悟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倾向。让学生将德育教育中的所学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树立积极的价值取向,主动融入到社会环境之中,把握个体与集体之间的联系。不过实践智慧仍然有一个需要注重的前提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任何思想道德教育都建立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只有学生产生学习倾向,才能够对所学到的内容有所实践。

1.把握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交互渗透

德育教育虽然看似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文化教育,但是实际上德育教育与其他的科学教育存在明显的渗透关系。一方面,学生的思想、道德都需要依托文化知识来进行表达,而另一方面,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各个学科中集合而来的,社会环境也包含在内。所以小学德育教育的核心素养培养与新课改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目标是相一致的。

2.創设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的小学德育教育以课堂指导教育为主,很少会设计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而核心素养化的小学德育教育则是要求教师打破课堂指导教育模式,创设生活化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活为蓝本,根据德育教育课程目标来量身设定活动内容,学生在参与其中的同时能够逐渐适应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这样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课外的社会生活时间,真正做到将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而且可以根据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来评价不同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实现素质教育理念中的“因材施教”。而且借助于这种方式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不仅仅会直观表现在德育教育中,还会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兴趣提高起到积极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在于对“实践智慧”有充分的认识。德育教育不仅仅应该落实到课堂的理论教学内容中,更应该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实践和感悟。所以小学德育教育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就是要优化既有德育教育体系,充分把握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的共通性,发挥彼此的推动作用,践实德育教育的教育功能,让学生的道德素养在实际的社会交往中完美呈现。

参考文献

[1]郭淑豪,程亮. 从义务的道德到超义务的道德——重审学校德育的层次性[J]. 中国教育学刊. 2017(02)

[2]王国庆.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 2017(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教育核心素养
小学分层递进德育体系构建研究
关于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的思考
让生命绽放笑靥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浅谈如何对新时期的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