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朗读中现真情

2017-10-25鲁晓君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9期
关键词:朗读训练朗读教学

鲁晓君

[摘 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字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抓重点、找关键及美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能够提升朗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朗读教学;朗读策略;朗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5-0060-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架设在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通过有声的朗读与作者产生共鸣,就能使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得到升华,就能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策略来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一、创设情境,未成曲调先有情

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它包含了作者的生活写照,融入了作者的智慧和情感。因此,朗读前,教师要先指导学生把握好文本的情感,选择好文本的“点”,找到朗读的最佳方法。 教师可以身先士卒,示范给学生听。进行朗读时,要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或者一些重要的段落精心指導,情绪或激昂,或婉约。有的句子比较长,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读出词与词之间的自然停顿,读出文章的原味儿,营造出一种朗读的氛围,带领学生入境。这样,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目标更加明确,品悟起来也会更加充分,在朗读中就能切实提高自己品悟语言的能力。

另外,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对于声、图、画、视频等事物的兴趣远远大于对文字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多媒体、网络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激起他们朗读文字的兴趣。例如,《秋天的雨》一文,教师可以先从网上搜索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上直接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真正地感受到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

二、抓重点,找关键,在精读中领悟

朗读只靠学生自行感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加以点拨和引导。使 学生真正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大意,同时形成正确的朗读和理解方法。对于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中心语句,教师可以由关键词和关键句出发展开教学;同时,结合阅读目标进行重点阅读内容与一般内容的划分,帮助学生判断哪些内容属于学习中的难点、重点。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文章最后说: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朗读前,教师给学生呈现了几个问题: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分别是怎样的诱人?为什么说它是个宝库呢?如果你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会选择哪个季节去?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从而对文章的重点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

三、美读,在朗读中感受文字之美

我国的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对于朗读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

要收到美读的效果,充分理解文章是前提,准确把握情感是关键。另外,熟练掌握朗读技巧也必不可少。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朗读的训练点,针对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关键的朗读技巧来引导学生。

例如,《草原》一文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性。前一段描写了静静的、可爱的草原,朗读时的语气是轻快的、温柔的;第二段读到“呵!牛羊多起来”的时候,语气变得欣喜、激动和惊奇;当马群和人们出现的时候,安静的草原热闹起来,朗读的语气也激动、热闹起来。整篇文章随着事物的增加,节奏也发生了变化,朗读出层次,也就读出了文章的层次之美。

四、把时间留给学生,多种形式训练朗读

朗读课堂上,我们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正确地读,反复地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个性化解读。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尽相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不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例如,五年级《把握自己》一文,有的学生读后建议相关机构开发网络管理软件,对青少年上网进行监管,以防悲剧再次发生。学生能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效果很不错。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文本的序曲。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促进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让文本真正进入学生心里,让阅读教学呈现出更高的品质。

(责编 刘宇帆)endprint

猜你喜欢

朗读训练朗读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让学生爱上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