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士兰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启示
2017-10-25王瑞姝
王瑞姝
[摘要]昆士兰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较为完善,其灵活的入学要求、清晰的培养目标、多导师制度的指导、应用性的课程设置、科研能力的培养、严格的学位授予标准等值得我们借鉴。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教育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在我国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情况下,应积极探索国外高水平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深化研究生制度改革,加强实用性课程的设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多导师制度的指导,确保学生课题研究的质量;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科研资源及良好的科研环境。
[关键词]昆士兰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
昆士兰理工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又译作“昆士兰科技大学”,简称QUT)坐落于澳大利亚布鲁斯班市,于1908年建校,以其高水准的教学而闻名。现拥有校区3个,学生近47000名,教职工约13000名,是澳大利亚为各个行业培养最多毕业生的学校。学校十分重视教学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聘请多名社会各行业在职人员及专业人士担任讲师。课程多为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实际教学的综合课程。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生培养,都具有鲜明的特色,毕业生在各行业广受好评。本文拟从昆士兰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学位学制、入学资格、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的选择及作用、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及学位授予等几方面介绍QUT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概况,并加以分析,旨在为我国研究生培养提供借鉴作用。
一、昆士兰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概况
(一)学位学制
澳大利亚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研究生证书(Graduate Certificate)/研究生文凭(Graduate Diplolna),这一类是没有学位的,学生只需修满学分即可获得研究生证书。第二类是硕士学位,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授课型硕士(Master by Coursework),学制一般为1.5-2年(全日制)或3-4年(在职),少数专业(如工程类)的学制为一年(全日制)或2年(在职)。学生需在学期内修完学校指定的课程、修满学分并顺利通过期末考试,才能获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第二种是研究型硕士(Master by Research),学制一般为2年(全日制)或4年(在职)。学生需要修完指定的课程、完成相关专业的研究并撰写毕业论文。第三类是博士学位,分为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和专业博士(Professional Doctor)。哲学博士的学制一般为3年(全日制)或6年(在职),一般需要学生获得研究型硕士学位后再进行学习,在此期间需完成一定深度的相关研究并撰写论文。专业博士的学制一般为3年(全日制)或4-6年(在职),旨在通过创新地运用现有的理论来解决问题。昆士兰理工大学根据学科专业的自身特点设置不同类别的课程和学位,以满足学生和社会的要求。
(二)入学要求
昆士兰理工大学的硕士招生制度采用申请式,没有入学考试,学习者只需完成本科学业即可参照学校列出的申请条件进行申请。申请授课型硕士的学习者GPA应达4.0以上。申请材料统一由昆士兰理工大学录取中心(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missions Center,简称QTAC)负责接收和处理,过程一般需要三周左右。申请研究型硕士的学习者需要在申请之前先去学院网站上查询该学院是否有其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然后与有合作意向的导师联系,并提供500字左右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领域,研究课题,以前的相关研究简述,研究项目的目标,研究方法等。导师会根据这些材料了解申请者的学术水平、研究兴趣、科研能力等,判断该申请者是否具有潜力,是否适合就读该专业研究硕士学位并给出是否录取的意见。若申请者一时没有找到有合作意向的导师,可先向该学院研究生学术委员会提供材料,若成功录取以后,由该委员会为学习者分配一名导师。所有申请材料约需要6-8周进行审核处理。博士学位申请者需要获取研究型硕士学位或者在以往的工作中从事过相关研究或体现出卓越的科研能力。博士学位的申请与研究型硕士的申请过程十分相似,申请者需要联系有合作意向的导师并提供研究计划。一些专业的博士学位申请则需要申请者有曾经从事相关专业的经历。
(三)培养目标
昆士兰大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在学习中,学习者要以最大的努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和培养科研的能力;要以负责任的态度求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并为学校的教学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在与他人交往中,要懂得尊重和接受,使每一个学习者都成为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
(四)导师的选择与作用
導师在研究生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昆士兰理工大学大多学院采用双向选择制,即研究生和导师互相选择。学习者通过邮件沟通或面谈了解导师所擅长的研究领域,有兴趣指导哪类学生以及正在指导多少学生等。确定意向后,向导师提交一份研究计划。导师通过此计划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研究能力,再做出决定是否录取该学习者。昆士兰理工大学也有少数学院采用指定导师制,即学院学术委员会根据学生提供的研究计划为其指定最适合的导师(如教育学院等)。与国内单一导师制度不同,昆士兰理工大学采用多导师指导制,即学习者由一位本专业的主要导师和学习中心推荐的联合导师共同指导。这些导师所研究的领域,所在专业或许不同,但都在某一领域对学习者的研究有所帮助。导师定期与学习者会面进行学术指导,包括精炼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解答学习者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尽可能地指导学习者完成高品质的论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起着督促、指导、推动学习者研究的作用。
(五)课程设置
澳大利亚大学分两个学期:2-5月为第一学期,7-10月为第二学期。昆士兰理工大学开设约150门课程,聘请大量各行业在职人员和专业人士进行授课。课程多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帮助学习者解决实际性问题。授课形式多样化,包括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团队合作等。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构要求学习者每学期修满48学分,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学科基础课和辅修课。授课型研究生修满课程学分即可获得学位;研究型硕士要在修满学分的基础上,完成研究并撰写论文后才可毕业。其课程结构为:课程占三分之一,个人研究占三分之二。endprint
(六)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
昆士兰理工大学十分注重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研究型硕士从入学起就开始进行相关专业的研究。学习者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书籍和相关文献,掌握所需的理论知识,围绕相关课题进行研究。这是对学习者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高。此外,导师也会提供一些课题和项目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教授和指导,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敢为性、自立性和独立性,从而提高學生的独立科研能力。与此用时,昆士兰理工大学学生中心设有专门的培训机构,为学习者开设与研究相关的课程培训,如文献检索,专业软件使用和研究方法等。若学习者的研究课题涉及伦理、安全等问题,伦理委员会会对课题进行审核,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各院系均有其科研经费来源,如商业合作伙伴等。导师也会向一些学术机构申请科研经费,如澳大利亚科学基金委员会等,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
(七)质量考核及学位授予
昆士兰理工大学对研究生的研究进度及质量有着严格的考查制度。授课型硕士每学期需参加期末考试;研究型硕士每周需与导师会面,向其汇报课题研究情况及遇到的问题。此外,研究型硕士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汇报,主要汇报课题研究的进程及取得的成果等。导师组会对其报告内容,科研表现进行全面审核评估并提出意见,符合要求的学习者可以继续学业,未达到要求的学习者则会遭到淘汰。这种严格的质量考核体系对研究生下一阶段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作用。
昆士兰理工大学的学位授予审核形式一般由两种形式组成:评审论文及论文答辩。学位论文是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技能、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衡量硕士培养的重要指标。昆士兰理工大学对于学位论文的要求非常高。首先,学习者完成论文后需要由导师进行审查,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则需要延长课题项目的研究,进一步修改完善论文直至符合要求。其次,研究生还需要参加论文答辩。专家组成员对学习者的课题研究进行审核,确认其学位论文是否符合送外审的标准。最后是将论文送专家评审。评审人员一般都是与课题相关领域的专家。硕士论文一般送外审2份,博士一般送外审3份。外审意见对于学习者是否能够获得学位有着重要的作用。若评审专家认为论文不符合标准,则学习者需要根据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补充后,再次将论文送至专家审核。学术委员会则会根据专家评审的意见决定是否授予学位。当学位授予过程中出现异议时,学生可以通过申诉到学术委员会,学校会根据相关标准处理学习者提出的异议和问题。
二、昆士兰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昆士兰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综合体系,其课程设置、导师制度及科学研究方面值得我们思考并得到一些启示。
首先,我国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大多偏向于理论教学少于实践。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着应用型人才的标准来设定。可借鉴昆士兰理工大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实用、实效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帮助学习者解决实际性问题;聘请大量在职人员围绕职业领域对学习者进行授课,更好地解决学习者面对的实际问题,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融为一体。
其次,多导师指导的制度也是昆士兰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证。导师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具有不同的经验,在不同领域对学习者的研究都有所贡献。相比于我国的单一导师制,多导师指导可以更好地帮助研究生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科研质量。
第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高效、自主的课题研究,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科研资源及良好的科研环境,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借鉴。
(责任编辑:章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