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探索
2017-10-25吴文斌
吴文斌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重大。根据几年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经验,结合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索了切合我院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个别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丰富校园心理文化建设。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得以被重视是21世纪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与否已成为衡量当代学校教育质量优劣的不可或缺的指标。作为新生的独立学院,科技学院从成立以来,一直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办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07年12月,科技学院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我们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已做了多方面的工作,但总体而论,大部分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为提高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探索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将对我院发展大有裨益。
一、我院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课程开设较少,连贯性不强
我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只安排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门公选课,学时为24,而由于教学资源紧张和专业课程安排比较满,仅有一门的公选课也不能保证每学期都开。教学作为实施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求对理论和实践并重,如果只靠零星的咨询和辅导及心理文化活动,是难以促进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收效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纳入必开课教学体系之中,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二)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少,团体辅导缺乏创新
目前,心理咨询中心只安排了一名兼职心理咨询师,咨询师同时要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很多日常事务,很难抽出时间来全力做好心理咨询工作,久而久之,同学们遇到心理问题就不再去咨询了,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同学们的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处理。
咨询中心会针对大一刚入学的新生做主题为“轻轻松松交朋友”的团体辅导,对刚入学的新生来说,这项活动对于彼此陌生的新生确实能起到很好的融通效果。而对大学生来讲,团体辅导的目标和内容应随着他们的成长不断更新。比如到大二,大三,大四都应该采取不同的团体辅导项目,针对不同的团体对象和问题选用不同的团体辅导方式和主题。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外活动少且参与度低
连续三年,我院心理协会在新生中进行了大学生活状况调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同时形成了调查报告,继而开展了面向全院同学的心理健康讲座。
心理协会也组织同学们看一些心理电影,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讲,并未真正领悟到影片所蕴含的心理规律,观后缺乏影片赏析,讨论环节几乎没有。
“5.25"心理文化节的一系列活动,活动形式和目的都很不错,开展的次数较少,还未形成气候,同学们的参与度也不高,所以活动的影响力和效果也不够大不够好。
(四)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不明确
在中国教育的惯性思维里,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很微妙,学校的领导决策层、普通教师、学生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到位,不够全面。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也不过20年左右的时间,而目前主要挂靠在思政教育部门进行管理,我院则是挂靠在学工部,由学工部来统一安排布置工作,这样势必形成与德育工作相似的局面,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一系列问题就暴露出来: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角色冲突;学生的认知模糊,认同不足;管理上出现归属问题和工作时间、空间受制问题;工作思路被动;专职或兼职教师的专业理论功底及专业技巧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无法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运行提供保障;长此以往,会给全院上下带来很消极的影响,即:心理健康教育被边缘化。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探索
为理顺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我院科学和谐发展,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模式。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为帮助我院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试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可以安排如下公选课程(每学期都应该开设):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4学时)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心理冲突的分析入手,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24学时)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为内在逻辑主线,系统介绍基本的职业规划理论、职业的划分类别、通过职业测评系统进行自我分析与定位、职业生涯目标的制定等内容。
3.《网络世界与精神家园》(24学时)以网络环境为文化背景,通过对种种网络心理现象的透视与剖析,激活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抑制消极的心理因素,调整不适的心理状态。
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教学组织上,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心理教育内容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将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容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按照专题进行重新整合,分不同的课程进行讲授,让心理学能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将心理学的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全校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在学校教务教学公选课系统上选择自己想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做到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满足所有学生学习、生活需要的教学目的。
第二、教学管理上,严格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建立并完善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具体措施包括:
(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以教学大纲和优秀教材内容为主导,允许任课教师结合实际有所取舍和发挥,要及时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及社会对大學生的要求,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努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endprint
(2)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互相观摩交流,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3)应用现代教育先进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4)改进教学考核和考试制度,实行网上作业,论文和考试相结合。
(二)重视个别心理咨询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更,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针对这种情况,从2008年起,我院建立了“四困生档案”,四困指:学困、心困、贫困、违纪。把重点学生工作当成一项长远工程来建设,有效预防了大学生在校意外事件的发生,我们应汲取过去的经验,继续将这种做法推廣并完善。
1.实行重点学生联系制
为了防止重点学生异常情况的发生,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系政工干部、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和寝室长对重点学生都要经常保持联系,给予特别关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相关政工干部联系,协助处理。每名学院领导至少负责联系一名学生;每名系政工干部至少联系2名学生;辅导员(班主任)联系本班学生;班级心理委员联系三名学生;寝室长联系本寝室I司学。
2.把握重点,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我们可以把握三个重点,即,在重点时段、重点地点开展对重点学生的关照活动。把重点人群确定为贫困生、心困生、学困生、违纪学生、优秀生、毕业生,把重点时段确定为放假前后(开学前后、清明节、五一、端午节、十一)和各类考试前后,把重点确定为教师和寝室。
(三)拓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辅导主要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对具有同一心理问题的学生集中进行团体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应积极组织安排;二是心理咨询师,联合辅导员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学生班级、宿舍为单位,进行团体辅导,让每位学生每学年接受一次心理辅导谈话;三是举办心理沙龙活动。可以由心理协会承办,就某个学生们一致关心的热点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开展讨论和研究,在活动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四)丰富校园心理文化建设
1.建立心理宣传阵地,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渠道
充分利用校内媒体,如校报、板报,网络等多渠道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广播台可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版块——“美丽心灵”,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为学生作专题广播节目。
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平台,一是纸质媒体宣传平台——《心语报》,主旨是“心语相伴,有你有我”,开设心灵快递、心系天下、心事拾音、心海相约等几个栏目;二是按照省教育厅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指示精神,创办网络宣传平台“心语网”,对学生进行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在线心理咨询,下设新闻公告、心理课堂、心理自助、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子栏目。
2.定期举办“心灵鸡汤”系列主题讲座
心理健康讲座作为一种受众面广、教育效果好的宣传教育形式,应该得到大力提倡。我们可以邀请武汉市著名高校的心理专家学者以及对人生感悟较深的其他专家来我院做心理讲座。让同学们对生命的认识从心灵深处得以升华。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