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校现代治理视域下的社团治理研究

2017-10-25许琛谭焱良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

许琛 谭焱良

[摘要]本文基于高校现代治理的视域,在阐述高校现代治理能力、治理体系与大学生社团治理内涵之间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出大学生社团治理所面临的理念滞后、合力不强、财物受限、动力不足等制约因素,提出了强化社团治理思想保障和财物保障,加强社团治理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的基本路径;运用“制度运行中‘严而不死,‘五自原则上‘活而不乱”的治理方式;形成“党委领导,团委主导,各级部门协调、配合、支持,社团自治,齐抓共治”的治理架构体系,进一步推进高校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社团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高校现代治理;大学生社团;社团治理

大学生社团治理是高校治理的重要主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也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带来深刻启发。在高校现代治理的视域下,探索并建立适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团治理模式,实现大学生社团由“管理”到“治理”、“人治”到“法治”、“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高校现代治理的定义

高校现代治理是由高校现代治理能力和高校现代治理体系两者构成。高校治理体系是高校治理能力的基础和载体,高校治理能力是通过高校治理体系产出的作用和效能。高校治理体系是高校治校制度理念、组织架构以及运作程序按照一定规则和关系整合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高校治理体系包括高校行政治理体系、学术治理体系、学生治理体系、第三方治理体系四个组成因素。高校治理能力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高校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二是高校与政府的配合;三是高校与学生的协调;四是高校与社会的互动。

(二)大学生社团的定义

所谓学生社团,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学生社团”的解释: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的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大学生社团是这样定义的:学生社团是本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我国教育部学生司关于大学生社团的解读为:“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

二、高校现代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社团治理的制约因素

(一)社团治理理念滞后

在社团治理理念方面,部分高校社团治理存在着“约束过多”和“重视过少”的双重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五自”导向作用,这就使得社团治理规范的约束力和社团自主发展的张力两者之间出现了失衡。由于高校学生社团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五自”特点,需要高校提供很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任务是保障学校内部的安全稳定,并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使得学校对于各个学生群体的监管和引导更加强化,因此导致了社团的成立审批,活动的筹备开展以及社团内部管理的组织架构受到学校的“行政干预”,致使社团出现管理机制僵硬,组织运转不畅等问题。

(二)社团治理合力不强

社团治理合力不强主要体现在社团治理制度不实,社团治理组织不明,社团指导教师缺位等方面。从高校而言,部分高校没有从宏观、长远的角度考虑社团发展规划,形成系统、完善的社团建设制度,建立学校社团管理的指导纲领,设定严格的审批、考核、申报制度。在社团的组织建构中,由高校团委直管大学生社团,而高校团委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日常工作繁琐,无暇顾及各个社团的具体发展问题,只负责宏观管理;校、院团委缺乏对社团工作的统一具体的评价机制和全面把控;高校教务处、科研处等其他部门对于社团建设和发展重视力度不够。在社团的具体建设中,部分高校在对社团指导老师的任用、考核、奖惩机制上不健全,在指导社团工作的次数和深度上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社团的发展和需求,使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低方位上徘徊。

(三)社团治理财物受限

社团治理财物受限主要体现在社团运行经费不足,社团活动场地受限等方面。社团活动经费申请需提前申报,经层层审核,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活动的进度;社员缴纳会费受到学校严格限制,且数额小,周期长,很难满足基本活动开展的需求;社会赞助和社团影响力密切相关,大部分社团相对于学生会等组织影响力小,不能吸引商业赞助,且随机性很大,渠道有限。一方面,高校在校园建设上未能充分考虑学生场地的规划和功能,导致学生活动场所改造和扩建难度大。另一方面,高校在学生活动场地的资源分配上倾向于日常教学和经营性活动,如果社团活动与学校教学活动等其他活动相冲突,则需要重新调整活动场地和时间,活动场地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学生活动的次数和质量。

(四)社团治理动力不足

干部培養不够、社团组织松散、社团特色不足是社团治理动力不足的几个制约因素。社团干部培养的不足表现在系统性的培训偏少,许多社团干部只接受过非常简单的培训,以高年级学生经验传授为主,导致工作能力、工作意识、工作经验较为欠缺,具体体现在社团成立审批不严、财务管理混乱、周期性的社团负责人交接不够民主,社团活动、换届、负责人的监控存在难度等方面。一些社团的建立仅仅满足于娱乐的需要,或是为做社团而做,好大喜功,攀比心理严重,而缺少能真正沉下去做与学术、研究、思考有关的工作。社团特色不足主要体现在水平不高和学术氛围不足等方面。高校中的学生社团数量繁多且分类各异,但大多集中在充斥着趣味性、娱乐性的文化和体艺类,而以项目化为基础的学术研究、科学研究类活动很少,缺乏专业相关的课题调研和实验研究,致使社团品位不高,学术气氛不浓。

三、高校现代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社团治理的路径探析

(一)强化社团治理思想保障

高校治理的“现代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学术自由”(Academic Freedom),二是“大学自主权”(Institutional Autonomy),它们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高校治理思维应实现从“传统治理”到“现代治理”的转变。社团治理作为高校治理的重要一环,应当在原有的治理理念、制度和结构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用先进的方式和前沿的模式来优化社团治理,形成在“制度运行中‘严而不死,‘五自原则上‘活而不乱”的社团治理方式。endprint

大学生社团治理的思想保障要求高校应加强政治教育,反对去政治化,高校学生社团治理必须坚持原则性问题,紧紧围绕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服务这一中心工作,牢记大学生社团工作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加强法纪教育,反对自由主义,社团治理与发展应遵纪守法,加强法治意识,形成“不逾矩”的自由主义发展特点;加强创业教育,反对慵懒散漫,把社团当作大学生创业的广阔平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务实教育,反对浮躁盲动,进一步加强对社团活动的管理,避免“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的怪圈,在社团内部不搞形式主义,打基础、务长远,脚踏实地地开展有利于社团健康发展的活动;加强创新教育,反对被动模仿,避免社团活动千篇一律,树立社团活动品牌意识,勇于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加强科学教育,反对庸俗低俗,通过挖掘身边的优秀典型事迹、与学术科技相结合等方式,树立社团活动的励志教育作用,提高社团活动档次;加强民主教育,反对小团体主义,社团是“五自”组织,是民主教育的实验田,高校不应过多干涉社团发展,但应通过制度教育强化社团“民主教育”,不使民主变“滥”;加强节俭教育,反对铺张浪费,在社团中树立不“等”、不“靠”、不“要”的意识,规范财务制度,拓宽收入渠道,开源节流,遏制“花钱如流水”的现象;加强廉洁教育,反对损公肥私,做到社团财政透明,规范经费管理。

(二)加强社团治理体系建设

合作参与型的高校治理模式是增强高校治理主体凝聚力和合力的可行措施。在高校现代治理视域下,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大学生社团内涵的基础上,提升对社团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强社团治理体系建设,形成“党委领导,团委主导,各级部门协调、配合、支持,社团自治,齐抓共治”的治理架构体系。高校党委要切实加强对社团的领导,做到宏观调控、微观放宽、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团委要切实承担对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构建以团委为主体、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格局;教学、科研和管理等部门要对社团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为社团配备指导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1.搭建架构体系

(1)党委领导

高校党委应高度重视社团内部的党建工作,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社团内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督促社团成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并及时向党组织输送优秀的社团成员,以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促进社团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高校党委应根据本校的学科特征、学生规模、学术领域对社团的数量和门类进行规划,在宏观上注重社团的质量、结构、组织、财务正常运转,同时应重视社团的自主发展。

(2)团委主导

由团委主导的“一体两翼”是建立在高校学生“五自”教育基础上的管理体系,其突出了社团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校、院团委、学社联组织、学生会组织、社团负责人、社团指导教师等社团管理主体应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权责明确才能避免推诿拖沓,有效地保证社团管理顺畅运转。设校社团管理部门、学社联组织、各学院社联管理部门三级组织,明确章程,相互协作互补,校社团管理部门对学社联组织提供有效指导,各学院社联管理部门是学社联组织开展工作的有效载体。

(3)各级部门协调、配合、支持

大学生社团不仅需要高校的足够重视,团委的倾力主导,以及社团自身的完备建设,同时也需要高校其他部门及职能处室的大力协调、配合、支持,在社团专业发展方面给予对口指导,并提供资源支持。例如教务处可以和学术类社团对接,对口指导考研社团、学术竞赛社团、英语竞赛社团,更利于直接有效地指导学术开展学术竞赛活动;科技处可以和科研类社团对接,直接指导科创社团、科技类社团开展项目、课堂的申报,增加高校科研投入和产出力度等。

2.完善制度保障

社团可通过完善社团考评制度、社团财务制度、社团准人制度、社团维权制度等进行制度保障。完善的社团考评制度为社团治理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保证其公平性,社团主管部门可对学生社团进行分类考核,针对相同类别的社团参照统一标准执行考核,按照排名的方式督促末位排名的社团进行整改,对排名靠前的社团及其组织者进行的奖励。完善社团财务制度应做到资金管理、内部激励、财务监督,建议团委审核、社团管理的二级财务制度,由社团财务部统一进行社团资金管理,设立社团经费专用账号,会员费、赞助费等由财务处专户管理,社团活动经费由团委统一审核。通过建立准入制度可以从根本上杜绝社团发展泛滥的现象,保证社团发展的规范性和质量。社团联合会应设立专门的会员权益维护机构和负责人员,帮助和引导学生社团切实维护社团会员应有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等权利。

(三)强化社团治理财物保障

学生社团的经费来源有两类:一类是自筹和商业赞助;一类是学校财务拨款。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资力度,对于学生社团活动项目申报实行答辩制度,增强经费申报灵活性,有效性;鼓励大学生社团树立多渠道经营的理念,加强和完善经营渠道建设,促进社团管理社会化;进一步加强社团经费使用公开化、透明化,建立社团“阳光财务”。高校应尽可能为社团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宣传阵地等设施,并根据社团的特色情况提供、配备社团活动所需要的硬件设备,并安排专门人员维护、登记和管理,以保证学生社团有充足的条件更好开展活动,进而提升活动质量,打造品牌社团。

(四)加强社团治理能力建设

加强社团治理能力建设应从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加强社团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高校应结合自身特色,运用现代治理理念,借助社团自身的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有层次、有内涵的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学术研究、实践操作等综合素质;另外高校应结合实际,集中力量扶持一批独具学校特色的品牌社团活动,扩大社团影响力和活动教育面,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起到全面育人的作用。同时,高校可以从完善社团干部培养体系,和提升成员工作能力两方面加强大学生社团队伍建设,增强社团造血功能。高校应不断加强社团干部的队伍建设,完善对社团干部的工作建档,注重完善社团干部的梯队建设;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社团骨干和成员的创新精神,加強学生策划能力和总结能力的锻炼。

(责任编辑:章樊)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社团
高校创就业社团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
刍议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社团管理
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探究
论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现
基于大学生社团文化视角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