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教学模式:一种移动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7-10-25展金梅陈君涛陈焕东宋春晖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21期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微时代

展金梅 陈君涛 陈焕东 宋春晖

[摘要]微时代背景下学生不再局限于教材设计的内容,不再满足教师示范性操作等单向的知识传播的方式。依此,文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从教材选用、学生本体、教学方式和解决个性化问题四个角度剖析了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施微教学策略,并结合微教学的内涵和特征,构建了在微时代背景下针对移动信息化教学的微教学模式。

[关键词]微时代;微教学;移动信息化;碎片化学习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部分高校选用的一门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办公工具的使用技巧,业已满足今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教师也以此为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目标驱动、项目法的教学方法,应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希期在短期内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技巧。但是,若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学生无法理解知识要点,也难以入手操作,其教学效果不堪设想,会造成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其次,微时代的学生不再局限于教材设计的内容,不再满足教师示范性操作等单向的知识传播的方式,而是对学习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更高、更有个性化的需求。

为此,笔者根据微时代的学习要求和微教学的理论特征,在多年学生交流和教学反馈基础上,借用微博、微信和微视频等微媒体传播方式,针对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需要,构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微教学模式。通过多元化微教学模式的探讨,希冀为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提供思路借鉴,为技能操作型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拓展技能型人才培养视野和途径。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剖析

作为一门面向高校大一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面向的学生之多,范围之广,教学效果影响之大,其教学方法经过几十年改革和发展,已经形成一套先进的教学模式,也为人才培养发挥较大的基础作用。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喜爱和学习呈现大幅度的增长,教学视频演示和案例练习的教学方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然而进入微时代后,现有的教学方法也暴露出一些不足。

(一)教材选用角度

众所周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是伴随着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升级而更新换代的,从早期的版本已经更新到Win2010+Office2013。教学内容更凸显出实践性、技能性、主动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所提供的知识更多贴近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但是一本教材不能涵盖办公软件中所有的知识点,且因教材的版本众多,难以避免存在教材选用不当的情况,甚至有的高校为了帮助销售本校教师出版的教材,选用质量不高的教材。

(二)学生本体角度

因地域性差异,大一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对我校对大一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模拟测试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还是比较陌生,只有较少的因在高中阶段接触或者在网吧使用过计算机的学生稍胜一筹,但是整体上来看,结果不容乐观。

(三)教学方式角度

第一、教學时间安排。专业班级周课时为4节,非专业班级周课时为2节,这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在这个固定的教学课时内,教师既要完成授课任务,又要排解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其教学效果不得而知。并且,有些问题可能是随时出现的,但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有效的指导,久而久之,因得不到及时解决或深入的探讨而成为疑难问题无法解决,大大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教学方法。为了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目标教学法进行教学。但因学生没有提前预习或预习不透彻,学生对考查的重难知识点没有正确的理会,从而无法人手进行操作,其教学效果不堪设想。

第三、知识获取。课堂教学的知识讲授主要是单向传递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讲台下被动的接收,这种传授方式适合于层层深入、纵深拓展的理论知识,而对于技能型知识的传授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尤其是,微时代的学生不再局限于教材设计的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的课堂讲授,不再满足于教师示范性操作等单向的知识传播的方式,学生也不再满足于台阶式提高的过程,而是对学习的方式和途径提出了更高、更有个性化的需求,呈现出跳跃式的学习需求。

(四)解决个性化问题角度

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大众化的问题教师可以集中讲解,但对于个性化的问题,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一一逐个逐个的讲解,尤其是个别学生出现的没有针对性的问题时,教师就难以抽空去指导了。并且,信息时代的学生追求个性,探寻自我,存在不愿意过多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沟通的心理,造成在追求知识过程中的一知半解,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发展。

三、微教学模式及实施策略

(一)微教学的含义及特征

1.微教学含义

微教学(micro 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教学方法。它起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怀特·艾伦教授等提出的微型教学概念,它是指将常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复杂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予以分解或简化为许多容易理解或掌握的单一知识点或技能点。为了便于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这些单一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常设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并在短期内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达到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2.微教学特征

微教学借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分阶段完成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教学活动。本次教学研究结合微博、微信和微视频等微媒体传播方式,结合信息时代特征,描述微教学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特征。

第一、教学时间灵活。不受固定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学习某一知识点或技能点。微教学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达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目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提升教学质量。endprint

第二、教学目标单一。微教学为每单一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设定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针对性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第三、教学内容精练。教学内容被分解为单一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这些点在组织上呈现零碎状态,但逻辑上却显现相关,同时还要求讲授语言精悍,内容精练,学生只需要较少的时间就能掌握教学内容的精华,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第四、教学媒体多样。教学过程可以借助现代移动通信媒体,如微博、微信群、QQ群、群邮件、朋友圈等,也可以借助专门的信息服务平台,如智慧树、云班课等,达到随时随地教学的目的。

第五、教学对象少。微教学的活动过程中要求参与人数在10人以内,有利于开展小组讨论,有利于教师能及时地了解和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状况,便于实施教学评价。

第六、教学内容可以反复训练。微教学资源分布在各种通信媒体上,学生可以借助移动通信设备针对某一个疑难的知识点或技能点展开讨论,反复训练,加深理解,让每个受众学生群体都有充分的学习和训练机会。

(二)实施微教学的有效对策

大学生主要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媒介来获取课堂之外的知识,那么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实施微教学才能让学生们在信息时代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呢?针对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现将微教学的有效对策综述于后。

针对教材问题:应选取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材内容设计全面翔实,通识问题解析清晰,疑问问题剖析缜密连贯,课中课后资源丰富,便于指导教师将教学单元微型化处理,开展微教学。

针对学生本体问题:本课题组认为应鼓励初学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初步了解和熟悉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知识讲解作为先期准备。

针对教学方式问题:可以采用游戏,讨论,漫画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开放式教学,分组式讨论和实例再现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构建微博、微信群、QQ群等自主型、开放型、研究型网络教学互动平台,让学生对教师讲授的知识点或技能有持久的关注力;通过智慧树、蓝墨云班课、网易云课堂等移动APP平台接人微教学资源,让教学活动随时随地进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网络上及时了解教学活动的内容,真正享受教学资源获取的便利。

针对个性化问题:应结合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载体,建立交互反馈模式,构建知识服务互动平台,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促进的学习方法,凸显学生的个性发展。

此外,微教学资源建设工作要常态化,逐步完善课程基础资源和拓展资源。同时教学资源要及时更新,还要注重加入新的教学理念,设计新的教学内容,融入新的教学成果,才能保持教学资源的生命力。

四、构建移动微教学模式

(一)移动微教学模式

在移动微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安装有阿拉校园App、蓝墨云班课App等教学软件的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IPAD、平板电脑能实时的与个别学生或学生群进行线上线下的开展教学活动。在课堂课外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通信手段,进行教学资源发布,管理,并与学生进行实时的教学、互动、研讨、解疑等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借用微博、微信、微信群、朋友圈、论坛、QQ、QQ群、Email、群邮件等微媒体工具,将教学资源进行转发共享给其他学生群。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实时查阅教师发布基础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案、作业和微视频资源,也可以阅读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包括案例库、素材资源库、试题库系统、考试系统等,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就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向指导教师提出个性化的问题。

(二)移动微教学模式特点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移动微教学模式特点如下:

第一、不受僵化的教学时间限制,教师与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进行交流和互动,注重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第二、突破教学资源缺乏的瓶颈,教师可以实时的向学生发布本机或网络上的任何教学资源,如:图片、网页链接、视频等,供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第三、打破传统课堂枯燥无味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创建幽默风趣的头脑风暴或讨论话题,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

第四、忽略传统问卷和测试题容量的问题,根据教学需要,教师能灵活的设计小问卷、小测试和投票环节,对即时讲授的内容进行测试,获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结论和讨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高、操作性强的课程,且知识与技能覆盖面广,受众学生群体大。因此,其教学方法必须以知识点或技能点的讲授为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较快掌握技术要领,便于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以便更好用于生活和工作。本课题组所进行微教学研究是鉴于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特點、移动教学方法的改变,针对微教学的内涵与特点,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的一次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的理论探讨,以期从微教学模式的探索中获取先进而丰富的经验。

此外,微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为教学服务,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教学改革与创新,让优质的教学资源更加易于传递和共享。同时,还需要从机制上支持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现实问题,为我国现代化教育注入无限活力。

(责任编辑:封丽萍)endprint

猜你喜欢

碎片化学习微时代
微美学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新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英语课程网络化与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技术环境发展下基于微视频课程的碎片化学习研究